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頸烏龜

爬行綱龜科動物

黑頸烏龜(學名:Mauremys nigricans),英文名:Red-necked Pond Turtle,別名彩龜、黑頸彩龜、泥龜三線龜西瓜龜廣東草龜,屬水棲龜類,為烏龜屬的爬行動物。。黑頸烏龜體型較大,成體長12-25厘米,寬11-19厘米左右。頭大小中等,頭背部前端光滑,後半部有多角細鱗;頭頂部前端平滑,後部有多角形的細鱗片;吻突出於喙緣。背部較平,有明顯的脊棱;盾頸1枚,呈鐘形;椎盾5枚。肋盾4枚。緣盾12對。腹甲平坦,幾乎與背甲等長,前緣較平,后緣凹缺。甲橋明顯,具腋盾和胯盾。四肢扁圓,指、趾問全蹼;尾中等長。體備灰黑色,腹棕黃色,緣盾腹面及甲橋部位黑褐色。雌龜頭、頸和四肢等柔軟部分為灰黑色;雄性喙及頸、四肢與身體等柔軟部分為橘紅色,緣盾腹面及甲橋部分在黑褐的底色上布有紅色斑點。

黑頸烏龜生活於亞熱帶丘陵、山區森林的溪流中。黑頸烏龜行動笨拙,爬動緩慢,性情溫和,不主動傷人。

黑頸烏龜分佈於越南以及中國大陸的廣東、廣西等地,主要生活於丘陵、山區的溪流中,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廣東廣州,茂名等珠三角地區。

該物種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易危(VU)。

形態特徵


體型較大。吻略突出於上喙,向內下側斜切。甲橋寬,棕褐色或黑褐色,與腹甲顏色截然不同。背甲具一縱棱,無側棱。
形態描述依據廣西5雌6雄1幼共12號標本描述:背甲長123257毫米,寬110~192毫米,頭較大,寬30.5~61.5毫米,約為背甲寬的1/4~1/3,個別達1/2。吻呈圓錐狀,略突出於上緣,吻端向內下側斜切;上顎喙緣平直,無細齒;眼大,眶圓,眶間距較狹窄。背甲長橢圓形而平扁,后側緣較前側緣略寬;有一明顯脊棱,無側棱;頸盾1枚,鐘形,小;椎盾5枚,偶有6枚者,第一枚五邊形,第二至第四枚為六邊形,寬大於長;肋盾4對,緣盾12對,偶有11或13對,體前、後端緣盾略向上翻翹;臀盾1對,呈矩形。甲橋寬厚而明顯,具腋盾和胯盾。腹甲平坦,稍短於背甲,前緣平直,后緣凹缺深,呈“^”形或月牙形;腹盾縫>股盾縫><胸盾縫>肛盾縫>喉盾縫>肱盾縫。四肢略平扁,前肢具若干排矩形的角質大鱗,後肢在脛蠊骨後部被小鱗;趾間全蹼。尾圓錐形,雌龜尾長約為背甲長的1/4~1/3,雄龜及幼龜尾長約為背甲長的I/2。
頭顱骨有一骨質顴弓;方軛骨與眶后骨、軛骨切接;頂骨前緣呈“M”形,後方的延伸部不達上枕骨之末端;鱗骨後端銳角狀;上枕骨後端平直。上顎咀嚼面寬闊,無中央嵴。骨質內鼻孔位於眼眶後半部的同一平面上。下顎左右齒骨的交角大於或等於90度;冠狀骨高,與下顎長之比為1:2.2。椎板9枚,呈六邊形,其短邊位於前面;肋板8~9對;緣板11~12對。腹甲與背甲以骨縫連接;腹板具發達的腋柱和胯柱,向上伸展至肋板外緣;肱胸盾縫於內腹板後部1/4~1/3處橫切。
背甲一般棕褐色或黑褐色,有些個體每一盾片的中央部色較淺淡。腹甲棕黃色,綴有不規則的棕褐色斑紋。甲橋棕褐色、黑褐色或棕灰色,與腹甲顏色明顯不同。雌性個體的頭、四肢、尾及身體柔軟部分均為黑色或黑灰色;頭腹面色淺,有不規則的黃色斑紋,下顎后緣的斑紋有時呈弧形,咽喉部常有2條黃色的短縱紋,頭側有深色鑲邊的暗黃色條紋,分別由鼓膜上下后伸至頸部;肱、股腹面與身體相連處黃色,尾基腹面亦具黃色的縱紋,四肢前緣的大鱗黑色。雄性個體頭、背栗棕色或棕褐色;上下喙、頸側和頭、頸、肱、股的腹面以及與身體相連處柔軟部均為鮮桔紅色;四肢的兩側和前緣大鱗、蹼的腹面亦為紅色或稍抹紅;緣盾腹面棕褐色和桔紅色交錯成斑,其上覆有絳紅色污斑;頭側有黑色邊緣的淡紅色縱紋,從眼后沿鼓膜上下分別向後延伸;尾背黑色,有3條暗紅色縱紋,尾基腹面鮮紅色,自泄殖腔開口至尾基有一條紅色縱紋。

