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賓厄姆的結果 展開
- 已故美國考古學家
- 美國猶他州的銅礦山
賓厄姆
已故美國考古學家
Hiram Bingham (1875~1956)美國考古學家、政治家。生於夏威夷火奴魯魯。在耶魯大學任教(1907~1923)期間,兩次(1911,1912)率領考古隊前往南美考古,發現了印加帝國都城馬丘比丘遺址以及維特科斯遺址。著有《印加帝國》(1922)、《馬丘比丘》(1930)和《印加城遺址》(1948)。1925年任康涅狄格州州長;1925~1933年任美國參議員。
海勒姆·賓厄姆
年輕時的海勒姆·賓厄姆
約1916年
1917年
馬丘比丘
1956年6月,81歲的賓厄姆在華盛頓的家中逝世,他的靈柩被安放在美國阿靈頓國家公墓。儘管在仕途上取得過顯赫的政績,但如今他更為歷史所熟知的還是作為探險家,作為印加古城的發現者。
馬丘比丘被浪漫地稱為“消逝在雲霧中的城市”,然而馬丘比丘並沒有真正消逝。居住在這片山區的人們都知道有這麼一個遺址存在,一些當地農民甚至從古印加人殘留的梯地上清除掉灌木和荒草,用以種植如玉米、土豆和胡椒等農作物。在那些白色殘壁上,也依稀有人為的划痕。但是,賓厄姆還是第一個將這個遺址公諸於世的人。當你面對建於海拔3700米“高空”的馬丘比丘古城時,內心會受到強烈的衝擊和震撼。從馬丘比丘傍依山脊的入口處往裡看,整個遺址的宏偉景色迭次展開,就像一組系列照片。在馬丘比丘和維依拉比丘兩座山峰之下,一簇簇石質建築和綠草如茵的院子依次排列。在城市的農業區里,密布著層層石頭壘成的花園平台,其間有蜿蜒陡峭的小道穿過,通向傳統的門樓;商業區的道路則沒有那麼陡峭,分佈著許多神廟和茅草覆頂的屋子。傳說印加人是太陽的兒女,原有四兄弟四姐妹。四兄弟中曼科·卡帕克是首領,帶領眾兄弟四處征戰,逐漸征服了鄰近各部落,最終佔據了整個安第斯山地區。1243年曼科·卡帕克建立印加帝國,宣稱自己為太陽後裔至高無上的君主——“印加”。卡帕克及其後繼者並不滿足於領土現狀,仍不斷四處征戰。至托帕亞卡統治時期,帝國達到極盛,成為一個人口超過1000萬的美洲大帝國。其疆域南北長達3000英里,從今天的哥倫比亞境內往南直貫智利中部,東西則由太平洋沿岸延伸入亞馬遜叢林。從1243年立國到1533年被西班牙摧毀,印加帝國共經歷了300年的發展歷程。印加帝國的人們以及財富何以霎時間消失得無影無蹤?這一點至今仍令歷史學家們費思難解。有一種說法認為,由於印加人民自知抵抗不過刀劍銳利、心思狠毒的西班牙人,於是用竹筏載滿國王的木乃伊和國內所有的金銀財寶,將這些寶物沉到了250米深的的的喀喀湖中。然而稍加思考便發現此說存在破綻。印加人擁有7萬騎兵精銳,難道不敢和西班牙人作殊死戰,卻最終選擇暗地裡大遷移,逃向不為世人所知的崇山峻岭之中?印加人沒有文字歷史,他們使用的最原始的繩結記事來記錄歷史。這一點加劇了古城的神秘性。
也許賓厄姆並沒有意識到,他的努力復甦了被遺忘的印加古城,賦予它更多的驚嘆與讚美,同時也喚起了更多人對這個昔日帝國的狂熱興趣。 1913年,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用了整個4月刊來介紹賓厄姆和馬丘比丘,這處遺址也因此受到了廣泛的關注。1983年,馬丘比丘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之一。今年7月8日在葡萄牙里斯本,馬丘比丘位被評選為“新世界七大奇迹”,引起了全秘魯以及全世界考古迷們的歡呼慶賀。人們似乎再一次聽到了南美文化脈搏強勁的跳動。如今,馬丘比丘已經成為秘魯的聚寶盆。在遺址被發現后的不到半個世紀里,每天有上千的遊客、每年有50萬遊客慕名而來。觀光的旅遊巴士已經開到了馬丘比丘的山腳下,甚至有人正準備在馬丘比丘修建觀光索道,在附近建造六層高的五星酒店。貧困的秘魯當地人表示,即使有再多的遊客,他們也能應付。很多在山腳下擺攤賣秘魯手工藝品的小販和當地導遊都將馬丘比丘的英文Machu Picchu改寫成西班牙語“mucho dinero”,意思就是更多的美元。過度的商業開發將馬丘比丘推進了兩難的境地。汽車尾氣的大量排放,周邊城鎮的不斷擴張,數量失控的遊客蜂擁而至,使得古城遺址地表的裂痕不斷增多,出現毀滅性山體滑坡的危險。雖然秘魯政府曾經耗資7000萬英鎊緊急拯救,但仍無法消除日益加劇的隱患。近百年前,賓厄姆將馬丘比丘重現在我們眼前,而今天,古老的“消逝之城”是否將再次消失,誰也不知道謎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