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不穩症

腰椎疾病

腰椎不穩症是腰椎在應力作用下的異常反應,其特徵是腰椎運動節段的活動超出了正常限制。腰椎不穩症多因腰椎退變、骨質疏鬆、感染、腫瘤、創傷、先天發育缺陷等引起。腰椎不穩症可導致顯著的腰痛及放射痛,常表現為雙側、由下腰部或臀部向腹股溝及下肢放射,但很少波及到膝關節以下,咳嗽或打噴嚏時腹壓增加會使疼痛加劇。腰椎不穩症主要治療的方法有保守治療、手術治療。腰椎不穩症可引起進行性下肢肌肉無力或馬尾綜合征。腰椎不穩症積極治療后,可改善癥狀。

病因


● 腰椎不穩症多因腰椎退變、骨質疏鬆、感染、腫瘤、創傷、先天發育缺陷等引起。

癥狀


● 可表現為顯著的腰痛及雙下肢放射痛,由下腰部或臀部向腹股溝及下肢放射,但很少波及到膝關節以下,咳嗽或打噴嚏時腹壓增加會使疼痛加劇。

檢查


● 腰椎不穩症主要採取腰椎X線片、動力位攝片、CT、磁共振等。

X線片

● 正側位平片X線平片所顯示的不穩徵象主要有椎間隙狹窄、牽引性骨刺及脊柱序列不良,包括滑移、旋轉或中斷等。

動力位攝片

● 伸屈側位X線片中可觀察旋轉不穩定,滑移不穩定,以及椎體前屈時異常的前傾活動。

CT

● CT顯示椎小關節間隙變窄,增生肥大,關節囊鬆弛,黃韌帶肥厚,椎間盤變性突出,同時合併節段性椎管狹窄,椎間隙內出現真空現象。

磁共振

● 對於不穩的診斷價值較小,主要用於出現神經癥狀時,明確椎管內神經受壓情況。

診斷


● 醫生診斷腰椎不穩症,主要依靠以下幾點。
● 腰椎椎體間相對水平移位在屈伸側位片上大於3mm,和(或)椎體在伸屈過程中椎間角度變化L5/S1>20°,以上節段>15°。
● 反覆發作的下腰痛。
● 活動或輕微的用力即可引起下腰痛。
● 休息或圍腰、支具外固定治療癥狀可緩解。
● 腰椎內固定手術史。
● 以上五點若滿足前兩項,同時滿足后三項之一者,即可診斷為腰椎不穩定。

鑒別診斷


● 一些其他疾病也可能會出現疼痛劇烈、常為雙側、由下腰部或臀部向腹股溝及下肢放射等,容易與腰椎不穩症混淆,這些疾病有腰肌勞損等。
● 如果出現以上類似的表現,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醫生主要通過病史、臨床癥狀、輔助檢查等來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診斷。

治療


● 腰椎不穩症主要治療的方法有保守治療、手術治療。

保守治療

● 卧床休息,減輕椎間關節和腰背肌的負荷。
● 藥物治療:非類固醇抗炎葯可減輕神經受壓所致的炎性反應並有止痛作用。
● 康復治療:腰肌強度鍛煉是有效的康復治療方法。
● 激素封閉治療:包括痛點封閉、小關節封閉和硬膜外腔封閉。
● 腰圍保護、支具固定。

手術治療

● 手術治療的絕對指征是進行性下肢肌肉無力或馬尾綜合征。
● 融合手術:從入路主要可分為前路和後路手術,無論是前方融合還是後方融合,目前都常常和內固定聯合使用。
● 非融合手術:主要可分為經椎弓根動態固定、棘突間動力固定等。

危害


● 腰椎不穩症可引起進行性下肢肌肉無力或馬尾綜合征。

預后


● 腰椎不穩症積極治療后,可改善癥狀。

預防


● 注重腰背肌練功,運動應持之以恆。
● 通過佩戴腰圍制動,限制腰部異常活動。
● 肥胖患者應適當減肥,太瘦者則應恢復標準體重,否則無法維持脊柱平衡,穩定腰椎。

參考文獻


● [1] 裴福興,陳安民。骨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
● [2] Maxey L,Magnusson J.骨科術后康復。第3版。蔡斌,蔡永裕,譯。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