生活習性


黑頸烏龜生活於亞熱帶丘陵、山區森林的溪流中。黑頸烏龜行動笨拙,爬動緩慢,性情溫和,不主動傷人。黑頸烏龜喜暖怕寒,不能長時間(3個月以上)生活於低溫(溫度低於15℃)環境中。適宜溫度為25℃,環境溫度在18℃左右時冬眠。雜食性,以魚蝦及蠕蟲為食,也食穀物。人工飼養下,食瘦豬肉、蝦、家禽內臟及少量菜葉。

分佈範圍


分佈於越南和中國。在中國分佈於廣東、廣西(南寧、柳州、梧州等)和海南省。

生長繁殖


自然繁殖

每年5-9月為繁殖季節,卵生,每產僅2枚,殼堅,白色,長橢圓形,卵徑51毫米×27毫米。平均長徑為46毫米,平均短徑24毫米,卵平均重8-9克。溫度30℃時,孵化期60-65天。

人工繁殖

● 親龜鑒別
雌性黑頸龜體型較大,尾較短且小,泄殖腔孔距背甲後部邊緣較近;雄龜體型較小,尾根部粗且較長,泄殖腔孔距背甲後部邊緣較遠。一般雄龜個體頭頸、四肢泛紅色,而雌龜沒有。
● 親龜飼養管理
雌雄龜比例一般為2:1,放養密度為3.5隻/平方米。動物性飼料與植物性飼料的搭配比例大致可定為7:3,動物性飼料在投喂前應切碎,與植物性飼料混合投喂。日投喂量約為親龜體重的5%左右,具體應視每天的氣候與觀察的情況靈活掌握。氣候正常,溫度較高時烏龜攝食強度大,應多投;天氣突變,氣壓低時則應少投。當發現前一次投喂的飼料沒有吃完或動、植物性飼料有明顯剩餘,則應在下一次投喂時對投喂量及動、植物飼料進行調整;投喂時間一般是每天早上9點。烏龜在受到驚擾時隱藏地點主要是水下,因此可在池中間固定設置幾塊浮板,供龜曬背。在高溫較高的夏季,還應在陸地活動場所搭設遮陽棚網。親龜池應保持清潔衛生,陸地活動場所上的雜草要勤修葺和清除,避免過度生長,水中的漂浮雜物要及時撈出,防止霉變而影響水質。親龜在交配產卵期間,除每天投喂飼料和收集受精卵外,應盡量減少龜池的一些日常操作,夜晚要減少或避免在親龜池周圍走動,避免干擾親j龜的交配和掘穴產卵。親龜池防逃牆要常檢查,防敵害,特別是在產卵期,要防止蛇、鼠、家畜、水鳥等干擾親龜交配、掠食受精卵。親龜在培育過程中如發現病龜、死龜應及l時揀出並查找分析原因,採取措施,防止病害蔓延。
● 交配
雄龜頭部伸出,以吻端觸頂雌龜的吻端。若雌龜不願接受,則轉身爬走。願意接受觸吻的雌龜,經少則幾次、多則十幾次的觸吻后,其頸部縮入殼內,僅頭部外露。這時,雄龜以吻端觸頂雌龜的吻部和吻雌龜的下巴,直到雌龜閉眼或頭部僵直不動時,雄龜則從雌龜的肩側或腰側,爬到雌龜的背甲上,伸直頭頸部。然後,雄龜後退至雌龜背甲後端,用力伸直頭頸部,前肢撐爬在雌龜背甲上,後肢立地接尾。若雌龜不願接受交配,則將肛甲板及地和縮尾,雄龜則因無法交媾而自動離去。若雌龜願意接受交配,雌龜四足及地,用力將身體抬空,頭尾伸直,尾部上翹。雄龜則豎直身體,後肢立地,尾部反伸於雌龜尾下,伸出陰莖並插入雌龜的泄殖腔內。此時,二龜不動,雌龜頭頸儘力前伸,前肢用力抬高前身,後肢扒地。雄龜體態為側身或仰身,頭部縮入殼內,前肢收縮,後肢緊抱住雌龜的尾基部。過一段時間,雄龜後肢伸直,有時伸頭。抱伸交替十餘次后,雌龜動身並以後肢推l雄龜肛甲板後端或拖著雄龜爬行。最後,雄龜陰莖退出,其陰莖傘狀體頗大。退出時有時尚可見白色精液從陰莖中噴出。
● 產卵
黑頸烏龜產卵期為5-9月份,產卵旺季為5月上旬至7月上旬,氣溫在26%左右,產卵時間多在夜間,集中在凌晨。因此,在親龜產卵期間,親龜池周圍應盡量保持安靜。每次產卵8-9枚,最多有12枚,卵白色,長橢圓形,卵平均長徑46.2毫米,平均短徑24.1毫米。卵重6-18克。受精卵收集多在早上進行。
● 孵化
孵化時要準備一些孵化箱,孵化箱長1.0米,寬50厘米,深20厘米,箱底有濾水孔。將收集的受精卵轉移到專用孵化房內的孵化箱,在箱底層鋪上厚約10厘米的碎石粗沙,以增強孵化床的濾水性能,在碎石、粗沙的表面再鋪設20厘米的泥土。把受精卵的動物極朝上緊密整齊排列,受精卵上面再鋪蓋一層厚約6厘米的粗沙。受精卵在孵化期間,注意控制好溫度,使孵化室內溫度保持在26-32℃,特別要注意防止溫度過高而造成死卵及孵化出畸形龜。
每天檢查孵化床,視孵化土壤含水量調節濕度。調節濕度的工作主要是對孵化床進行加濕處理,方法是隔天用噴霧器向孵化床上噴一次涼開水,加濕標準以噴嘴在孵化床上停留1-2秒即可。孵化室要求有一定的通風口,保持空氣清新,不宜封閉太嚴。除非特殊情況,不能翻動受精卵,避免受精卵死亡。在檢查孵化床溫度和濕度等管理操作過程中,動作要輕.同時應注意防止蛇、鼠、貓、螞蟻等敵害進入孵化床,以免影響孵化。每個孵化床上放置的受精卵要標記日期並做好記錄,計算好稚龜出殼時間,以便提前準備好稚龜培育池及飼料、工具等。一般經過60-75天的孵化時間,稚龜將破殼而出。

