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中立
價值中立
價值中立是德國M.韋伯用語,與“價值相關”相對。指在確立了研究對象之後,必須放棄任何主觀的價值觀念,嚴格以客觀、中立的態度進行觀察和分析,從而保證研究的客觀性和科學性。認為研究者關心的是事實的陳述,而不是對事物作好壞評價的觀點。它另一層含義則是區分了事實領域與價值領域、事實判斷與價值判斷。因而我們並不能簡單地從“是”與“不是”推論出“應該”與“不應該”。
價值中立
價值中立的基本含義是:其一,一旦科學家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念選定了研究課題,他就必須停止使用自己或他人的價值觀,而遵循他所發現的資料的引導。無論研究的結果對他或對其他什麼人是否有利,他都不能將自己的價值觀念強加於資料。從這個意義上說,從事科學研究的人,作為科學家應該受科學精神的支配。其二,既然事實世界和價值世界是兩回事,你就不能從實然的判斷推導出應然的判斷。
價值中立也是社會學、人類學等社會科學研究過程中特別要注意的問題,在社會學的參與觀察和人類學的田野調查過程中,研究者必須經歷一個“融進去”再“跳出來”的過程,即先和被研究對象打成一片,再從被研究對象群體中的一員的角色轉換為研究者角色,必須保持價值中立、價值無涉。
價值中立不是要求學者沒有或不能有自己的價值判斷,而是要求他們應弄清在什麼地方要訴諸於分析的理解,在什麼地方要訴諸於情感,告誡他們不要把關於事實的科學分析與關於事實的評論相混淆。
第一,對所研究事物的背景要有一定了解,觀察中要保持客觀、實事求是的態度,不帶偏見。
第二,要善於分析研究結果,分清表象和實質,不要被假象迷惑。
第三,要具有高度的注意力、忍耐力和認真吃苦的精神。
價值中立:在諮詢實踐中,強調對求助者的非指導性,要求諮詢師對求助者提出的問題堅持中立,不給予直接回答,也不給予任何規勸,而是讓求助者自主決策。主張將最基本的責任放在求助者的身上,而諮詢師處於被動境地,只作為跟隨者。這就是“價值中立”的含義,即在心理諮詢過程中,不判斷、不指導、不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