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安縣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轄縣
依安縣是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的一個縣,地處東經124°50′~125°42′,北緯47°16′-48°2′,位於大興安嶺南麓、松嫩平原北緣,屬低丘波狀平原,為齊齊哈爾市轄縣。截至2014年,依安縣總面積3685平方公里,耕地為20.5萬公頃。2014年,依安縣轄15個鄉鎮,148個行政村。依安縣人口49.4萬人(2013年),非農業人口佔18%,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縣之一。
依安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積澱,是特色經濟縣份,主要特色產品有糖、鵝、乳、豆、菜、薯、瓷等,被譽為“中國紫花油豆角之鄉”、“丹頂鶴項下明珠”、“美麗的綠色食品名城”。
夏、商、周朝,依安縣是貊族游牧之地。
秦、漢、三國、晉朝屬扶余和北扶余之一部。
南北朝為寇漫漢國。
隋、唐朝屬黑水部北柵地。
五代、宋朝為契丹屬地。
金屬生女真族,由蒲峪路轄。
元朝屬斡赤斤封地。
明朝屬奴兒干都司的福余衛。
清朝初屬索倫部,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屬黑龍江將軍及依克明安旗(富裕縣富海鎮大泉子村)。
中華民國時期,屬黑龍江省龍江道。民國12年(1923年)10月23日,經黑龍江省長公署照準,建依安設治局,置龍泉鎮(依龍鎮)。
民國18年(1929年)1月5日,依安設治局晉陞為三等縣,改稱縣公署(後為縣政府)。同年10月15日,黑龍江省令將第四區(泰安鎮)劃歸克山縣。
偽滿康德元年(1934年)12月1日,實行新省制,隸屬偽龍江省(省會齊齊哈爾市)。偽滿康德6年(1939年)6月1日,隸屬偽北安省(省會北安街,即今北安市)管轄。偽滿康德8年(1941年)9月1日,泰安街等地從克山縣划回。同年10月,縣公署從龍泉鎮(改為依安村)北遷泰安街(即今依安鎮),位於烏裕爾河北岸,是齊(齊齊哈爾)北(北安)鐵路線上一重鎮。
1945年11月13日,復屬黑龍江省(省會即今北安市)。同年12月31日,依安縣解放。
1946年1月1日,建民主政府,為依安縣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
1947年2月4日,屬黑龍江、嫩江聯合省(簡稱“黑嫩省”,省會齊齊哈爾市)第一專區。同年9月16日,復屬黑龍江省,10月18日更名泰安縣。
1949年5月15日,依安縣歸屬黑龍江省。
1952年6月12日,經政務院批准複名依安縣。
1954年8月1日,屬黑龍江省嫩江地區。
1960年5月12日,撤銷嫩江地區,依安縣屬齊齊哈爾市。1961年10月,復歸嫩江地區。
1985年1月15日,實行市領導縣體制,撤銷嫩江地區,復屬齊齊哈爾市。
依安縣位於黑龍江省西部,小興安嶺西南麓,松嫩平原北緣,齊齊哈爾市東北部。東與拜泉縣分界,西與富裕縣為鄰,北與克山、訥河縣毗連,南與林甸、明水縣接壤,地處東經124°50′~125°42′,北緯47°16′~48°2′。全境南北長70公里,東西寬55公里,幅員3685平方公里。
依安縣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克拜波狀平原和松嫩平原過渡地帶。地形由東北向西南緩緩傾斜,北部丘陵海拔280米,中部烏裕爾河流域河灘地帶海拔160米,平均海拔220米。
依安縣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2.4℃,一年之中有5個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
依安縣主要河流有烏裕爾河、雙陽河、寶泉河等,均為季節性河流。
世界上僅有的三條黑土帶之一在依安境內穿過。2013年,依安縣農作物總播種面積402.35萬畝,均為黑土、黑鈣土。黑土表層厚30厘米以上,有機質含量5%,呈酸性,有良好的團粒結構,佔全縣土壤面積的18.3%;黑鈣土以草甸黑鈣土和碳酸黑鈣土為主。土壤有機質含量高,適宜玉米、大豆、水稻等各種作物生長。
2013年,依安縣森林覆蓋率為13.02%。2000年以來,依安縣營造各種防護林面積50萬畝,防護體系初具規模,農田防護林防風固沙,調節氣候,庇護農田270萬畝,風剝地現象基本杜絕。水保林控制水土流失60萬畝。
依安縣的砂質高嶺土
依安縣境內有兩條主要水源:烏裕爾河、雙陽河,其它水源均為這二條河流的支流,通過這兩條重要河系流向境外。2011年底,依安縣有三個灌區,有效灌溉面積13.8萬畝。全縣有機電井1664眼,灌溉面積57.5萬畝。
依安縣盛產薯類作物,此外,還大面積種植水稻、玉米、穀子、高梁、大豆、雜豆、馬鈴薯、甜菜、葵花、瓜菜等作物。大牲畜以奶牛、豬、羊為主。
截至2014年,依安縣轄9個鄉,6個鎮。
依安縣行政區劃(2014年) | |||
---|---|---|---|
鄉 | 富饒鄉 | 解放鄉 | 陽春鄉 |
新發鄉 | 太東鄉 | 上游鄉 | |
紅星鄉 | 先鋒鄉 | 新屯鄉 | |
鎮 | 依安鎮 | 依龍鎮 | 雙陽鎮 |
三興鎮 | 中心鎮 | 新興鎮 |
2013年底,依安縣總人口為493647人,其中農業人口為408907人,非農業人口為84740人。依安縣男性人口251945人,女性人口241702人,男女性別比為104.2;人口出生率4.21‰,死亡率2.84‰,自然增長率為1.37‰。依安縣總戶數為166506戶,人口密度為134人/平方公里。