養殖技術

● 稚龜管理
培育稚龜,宜用小容器(如塑料盆、不鏽鋼箱等),養在室內為主,室內環境變化小,有利於管理。當氣溫過低時可人工加溫維持稚龜的生長。稚龜池面積不宜過大,以每個1-2平方米為好,容器深30厘米,可蓄水15厘米深左右。
稚龜生長期間,其生長迅速、增重快。如在稚龜生長最適溫度26-28℃時,8克重的稚龜經一月時間的養殖增重率達到35%,平均日增重接近0.1克。稚龜攝食量大,排瀉物增多,水質容易惡化,這將影響龜的生長。而個體長大后龜相互爭食的情況出現,也會造成個體增長不勻。因此,稚龜階段要進行必要的分池,調整放養密度,可根據稚龜體重分為10克以下為一組,10-20克為一組,20克為一組。在集約化控溫養殖時的放養密度分別為:10克以下的稚龜放養100隻/平方米左右;10-15克的稚龜放養80隻/平方米;15克以上的稚龜放養密度應調整為50隻/平方米左右。在常溫養殖時,稚龜從孵化出到入冬前,僅有2-3個月的生長期,一般稚龜長到15克后,就要進入冬眠期了。為了在有限的生長期內讓龜盡量快速增長,也有的以稀養速成來達到快速增重的目的。剛出殼的稚龜有外露未吸收完的卵黃囊,身體嬌嫩,因此,剛出殼的稚龜不宜直接下池。應先讓其在盛有1-2厘米淺水的光滑容器內或鋪有潮濕粉狀細沙的容器中自由爬行活動,過2-3天卵黃囊才吸收完全,腹甲盾片癒合后即可放入較大容器繼續暫養。這時稚龜開始攝食,首先給稚龜投喂以水蚯蚓、熟蛋黃等餌料。過2周后可投喂絞碎的新鮮動物性飼料,如小魚、小蝦、螺蚌類。一天2次,分上午8點和下午5點,各投餌1次,能讓稚龜均勻攝食,增快生長速度,投餌量在前期半個月時間按稚龜體重的8%投喂,以後可按12%投喂。每次喂的量以投喂后3小時剩餘為準。稚龜池面積小,水體少,放養密度大,水溫高,攝食量大,排泄物多。因此,每天要排出池底沉積物及部分老水,注加新水,以調節水質。
注意控制好水溫,加入池水的溫度與原池水溫不能大於3℃的變化。在養殖中應用氣泵間歇地向池中增氧充氣。
稚龜生長的最佳溫度為25-30℃,在這個溫度下,龜攝食較多,生長較快。進入10月後,當水溫下降到18℃時,應及時加溫養殖,水溫控制在26-30℃。
● 幼龜管理
幼龜池面積不宜過大,一般10-30平方米。池呈長方形、水泥磚石結構,池壁高1.2-1.3米,池內蓄水深度為10-20厘米。池的一側用磚塊或水泥板砌成一塊與水面平行(或略高出水面的平台),作為龜陸棲和曬背。緊靠水泥平台處用水泥板或木板設置食台,其面積依放養數量而定。幼龜池的排、灌水系要配套。出水口要裝柵欄,以防止幼龜隨排水逃跑。如果採用鍋爐加溫方式飼養,飼養池的面積宜更小些,以5-15平方米為好。
幼龜的放養密度為20隻/平方米左右。幼龜放池前可用3%的食鹽水浸洗10分鐘,再剔除傷病龜後放入池中。
幼龜在處於快速生長的時期,對營養的需求比較迫切,飼料的蛋白質含量要在35-40%,日投餌量應占體重的5-10%左右。以動物性餌料為主,如魚蝦肉、螺蚌肉、瘦肉、蚯蚓、畜禽內臟等,植物性餌料為輔,主要有南瓜、小麥粉、菜葉等,將其絞碎或榨成汁與動物性餌料一起絞拌。每日投餌2次,即上午8-9點,下午4-5點。每次投餌量以吃飽,投喂3小時后略有剩餘為準。要保持幼龜養殖池水質的良好。一般每10天要向水中潑灑一次生石灰(20克/立方米),並每天要保證向水中充氣8小時以上,間歇充氣,夜晚時間要長一些,在陰雨季節要延長曝氣時間,採用這些措施,保證水體p小時在7.5-8,並起到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長,驅除水中有害氣體,幫助氧化、消解部分有機質的作用,使水體能保持較長時間的良好狀態,減少頻繁的換水次數。