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慧敏

京劇旦角演員

厲慧敏(1924年9月10日-2007年03月26日),女,滿族,北京人,“厲家五虎”之一。

1931年開始學戲,專工青衣、花衫、刀馬旦、小生,先後師從韓鳳英、王蕙芳、陳盛泰、金碧艷、劉玉琴、潘奎祥、戴國恆、黃桂秋程硯秋、鮮牡丹、筱翠花等,曾受教於梅蘭芳荀慧生

從7歲開始登台演出到40歲,共演出過近三百多個劇目,包括傳統劇目、新編歷史劇和現代劇。代表劇目有《十三妹》、《穆柯寨》、《謝瑤環》、《楊家將》連台本戲、《春香傳》、《四川白毛女》等。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表演藝術家厲慧敏
表演藝術家厲慧敏
出身梨園世家,父厲彥芝系京劇琴師、教師,早年曾在天津演出,“厲家班”的創始人,母韓鳳奎、姨母韓鳳英均為京劇演員。
自幼受家庭熏陶,7歲開始學戲並登台,在上海、南京等地演出,兼習小生。

工作經歷

1936年其父組辦厲家童伶班,與兄厲慧斌、厲慧良、妹厲慧蘭、弟厲慧森、厲慧福等演出於江南一帶。
后又相繼向金碧艷、王蕙芳、黃桂秋、徐碧雲等人學藝,技藝大進。
抗日戰爭爆發后,厲家班入川繼續演出,頗具聲望。厲慧敏文武兼長,戲路極廣、融各派之長,有自己鮮明獨特的藝術風格。
1945年重慶談判期間,她曾為毛主席、周總理演出了《十三妹》。
1949年後,致力於京劇改革,繼續向梅、程、荀、尚四大名旦學藝,並任重慶市京劇團挑梁旦角。
1958年在重慶市戲曲會演中,主演《穆桂英》獲表演一等獎。
1984年後,退離舞台,從事教學工作。

藝術經歷


梅程尚荀均有教授

中國京劇中最有名的,莫過於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和荀慧生為代表的梅、程、尚、荀四大流派,而厲慧敏的幸運在於,這四位京劇大師都曾施教於她。1950年,厲慧敏去北京開會,梅蘭芳指定要看她的戲,並給她指導。1958年,荀慧生在長沙演出,正好厲家班也在當地演出,荀先生專門來到厲家班的演出地點,給厲慧敏講《紅娘》,當地媒體以“老紅娘看小紅娘”為題進行報道。另外,程硯秋和尚小雲也分別於1950和1958年來渝演出,給予其藝術上的指導。

曾經給毛主席演出

厲慧敏劇照
厲慧敏劇照
83年的風雨人生中,厲慧敏從事京劇藝術的時間有七十餘年,一生演齣劇目近三百出,她演出的代表劇目《十三妹》、《穆柯寨》、《楊家將》等,具有很高的藝術造詣。1946年,她曾把《十三妹》演給來渝進行國共談判的毛主席。當時厲家班給毛主席演了兩場戲,一場是“五虎”聯合上陣出演的《群英會·借東風·華容道》,厲慧敏演周瑜;另外一場則是由厲慧敏主演的《十三妹》。當年的西南軍區政治部京劇院(現寧夏自治區京劇團的前身)來渝演出時,曾提起毛主席的評價,大意是“重慶有個厲家班,戲很正,你們有機會可與他們切磋一下”。這評價讓他們受寵若驚。

自掏萬元晉京演出

除了演員的身份外,厲慧敏還曾擔任重慶京劇團團長,為重慶京劇團的發展作出了自己的貢獻。1983年全團到成都、西安、北京、天津、南京、上海等地巡演,這也是京劇團首次晉京演出,而當時演出的前期基礎費用1萬元,還是厲慧敏自己掏腰包拿出來的。著名藝術家沈福存至今記憶猶新:“我們當時是演到哪裡火到哪裡,在當時的情況下作出巡演的決定,可見慧敏團長的魄力。”

