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爺雞

太爺雞

太爺雞徠是一道馳名粵港的特色傳統名菜,屬於粵菜系。

菜品特色


太爺雞圖片集
太爺雞圖片集
因創始人周桂生曾是清末廣東新會縣的知縣,辛亥革命后丟了官,以賣熏烤雞為業,周生記“太爺雞”由此得名。太爺雞又名“茶香雞”,色澤棗紅,光滑油潤,皮香肉嫩,茗味芬芳,吃后口有餘甘,令人回味。

主料輔料


主料:童子雞1250克
調料:茶葉100克、味精2克、香油5克、白砂糖50克、花生油50克
童子雞
太爺雞
太爺雞
童子雞的肉里含蛋白質較多,仔雞的雞肉占體重的60%左右,雞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所以仔雞的肉營養價值高。再者仔雞的肉里含彈性結締組織極少,所以容易被人體的消化器官所吸收。童仔雞肉經蒸煮之後,雞纖維便分離,變得細嫩、鬆軟適口,而老雞的雞肉只佔體重的40%左右,多數的脂肪和彈性結締組織。彈性結締組織是一種不溶於水彈性蛋白質,質地堅韌不易嚼碎,經160度高溫蒸煮後會變成不可溶性的膠質,只能被人體吸收很少的一部分。
茶葉
茶葉基本成份
1、兒茶素類:俗稱茶單寧,是茶葉特有成份,具有苦、澀味及收斂性。
2、咖啡因:帶有苦味,是構成茶湯滋味的重要成份。
3、礦物質:茶中含有豐富的鉀、鈣、鎂、錳等11種礦物質。

做法


太爺雞
太爺雞
1.將嫩子雞宰殺,煺毛,去內臟,洗凈,放入微沸的滷水盆中,用微火浸煮。
2.浸煮時用鐵鉤(夾)將雞每5分鐘提出一次,倒出雞腔內滷水,以保持雞腔內外溫度一致,約煮15分鐘至熟,用碟子將雞盛起。
3.用中火燒熱炒鍋,下油燒至微沸,下茶葉(水仙茶葉)炒至有香味,然後均勻地撒入紅糖,邊撒邊炒茶葉;
4.待炒至冒煙時,迅速將竹箅子放入(距離茶葉約7厘米),並馬上將雞放在竹箅子上,加鍋蓋端離火口,熏5分鐘后把雞盛起;
5.將煮過雞的滷水75毫升、上湯15毫升、味精、香油調成料汁;
6.把雞切塊,淋上料汁便成。

營養價值


雞的色澤棗紅,表面光潤,肉嫩味醇,有茶葉的清香。

工藝關鍵


1.在浸的過程中,要把雞取起倒出雞腔內的汁,再把滾汁灌入雞腔,灌滿后倒出再灌。反覆數次,使內外均勻受熱。
2;將蓋蓋嚴,使上色均勻,煙香味十足。

飲食禁忌


感冒發熱、內火偏旺、痰濕偏重、肥胖症、熱毒癤腫、高血壓、血脂偏高者忌食。雞肉雞湯中含脂肪較多,會使血中膽固醇進一步升高,引起動脈硬化,冠心病,使血壓持續升高,對病情不利;患有膽囊炎、膽石症的人忌食,以免刺激膽囊,引起膽絞痛發作;痛風症病人也不宜喝雞湯。

歷史典故


太爺雞
太爺雞
“太爺雞”由周桂生創製,周系江蘇人,清末曾任廣東新會縣知縣。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也結束了他的官吏生涯,他舉家遷到廣州百靈路定居,后因生活困迫,便在街邊設檔,專營熟肉製品。他憑當官時食遍吳粵名餚之經驗,巧妙兼取江蘇的熏法和廣東的鹵法之長,製成了既有江蘇特色又有廣東風味的雞菜,當時稱之為廣東意雞,後來人們知道制雞者原是一位縣太爺,因而稱之為“太爺雞”響遍羊城。此品出名后,附近的六國飯店以重金為酬,買得其制售權。從此“太爺雞”便轉為六國飯店所有。以後六國飯店倒閉,制此品的廚師受聘於大三元酒家,於是“太爺雞”乃成為大三元酒家的招牌名菜,並在嶺南地區廣泛流傳。

評價


作為一個“煙熏愛好者”,當然不能錯過這家“老字號”啦。“招牌”太爺雞“栗色”的皮、“雪白”的肉、“淡淡”的煙熏味混合雞肉的“鮮香”,價錢那麼“貴”,還“超多人”幫襯。

風味特點


1.周桂山酷愛吃雞,在江蘇和廣東為官時就嘗遍了兩地美食,是典型的“老饕”。當時廣州的雞饌不多,大多數以“白切雞”為主,但是能與“四大菜系”同名的江蘇菜的雞饌製作方法相對來說就豐富得多,不足之處是欠缺優質的雞種。周桂山用廣東的名雞種配合江蘇的烹調方法,兼取江蘇的熏法和廣東的鹵法之長,製成了既有江蘇特色又有廣東風味的雞菜,雞則選用未下過蛋的“項雞”,於是一種雞身棗紅光潤透亮、熏而不焦、皮爽肉香、香入骨髓、嚼之生津的雞饌誕生了,當時稱之為廣東意雞。文革時期因避嫌曾中斷供應。1981年周桂山的曾外孫高德良開設“周生記”食攤,繼承祖業,“太爺雞”這一傳統名菜重新問世。
2.此菜一名“茶香雞”。色澤棗紅,光滑油潤,皮香肉嫩,茗味芬芳,吃后口有餘甘,令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