在生產中,如果不採用以上措施,養龜池新換的池水兩三天就會變壞,水色變黑、散出臭氣、幼龜上岸。長期處於這樣水中的幼龜、生長遲緩、形成所謂的僵龜。再進入成龜養殖期(同樣規格、同樣餵養條件下),其生長速度明顯低於正常條件養殖的幼龜。要保證池水的清新還必須定期排放部分陳水,從池底部排水可帶走部分沉積的糞便和落入水的殘餌。每次抽排1/3的水體后再加入新水。新水和原池水的溫差不能大於3℃。保持水體良好的另一途徑為可在池水中植入綠色浮游植物或光合細菌。還可植入占池面1/4的水浮蓮、鳳眼蓮、浮萍等漂浮植物,當其長到旺盛后撈出部分,這些植物都能吸收水中的營養素、降低氮、磷含量、清潔水質。水質正常時應保持其有20-30厘米的透明度,水色淡綠為好。
● 亞成體及種龜管理
此階段的龜類一般在露天水泥池、池塘里飼養。放養密度為3-8隻/平方米,密度過小,影響攝食和浪費養殖水體。密度過大,則明顯降低生長速度。
人工養殖投餌時間應定在下午1次,並在固定的餌料台投喂飼料。飼料投喂要根據龜的體重進行計算后,再定量投喂。日投食量約為龜體重5-8%。同時每次投食后,觀察龜的攝食情況,及時調整飼料量,以免造成飼料浪費和造成水質惡化。
養殖過程要定期檢查龜的生長、水質狀況、龜的病害等等。有條件的地方應對水質作常規檢測,如pH、硬度、銨態氮和硫化物等。可根據檢測結果及時換水、防病治病、分池等,達到快速養殖的目的。
龜的抗病能力和對惡化水環境的迴避能力明顯高於鱉。保持龜池的清潔、飼料的衛生和良好水質,可大大降低龜病的發生。若發現龜病應及時對龜池徹底消毒,並對病龜及時治療,外用藥和藥餌等方法都選擇採用。
● 越冬管理
黑頸烏龜喜暖怕寒,不能長時間生活於溫度低於15℃的環境中。適宜溫度為25-30℃,環境溫度在18℃左右時冬眠。為雜食性龜,在人工飼養下,食瘦豬肉、魚蝦肉、家禽內臟及少量菜葉。
● ● 稚龜越冬:因當年稚龜個體小,體內貯存物質少,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差,在自然溫度降到20℃時,就要準備越冬防凍工作。選擇自然越冬的,應採取室內越冬保溫措施,先在池內放入泥沙,澆上水,使泥沙濕潤,以手能將泥捏成團,不出水,又能使稚龜鑽入泥沙為度。越冬期間不用餵食,但當池中泥沙過於乾燥時,要適當洒水,以維持必要的濕度。氣溫過低時,可在泥沙上面加蓋稻草保溫。也可以選擇在室內溫室越冬,水溫控制在26-30℃。加溫飼養期間,正常投喂,投喂方法與過冬前一致。保持水質的清新,及時換新水,並清除殘餌和糞便。
● ● 幼龜和成龜越冬:立冬前後,黑頸烏龜將要進入冬眠狀態。若越冬場所不好,龜無法正常越冬,直接影響次年龜的健康生長和繁殖。在越冬前應在龜池岸邊向陽避風處設一些洞穴,供龜能自由進入洞內冬眠。越冬洞穴合適,氣溫降至15℃以下時,便開始群集重疊一處進入冬眠,整個越冬期間,頭尾四肢均縮入殼內,雙目緊閉,不食不動不排泄,直至結束冬眠才移動位置。冬眠溫度在1-10℃是適宜的。高於10℃很易引起龜的蘇醒,從而消耗體力,而造成龜的體質下降,於來年的生長繁殖都不利。一個冬眠期內多次反覆冬眠和蘇醒也會引起龜的死亡。低於0℃的溫度龜將會凍傷,甚至凍死。另外,不健康的龜不要室外越冬,應在室內保溫越冬。

