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忠祠
懷來土木顯忠祠
顯忠祠遺址位於河北省懷來縣土木鎮土木村內。土木村西距縣城10公里,東與卧牛山旅遊點毗鄰,北靠燕山余脈,南傍官廳湖畔,京張公路沿村北而過,京包鐵路從村南貫行,山秀水美,交通便利。村中的顯忠祠遺址聞名中外,是明朝景泰元年(1450年)為祭祀正統14年(1449年)農曆八月十四“土木之變”中為國殉難的數百名朝廷重臣和五十萬大軍英魂而修建的。
目錄
當時,祠內建有大殿五間,抱廈三間,石碑一塊(記有死難重臣名單),豎有66塊為國捐軀的重臣神位,祭祀殉難諸臣、撫恤、贈溢、蔭於安慰英魂,流芳百世。
明憲宗即位(1464年),憲宗皇帝降旨命懷來守備重修顯忠祠。祠成之日,憲宗親自撰寫碑文,提寫祠扁,又立碑一塊。隨著歷史變遷,顯忠祠年久倒塌,又遭火災危害,燒殘將盡。
萬曆年間,懷隆兵備道胡恩伸主持重修,撰寫碑文,以予流芳。
民國初年,當地人民又曾捐資修復,並立碑文,記初建、毀建之事。馮玉祥將軍在張家口督辦時,曾瞻仰了顯忠祠。
顯忠祠原佔地面積3150㎡(合4.7畝),南北長70米,分兩層院落,有兩座山門,第一座山門面北向南,高出地面1.5米,上方懸掛“顯忠祠”金字大扁一塊(憲宗御筆),大門兩側有木製楹聯“一代忠真光祖俎,千秋氣節壯山河”。進入第一道山門,有40米長的通道達第二道山門,分下門和兩個側門,正門只有三次公祭開放(清明節、農曆七月十五和十月初一),平時走東西側門,山門上方扁額為“大節凜然”(潘立椿書),兩則木製楹聯為“隆千秋事典,表一代忠良”;進入第二道山門,正面大殿三間,配殿兩間,東西廂房6間,正殿楹聯是“故老尚余哀,兵潰不堪論往事,諸公應自慰,君存何必問微軀”。后經多年失修,火災危害,現僅存正殿三間,石碑數塊。
鑒於“土木之變”在國內外影響很大,他們力敵外侵,英勇獻身的愛國主義精神一直在激勵著後人。因而,修復顯忠祠既是愛國主義精神教育陣地,又是待開發的旅遊勝地。誠心歡迎有識之士和在“土木之變”中英勇獻身的後裔來投資修復顯忠祠,以於永恆的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