晚年堅持聽戲講戲

到了晚年之後,厲慧敏已經基本上不再上台演出,但她還是心繫厲家班的傳承,相繼教授了幾屆學生,包括周利、何曼清等目前在京劇界嶄露頭角的年輕演員,都接受過她的親授。另外,由於家住京劇團的大院裡面,窗戶又對著團里的排練廳,所以厲老經常都會在家裡聽演員們唱戲,聽到不對的地方就記下來,並把演員喊到她家裡糾正。青年旦角孫志芳等得其教導和指點。女星蔣勤勤於重慶藝校畢業后,曾在重慶京劇團師從厲慧敏學習京劇。
2007年03月26日,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京劇厲家班“五虎”之一的厲慧敏,因病去世,享年83歲。

代表劇目


編演現代戲

《四川白毛女》
《嘉陵怒濤》等。

擅演劇目

《穆桂英》
《十三妹》
白蛇傳
《花木蘭》
《人面桃花》
《春香傳》
《霸王別姬》
《紅娘》
厲慧敏在《穆柯寨》中的穆桂英扮相
厲慧敏在《穆柯寨》中的穆桂英扮相
《抗金兵》等。

相關事件


厲家班曾紅遍南國

厲家班創始人厲彥芝,1934年白手起家創建厲家班,並收了陳慧君等十大弟子。1935年開始在上海演出,由於訓導有方,他的五個孩子很快成為全班棟樑,被觀眾稱為“厲家五虎”,紅遍南國。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厲彥芝攜帶班社百餘人從武漢入川,輾轉於大西南。1944年厲家班來到陪都重慶,后改名“斌良國劇社”,從此在山城紮根開花。號稱“厲家五虎”的厲氏五兄妹,也隨著時光流逝而相繼凋零——工銅錘架子花臉的厲慧斌,幼年在滬有“小金少山”之稱,文革初在渝自縊;工生角、老旦的厲慧蘭在1990年去世;厲派藝術創始人、兼容並蓄的京劇泰斗厲慧良1995年在天津寓所猝死;工旦角兼小生的厲慧敏又去世。昔日的五虎,只剩下已80歲的厲慧森。

後人轉行劇團傳承

厲家五虎逐一減少,厲家的直系後輩也多轉行,厲家班的傳承落在重慶京劇團的肩上,京劇團副團長朱凱表示,他們會把厲家班的精神一代代發揚光大。厲家五虎的後人大都轉行沒有從事京劇,其中厲慧敏唯一的女兒當時在重慶旅遊行業工作,厲慧良的小兒子薛剛也轉行學醫,當時在日本工作。作為厲家的後代,薛剛稱自己雖然不能直接進行傳承,但他一直折服於京劇的魅力,並始終有著京劇情結。雖然後人轉行,但是厲家班卻有重慶京劇團為其傳承,京劇團副團長朱凱稱,京劇團所有的成員都是厲家班的傳人,厲家“五虎”為京劇團培養的眾多學生,都將把厲家班精神繼承和發揚光大。

票友奏樂紀念厲老

厲慧敏去世后,重慶京劇票友陸續前往悼念厲慧敏。重慶業餘京劇愛好者協會還在安樂堂前為厲老演出長達兩個多小時,協會負責人李莉莉稱,雖然厲老師走了,但她的聲音會永遠留在我們身邊。重慶業餘京劇愛好者協會由眾多京劇票友組成,對重慶京劇厲家班也一直深愛有加。許多票友為厲老的去世感到遺憾,因為重慶京劇界又少了一個重量級人物。為了表示悼念,京劇愛好者協會幾十位成員趕往安樂堂,自帶樂隊為厲老奏樂演出兩個多小時,用老人一生最熱愛的藝術形式為她送行,場面感動厲慧敏的家人和重慶京劇團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