新中國成立初期,依安縣總人口為20萬人,1960年劇增到約30萬人,1970年人口達到38.5萬人。2004年末,依安縣人口49.3萬人,2010年達到56萬人。
2021年6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依安縣常住人口為353872人。
21世紀初,依安縣有漢族、滿族、回族、蒙古族、朝鮮族、藏族、苗族、彝族、瑤族、壯族、侗族、布依族、土家族、傈僳族、錫伯族、赫哲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達斡爾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等22個民族。在少數民族中,滿族、回族、蒙古族、朝鮮族人數居多。
依安縣主要領導(2014年) | |
---|---|
姓名 | 職務 |
王書偉 | 縣長、縣委副書記 |
張偉志 | 縣委書記 |
杜文富 | 縣人大常委會主任 |
孫俊元 | 縣政協主席 |
信息來源:依安縣人民政府2014年信息。
2013年,依安縣地區生產總值實現643973萬元,同比增長7.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實現305198萬元,同比增長4.6%;第二產業增加值實現176027萬元,同比增長16.1%;第三產業增加值實現162748萬元,同比增長4.0%。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3039元,同比增長8.2%。三次產業比重為47.4:27.3:25.3。
依安縣農業
2013年,依安縣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137000萬元,同比增長18.5%;工業產品產銷率達到98.5%。主營業務收入完成489361萬元,同比增長22.3%;實現利潤47846萬元、同比增長32%;實現稅金20790萬元,同比增長2.1%。
2013年,依安縣資質等級三級及以上的建築業企業共有3戶,年實現產值23710萬元,同比增長57%。
2013年,依安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8700萬元,同比增長12.7%。其中城鎮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實現81046萬元,農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17654萬元,批發業實現44310萬元,零售業實現125546萬元,住宿業實現7455萬元,餐飲業實現21389萬元。
2013年,依安縣政府投資6300萬元修建了面積為15930.47平方米的依安縣文化藝術中心,依安縣15個鄉鎮全部建成了面積均為300平方米的綜合文化站。
2013年末,依安縣已形成有線數字電視、無線地面DTMB數字電視綜合覆蓋網路。依安縣有1KW無線DTMB數字電視發射主機5台,無線DTMB數字電視中繼站8個;實現有效用戶數63694戶。
2013年末,依安縣擁有基礎教育學校202所,其中小學159所,初中21所,高中3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幼兒園19所;共擁有專任教師2772人,在校學生總數35770人。2013年,依安縣共有1733名考生參加高考,考入重點大學人數104人,專科以上院校人數1551人。
2013年末,依安縣擁有各類醫療機構24個,其中縣級以上醫院3個,鄉鎮衛生院18個,其他醫療機構3個;各類醫療機構從業人員1165人,共有床位892張。
2013年,依安縣共安置各類人員就業5400人,實現城鎮新增就業4420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980人、勞務輸出30042人、職業介紹645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6%以內。2013年,依安縣社會保險支出5742萬元,學校參保率達到100%。
清真寺
依安縣清真寺始建於1941年,由首任教長趙文榮倡議發起,回族群眾捐資興建。“文革”開始后,宗教活動中止。1981年縣人民政府撥款2萬元,在縣城北門外,新建一座120平方米磚瓦結構的清真寺,其中禮拜殿建築面積60餘平方米。
植物園
依安植物園位於縣城北邊,建於2015年。佔地1749畝,園內有姜太公釣魚、美人魚、仙鶴群等景點。
著名人物
劉伯明:“英雄航天員”,神舟七號載人飛船航天員。
任泉:是中國當代著名男演員,歌手,任泉因為演齣電視劇《少年包青天》中的公孫策一角而廣為人知。
王貴連:第十屆全國見義勇為英雄和十大老年新聞人物。
依安縣榮譽稱號 | |
---|---|
中國紫花油豆角之鄉 | 丹頂鶴項下明珠 |
璀璨的北國明珠 | 美麗的綠色食品名城 |
首批全國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社示範縣 | 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 |
2020中國職業教育百佳縣市第52位 |
2019年12月,入選“國家級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範縣(第五批)”。
2020年10月,入選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地區名單。
2020年12月22日,入選全國第五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