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甲鄉

安徽省合肥市長豐縣轄鄉

造甲鄉,是安徽省合肥市長豐縣轄鄉,位於長豐縣中東部地區與肥東、定遠交界,地貌呈典型的丘陵地帶,是省江淮分水嶺綜合治理開發重點鄉鎮之一,造甲鄉最初屬於合肥縣最北邊。先後劃歸肥東縣和長豐縣

傳說曹操軍隊在此屯兵,製作盔甲,整兵伐吳,故名“造甲甸”!全鄉土地總面積108.05平方千米(2017年),1992年3月由造甲、陳劉兩鄉合併而成,耕地面積約10萬畝,全鄉有10個行政村,3個社居委,總人口26566人(2017年)。造甲鄉地處江淮之間,居皖之中,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利,距省會合肥市區40公里,距合徐高速雙廟道口16公里,合白公路、造埠公路穿鄉而過。

歷史沿革


相傳是三國時曹操在此屯兵製造盔甲而得名,又稱“造甲店”。原屬肥東縣,1958年成立造甲公社,1965年劃歸長豐縣,1983年改鄉。1992年3月陳劉鄉併入。1997年,面積100平方千米,人口3萬,轄造甲、繆崗、周倉、甄庄、許圩、鳳樓、鳳群、南嶽、丁崗、雙豐、中和、田戶、雙河、六房、馬塘、陳劉、彭戶、宗陳、旱牆、馮巷、徐老家、宋崗、梁崗23個村委會。

地理環境


氣候

造甲鄉
造甲鄉
造甲鄉位於江淮之間,處於中緯度地帶,為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在15℃~16℃之間,極端最低氣溫-20.6℃,極端最高氣溫38℃以上。年平均降水量在900~1000毫米之間。造甲鄉全年氣溫變化的特點是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適中、春溫多變、秋高氣爽、梅雨顯著、夏雨集中,總之氣候條件優越,氣候資源豐富。

自然資源


雙河水庫
雙河水庫
造甲鄉屬典型的丘陵地區,是省江淮分水嶺綜合治理開發重點鄉鎮之一,土地資源豐富,近年來養殖業發展速度加快,已經發展了鳳群、鳳樓、陳劉、宗旱、宋崗、雙河等村的養羊、養雞、養鵝、養鴿,付大壩、黃小庄、田戶大壩、程大壩的水面養殖,崔學、崔廣鶴、王兵、韓有虎的養殖小區,引導發展城郊型農業。
造甲鄉已經形成了宋崗村農業生產園和雙豐村無公害蔬菜瓜果生產基地,種養業正在向優質化、集約化、規模化方向發展。造甲鄉還規劃建設了宋崗、雙豐兩個農業園,規劃面積2000畝,造甲鄉還有基層供銷社、雙河電灌站倉庫約10000平方米閑置,可供作為廠房等使用(土地資源、林業資源、勞動力資源非常豐富,是廣大投資者投資興業的寶地)。
造甲鄉勞動力資源豐富,現有勞動力22000人,每年在外務工人員達8000多人。土地是造甲鄉的資源優勢,目前有宗旱村的老虎沖生態林約300畝面積、許崗林場約150畝面積可供開發利用,有宋崗村、六方村、宗旱村成片面積在100畝以上的耕地可供進行開發性農業生產。

行政區劃


下轄村
造甲村陳劉村鳳樓村宋崗村鳳群村
宗旱村繆崗村雙豐村六方村雙河村
馬塘村聯合村許圩村

經濟


造甲鄉
造甲鄉
林業是造甲鄉的支柱產業。一些小的木材加工廠已經應運而生。造甲鄉以發展村級經濟和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大力調整農業經濟結構,積極發展林間養雞等特色農業,走上了養殖業富民之路。造甲鄉主要農作物主要有油菜、小麥、水稻。養殖畜牧業有崔廣合養豬場、王兵養豬場、韓有虎養豬場、尹良明養雞場。鄉鎮企業有華建窯廠、耐力電源有限責任公司。
造甲鄉積極響應國家退耕還林號召,大力植樹造林,截止2005年,全鄉退耕還林總面積18000畝,林業覆蓋率為18%,其中2003年退耕還林12600畝,退耕還林千畝村7個。
1998年7月,造甲鄉雙河集農民暴動舊址——現雙河小學被合肥市委列為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5年,多方集資30萬元,新建了一座佔地面積5畝的崔筱齋烈士紀念館,使這一合肥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增添了新的內涵。

社會


造甲鄉教育事業發展迅速,2004年7月陳劉中學整建制併入了造甲中學,整合了師資力量。辦學條件的改善促進了學校規範化建設和教育質量的提高。
造甲鄉醫療衛生事業穩健發展,鄉衛生院佔地面積2890平方米,興建了綜合門診大樓950平方米,全鄉13個村都設立了衛生室,配備了專職防疫員,建立了三級醫療網,實行計劃免疫。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的施行,能一定程度上解決農民群眾看不起大病的問題。
造甲鄉
造甲鄉
造甲鄉基礎設施逐步加強,結合國家的扶貧和以工代賑資金等,造甲鄉共修建砂石路13條,共60公里,基本上實現了村村通砂石路,解決了農民行路難的問題。近年來,結合江淮分水嶺綜合治理的“把水留住”工程,造甲鄉共興建大中型當家塘100餘口,其中小(二)型水庫2座,興建或維修電灌站5處,正常年景,可以解決群眾用水難的問題。