保護現狀


黑頸烏龜自然種群數量極少,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00預測,由於其分佈區較狹窄,加以人類大量捕殺,估計野生自然數量1000隻左右,而且成體數量還將持續減少至少20%,數量甚少,加上屢遭捕殺作食用,以致瀕於滅絕。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00年ver3.1)——瀕危(EN)。
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Ⅲ。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爬行類)——極危(CR)。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瀕危(EN)。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僅限野外種群)

保護建議

● ● 黑頸烏龜為中國特有稀有種,應充分利用各級媒體的力量,大力宣傳保護環境及野生動物的知識,增強法制觀念。
● ● 建議列為中國國家Ⅱ級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
● ● 加強漁政管理,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嚴禁捕捉和銷售。開展人工繁殖科學試驗,儘快進行增殖放流,補充自然群體。
● ● 對其分佈、棲息地及生態環境進行詳細科學調查,選定重要區域加強保護以促進其自然增殖。

主要價值


藥用功能

【採制】腹甲與背甲入葯,名龜甲。未經批准禁止捕捉野生物種,藥用人工養殖品。捕后無痛處死,取腹甲與背甲,去凈筋膜,晾乾。
【功能主治】具有滋陰潛陽、軟堅散結之功效。主治陰虛內熱、骨蒸勞熱、頭暈目眩、遺精陽痿、帶下等。
【評述】黑頸烏龜為葯食兼用。肉味鮮美,有滋陰補腎、管理按大頭龜以血親形成群落,固定領地的習性,清熱解毒、益肝健骨、涼血止血、去濕解毒之功效。把同窩、同群的放養一起。場內放養的水、陸生用大頭龜培育綠毛龜,頭、甲、尾上都長毛,珍。貴而美觀。其藥用、食用、觀賞價值較大。飼養食物可基本滿足大頭龜的食物需要。

滅絕原因


由於分佈區本來就較狹窄,加上棲息繁殖環境破壞、減少,自然增殖困難。因有較高的經濟價值而屢遭捕捉,野生資源遭到嚴重破壞,處於瀕危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