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靖波

周靖波

周靖波,男,中國傳媒大學文學院教授,文學博士;2000年被聘為教授,現系戲劇戲曲學專業博士生導師。《大戲劇論壇》叢刊、《中國話劇研究》叢刊副主編。社會兼職:中國話劇理論與歷史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中國郭沫若研究學會理事、中國中外文藝理論研究會敘事學分會理事。

人物經歷


1977年3月至1982年1月在北京廣播學院新聞系編採專業學習,獲文學士學位;1982年2月至1984年11月在該院語文部中國現代文學專業學習,獲文學碩士學位;1999年9月至2002年7月在該院廣播電視藝術學專業學習,獲文學博士學位;1977年8月至1978年2月在江西省波陽縣蘆田公社農科所插隊;1984年11月至今在北京廣播學院語文部、中國傳媒大學影視藝術學院、圖書館、文學院擔任教學或管理工作,其間,1996年9月至1998年2月在韓國清州大學中語中文學科任外國人專任講師,2001年9月至2002年7月在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國內訪問學者,2004年9月至2005年8月在德國柏林自由大學英文系、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戲劇系任訪問學者;2007年4月至2013年6月擔任中國傳媒大學圖書館副館長、館長;2013年7月至2015年擔任中國傳媒大學文學院院長。

研究方向


1.中國現代戲劇史2.中外戲劇理論3.當代文學批評

主要貢獻


著有《戲劇創作藝術》、《電視劇作藝術》、《電視虛構敘事導論》、《郭沫若》(《郭沫若評傳》)等,編有《拓展中的影像空間》、《西方劇論選》 、《中國現代戲劇序跋集》、《中國現代戲劇理論集》等,譯有《戲劇理論與戲劇批評》、《當代敘事理論指南》(多人合譯)、《世界戲劇史》等。
代表性論文:
《悲劇人生意味濃—評《彌留之際》的舞台演出》,《文藝報》2011 年12月;
《相互擁抱 相互融合-中國人對莎劇的解讀》,《中國文化報》2016年8月;
《以我為主的中國大劇院製作》,《中國藝術報》2013年8月;
《由<黨的女兒>看國家京劇院的現代精神》,《中國文化報》2016年10月;
《瓦格納歌劇的“中國製造”,還不夠成熟-觀歌劇<漂泊的荷蘭人>》,《中國藝術報》2012年4月;
《電視劇創新能力亟待提升》,《團結報》2010年12月;
《世紀之交的跨文化對話──評王寧<多元共生的時代>》,《天津社會科學》1996年12月;
《論電視劇人物的三角關係》,《現代傳播》1995年10月;
《論郭沫若的旅遊文學創作》,《郭沫若學刊》1994年11月;
《重述與轉寫——歌劇<原野>敘事片論》《藝苑》2011年1月;
《電視的題材定位》,《上饒師專學報》1994年10月;
《論魯侍萍角色的功能性》,《雲南藝術學院學報》2011年3月;
《熒屏“作壽熱”及其他》,《現代傳播》1996年6月;
《影視敘事文本特性初探》,《現代傳播》2003年6月;
《抗戰時期國統區的歷史劇》,《重慶師院學報》1985年12月;
《激情、個性與精神氣質的缺失——新世紀戲劇創作漫評》,《戲劇文學》2007年3月;
《“三突出”述評》,《戲曲藝術》2014年11月;
《“樣板戲創作經驗”制約下的文革後期戲劇——以黃梅戲<紅霞萬朵>為例》,《雲南藝術學院學報》2014年6月;
《“文革”後期的“改編”劇作》,《新世紀劇壇》2016年10月;
《文本的漩渦——評申丹<敘事、文體與潛文本>》,《中國圖書評論》2010年12月;
《“文革”期間對“國防戲劇”的批判》,《新世紀劇壇》2015年6月;
《對當代戲劇的掃描 劉平<新時期戲劇啟示錄>讀後》,《上海戲劇》2011年2月;
《今天如何看待<紅燈記>》,《藝術評論》2014年5月;
張天翼研究的新收穫—讀《張天翼的文學道路》,《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4年11月;
《喜劇性格與悲劇氣氛的統一——試論<北京人>》,《青海師專學報》1984年4月;
《<棠棣之花>的創作過程與郭沫若思想和藝術的發展道路》,《黃石師院學校》1984年8月;
《影視敘事文本特性初探》,現代傳播:北京廣播學院學報,20032.
《論電視劇敘事者現身問題》,現代傳播:北京廣播學院學報,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