建設

造甲鄉
造甲鄉
造甲鄉結合市縣土地復墾整理項目和扶貧重建家園工程,對舊村莊進行了改造,加快了中心村規劃和建設步伐。造甲鄉宋崗村、陳劉村土地整理項目是2008年唯一被合肥市納入“大建設”的新農村建設項目,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雛形正逐步實現。造甲鄉建立了造甲、陳劉兩個有線電視塔,入戶350戶,用電、通訊極為方便,供電部門共投資約400萬元,對造甲鄉的高低壓線路和配電台區進行了整改,實現了城鄉同網同價,降低了電價,實惠了群眾。
造甲鄉通訊部門安裝了程式控制電話交換機,造甲鄉程式控制電話裝機4400餘部,興建了移動和聯通無線通訊發射塔,造甲鄉行動電話約5000部,切實加強了造甲鄉同外部的聯繫。
2008年造甲鄉新村按集約、節約的原則,將原來20個自然村莊撤併為3個集中居住點,通過對農田整理、宅基地整理,新增耕地約2186畝,大大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積,改善了農村居民生產、生活環境。

基礎設施

造甲鄉修建水泥公路30多公里,砂石公路40多公里.實現了公路村村通。二級省道長白
造甲鄉
造甲鄉
路從造甲腹地穿過,南連合肥,北接淮南,三級油路造埠路也即將建成通車,基本上實現了村村通砂石公路。造甲鄉有固定電話4500門,佔全鄉總戶數的59%,建立了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基站。全鄉農網進行了二期改造,從二OO四年四月份起,實現了城鄉同網同價,基礎設施明顯好轉。
造甲鄉有縣公安局設派出所,鄉有司法所和法律服務所,鄉黨委政府紮實加強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投資環境良好。

旅遊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造甲鄉
造甲鄉
雙河集農民暴動紀念館位於長豐縣造甲鄉,該館佔地5畝,其中紀念館展廳佔地1畝左右。紀念館分為四個展廳,第一展廳,以圖文並茂的形式,介紹了1926年9月中共合肥北鄉黨支部建立經過和雙河集農民暴動的始末;第二展廳,正中懸掛著崔筱齋烈士的大幅遺像,兩邊懸掛著崔筱齋當年手書的對聯,遺像下方設有10米長、1.5米寬玻璃展櫃,展櫃存放雙河集農民暴動的遺物,有火槍、土炮、大刀、長茅和部分歷史信函等;第三展廳,以圖表形式,展出長豐地區黨組織的發展、變化、壯大的過程;第四展廳,展出一些知名人士為紀念肥北支部和雙河集農民暴動的書法作品。紀念館前面的院落,正中擬塑立崔筱齋烈士銅像和縣政府建立的“雙河集農民暴動紀念碑”。院落四周栽滿長青松柏。在紀念館東北側,重修了崔筱齋烈士墓。每年在清明節、黨的生日和雙河集暴動紀念日,都有青少年學生和黨團員前往該處,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年接待參觀人員1500餘人次。
造甲鄉的“五大名片”
造甲鄉五大名片
造甲鄉五大名片
紅色之鄉——合肥地區第一個中共黨組織暨安徽省農民運動委員會發源地在這裡成立,黨支部書記及兩名委員均是毛澤東的學生。紀念館目前正在規劃建設中。
文化之鄉——造甲鄉是三國時期曹操製造盔甲的地方。傳,三國時,曹操率兵打仗,曾在此屯兵,製造盔甲,鑄打兵器。故名“造甲”。造甲鄉還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第二故鄉,明史記載朱元璋年幼時家鄉水災,逃荒至造甲店,為求溫飽,遂在此住下幫人放牛,留下了諸如“犁耙藏天子”、“珍珠翡翠白玉湯”等膾炙人口的故事。
生態之鄉——造甲鄉共有2萬多畝退耕還林面積,全鄉被綠色覆蓋,處處有森林,鄉內有萬畝水庫,有萬畝濕地,鄉內沒有工業企業,一年四季空氣清新,宜居宜游。
長壽之鄉——造甲鄉現有80歲以上老人681人,其中百歲以上共有5人,是遠近聞名長壽之鄉。
美好鄉村建設示範之鄉——造甲鄉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通過將全鄉13個行政村統一規劃,編製完成了造甲鄉“整鄉推進”項目規劃,將全鄉13個行政村劃分為六個整村推進項目,宋崗村、陳劉村已全部實施完畢,鳳群村、鳳樓村農戶即將搬遷新居,剩餘四個項目將在十三五中末期全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