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高鐵站

淮南高鐵站

位於淮南市大通區窯河以西農場八隊附近,華聯商廈以東約13KM,是合蚌客運專線鐵路在淮南市境內所設的客運站,也是淮南市首個重要的高鐵站,並已於2012年10月16日建成通車。

規模


高鐵站廠房項目建設總投資逾1.4億元。是京福高鐵、合淮蚌高鐵線上唯一新增設的高鐵站。一期工程建設佔地面積150畝,建房面積9991平方米。主要建設3000平方米候車廳、20位候車車位、200輛場地停放位以及公交換乘場地等,輔助建築設立沖洗台、搶修、配電、廁所等設施。在所有地級市高鐵站中想比較大,該項目設計規模為一級客運站。下面將從以下兩個方面介紹淮南高鐵站台建設。
站房建設 淮南東站站房將於合淮蚌高鐵同時啟用,站房主體造型採用漢文化風格,以天下第一關——山海關的造型為建築基礎,站台採用無助雨棚設計,共設有一個基本站太和一個中間站台,總建築面積達9991平方米。
站前廣場 站前廣場工程主要包括有地下空間(停車場及商場)、地下沉式廣場、水景公園等,建設面積12萬餘平方米,站前廣場的建設嚴格按照“上水通、下水通、路通、電通、網路通、公交通,廣場建設好、環境治理好”的要求基本完成了所有工程。

區位優勢


淮南高鐵站雖然建在較為偏遠的淮南市東郊農場區域,但是這樣選擇的意義是重大的。首先,選址郊區可以有效的減輕淮南市市區的交通壓力。另外選址郊區更可以將更多地發展機遇平等的分至郊區,避免出現城鄉發展不平衡的現象。此外,淮南市大通區是淮南市重要的農業生產大縣,提高這裡的交通便捷度,可以給這片深具潛力的土地注入新的發展活力。
建成后的高鐵將中聯起福建、安徽、江蘇、山東、河北、北京等多個省市,縱貫中國東部地區的華東、華北地區,兩端連接長江三角洲和環渤海兩經濟區域。所經區域是中國經濟發展最活躍和最具潛力的地區,也是中國客貨運輸最繁忙、增長潛力巨大的交通走廊。
合淮蚌客運專線是《中國鐵路中長期鐵路網規劃》的重點項目,也是華東地區鐵路快速客運網重點工程,線路全長130公里,淮南境內為18公里,其中14公里為高架,總投資為20億元人民幣,工程採用雙線電力牽引,設計時速高達350公里。按照規劃,專線自蚌埠向南跨京滬高速鐵路,轉向西至東蘆山隧道,上跨S310省道、合徐高速公路,既有水蚌線和窯河后,在淮南農場附近設淮南東站,在既有淮南線右側與之并行至DK60+310處與水家湖站並站,沿既有淮南線下行引入合肥樞紐。淮南境內將修建九龍崗特大橋、窯河特大橋兩座高架橋,淮南東站按中型站房規劃,面積達1萬平方米,專線建設與京滬高鐵同步運行。
按照設計時速,今後淮南北上行至北京只需3個小時,且合肥已經是全國鐵路的重要樞紐,通過與東西走向的滬漢蓉快速通道延伸相連,真正讓淮南融入了全國高速鐵路的主動脈。在外接高鐵的日子裡,淮南正在積蓄力量,脫胎換骨;伴隨著“東進南擴”區域崛起與產業、投資增長,東部城區正在絢麗的規劃藍圖裡,期待著與高鐵共舞、水乳交融,用高鐵經濟的巨大優勢借梯登高、助跑跨越,去擁抱輝煌與理想。高鐵具有載客量大、輸送能力大、速度快等特點,將沿線城市的交通運輸提升到一個嶄新的高度。
京福高鐵打破了安徽鐵路密度相對較高、但主幹線卻少的歷史格局,以國家級主動脈中聯起安徽的經濟中心,給淮南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合淮蚌專線連接江淮南北,同時經“合肥經濟圈”中合肥、淮南巢湖三大城市,必將對經濟圈的完善提升、交流互動、產業與資源互補產生無可比擬的巨大影響。“合淮同城效應”也藉此加速提升。高鐵的風馳電掣,使得“千里江淮半日還”,為“合肥經濟圈”注入活力,未來高鐵生活圈、高鐵城市群、高鐵經濟鏈效應即將顯現。而高鐵、高速與市內縱橫八達的交通網相得益彰,將引領淮南人的生活真正走進“高鐵時代”。
與此同時,高鐵沿線的淮南東站位於城市東部地區,依據“東進南擴”戰略,這裡將是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凝聚核”與“增長極”,既是“吸金窪地”,又是“價值高地”。這裡有著傳統的城市基礎與人口規模,產業升級與城市配套建設正如火如荼、日新月異。
淮南高鐵是繼洞山隧道之後的又一巨大的惠民便民工程,更將成為淮南市的形象代表。

服務班次


淮南市高鐵站初期安排開行高旭動車組列車12對,其中合肥至北京南5對,合肥至青島1對,合肥至蚌埠南4對;中途經過淮南市時停靠。另外,淮南高鐵站至溫州南動車組,上海虹橋至淮南高鐵站動車組在淮南高鐵站終到、始發。此外,在周末及高峰時段,鐵道部還將另行安排車次進行補充。
淮南高鐵站
淮南高鐵站
最短運行時間方面,淮南東至合肥約為26分鐘,至北京南為3~4個小時,至上海虹橋約為4個半小時(因前期限速令所致,最短運行時間方面尚不能確定,上訴時間均為大概時間)。以下是引至高鐵站的時刻表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