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鷲寺座落於福建省漳州市雲霄縣列嶼鎮境內,東朝漳浦古雷港、廈門島,西朝福建南部常山、詔安、廣東、潮汕,北鄰漳水入海口、雲霄將軍山,南朝秀水浩瀚的東山島、台灣島,地理位置優勢。
靈鷲寺[福建省漳州市雲霄縣靈鷲寺]
“靈鷲寺”原名“擘峰岩”,相傳,南宋(1157-1279)即高宗或
孝宗太子同幾位朝內太監逃難至此地隱居,發現此地的地理位置是建寺廟的寶地,並削髮為僧建起廟,取名為“擘峰岩”,後來變成寺廟的古迹。據現已遺存的四面佛、石柱、石碑等遺物及遺物上的字跡,證知在嘉慶戊寅23年(1818)族人曾有修復,后因歷史悠久而毀壞,在光緒壬午年(1882),由湯繼昌等六人出資重修,民俗稱之為“新岩”。在光緒壬辰年(1892)小刀會曾在此活動。後來由於歷史演變失修而破毀殆盡。1996年,當地群眾復修一間簡陋寺院。1999年初冬,經聘請
廣州光孝寺釋法眾師為主持,前往勘察。因當地群眾稱此山為“西鷲山”。
靈鷲寺[福建省漳州市雲霄縣靈鷲寺]
山上具有栩栩如生的天然景物,如石鍾、石象、石蛙、石佛、石土地公、石雞、石狗、石魚等奇形異石,更引人注目的是遠處眺望之,西鷲山直插雲端活象展翅欲飛的鷲鳥,後山形如彌勒菩薩,合掌胸前,盤腿端座,肥頭寬肚,笑容可掬,面目慈祥,伸眼向東,波光跳躍,千帆穿梭,東山島盡收眼底。左邊像一隻大象坐一個
普賢菩薩,右邊如回頭獅山坐一個文殊菩薩。寺前視野開闊,前兩側山坡是望不盡的山林水果,正前方梯田迭迭,稻熟季節,千重金浪,流向遠方……因此,法眾師把“擘峰岩”改為“靈鷲寺”,發心重修原址。
自1999年結緣僧人釋法眾師以來,師廣結緣人,宗教信仰者向海內外善男信女,化緣集資實施規劃建設。現具有壹定規模,已建成“大雄寶殿”一座、“天王殿”一座、僧舍二座二層樓、客堂、會議廳二座二層樓、膳廳、放生池、地藏王閣、萬佛寶殿及停車場等,總建築面積二萬多平方米,及大批佛菩薩像、法器。主要供奉華嚴三聖、觀音菩薩、彌勒菩薩、四大天王、阿彌陀佛、
藥師佛等。常住管理寺院的有僧人師父管理人員等20多人,每日早、中、晚禮佛、頌經,佑護眾生,香華長年繚繞,佛燈日夜光明。
2002年秋,“大雄寶殿”落成佛像升座開光典禮以來,佛光赫奕,法雨加被,海內外信眾日益增加,香火鼎盛。靈鷲寺已成為佛門聖地,壯嚴大方,雅緻高潔,它是信佛禮佛人們的清心、靜心、平等心、覺悟心、寬心、舒心的境地,及旅遊勝地,也是僧人修行的好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