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陽鎮

路陽鎮

路陽鎮地處重慶市雲陽縣城西北部,距新縣城61公里,素有“小盆地”和“雲陽北部米糧倉”的美譽。

東連江口鎮;南與南溪鎮接壤;西靠雙龍鎮;北與後葉鄉、開州區毗鄰。路陽鎮地處中高山區,海拔在200—1200米之間,幅員面積53.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7152畝,其中:稻田面積10784畝。

轄4個村1個社區,56個村民小組8個居民小組,8827戶。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路陽鎮常住人口為17754人。是一個以“糧豬型”結構和勞務經濟為主的農業大鎮。擁有“雲陽縣華東農機化服務專業合作社”和“雲陽縣愛華養殖專業合作社”。

自然地理


路陽鎮海拔在200米—1200米之間,幅員面積53.6平方公里。路陽鎮地勢中間平,四周高,素有“小盆地”的美稱,擁有雲陽縣第一壩——路陽壩。路陽鎮屬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為1100毫米,平均氣溫為18.3℃,1月平均氣溫6.2℃,7月平均氣溫28.1℃,年日照數為1450小時,無霜期為335天,相對溫度74%,呈春旱、夏熱、秋涼、冬暖,初夏雨量充沛,盛夏炎熱多伏旱,秋多綿雨,冬少日照的特殊氣候特徵。路陽鎮境內主要有平洞河、黃泥溝等小溪流,水資源有限。路陽鎮壩區多為壤土,壩周多屬砂壤土或頁岩形成的紅壤

經濟總貌


鎮路陽鎮轄1個社區4個村,89個組,農戶8421戶。有計稅耕地面積21583畝,其中田10818畝。屬“糧豬型”經濟為主的農業大鎮。糧食作物以產水稻、玉米、紅苕、洋芋為主;經濟作物以油菜、海椒、生薑、花生、蕉藕為主。有天官和金龍二座小一型水庫和7座小二型水庫,有山坪塘17口,庫容量達500萬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為1200公頃,水域面積達50公頃,農業生產條件較好。尤其是海拔600米的中山壩區地勢平坦,土質肥沃,水源方便,溝渠暢通,盛產水稻、油菜,適應發展稻田養魚、養鴨、養鵝,有“雲陽糧倉”的美稱。2003年全鎮糧食總產量16860噸,牲畜出欄3200頭,家禽出欄189800隻,路陽鎮林業資源豐富,有林地21831畝,森林覆蓋率達17.5%。路陽鎮鄉企業起步較晚,但發展較快。到2003年底,全鎮有企業43家,其中規模較大的非公有制企業有7家。相東粉絲廠、中和紅磚廠、德厚麵粉加工廠年產值均在50萬元以上。路陽鎮交通便利,通訊發達。可經江口鎮和雙水鄉兩條線路到達新縣城,有發往萬州、新縣城和江口鎮的客車共計5輛,貨車數十輛,實現了村村通公路。路陽鎮安裝固定電話3000門,被評為“優質示範電話”鄉鎮。建有“移動”、“聯通”發射基站各兩個,無手機信號盲區。2004年上半年小靈通開通。加密電視覆蓋整個壩區,寬頻網路已經開通,能滿足各種通訊需求。建有自來水供水站3個,能保證1萬人吃水需要。經過多年發展,路陽小集鎮沿主公路兩側形成了長約4500米的建築帶。2002年,路陽鎮啟動了小集鎮建設,在龍王橋附近征地65畝,進行新集鎮開發。堅持“五高”(規劃高起點,設計高規格,環境高水準,施工高速度,建設高質量),“八統一”(統一規劃,統一風貌,統一征地,統一主幹道,統一拍賣,統一綠化,統一硬化,統一亮化)進行建設,新建的廣場、車站、農貿市場相繼投入使用,學校、衛生院、信用社等單位落戶社區,一個亮麗繁榮的新集鎮已初具規模。2003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6953.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20元,實現財政收入111萬元。
路陽鎮地處重慶市雲陽縣西北部,距新縣城59公里。東連江口鎮,距江口小集鎮10公里;南與新陽鄉、建全鄉接壤;西靠文龍鄉、雙水鄉;北與後葉鄉、開州區毗鄰,距開縣縣城50公里。路陽鎮地處中高山區,海拔在200米—1200米之間,面積53.6平方公里。

自然條件


路陽鎮地勢中間平,四周高,素有“小盆地”的美稱,擁有雲陽縣第一壩——路陽壩。路陽鎮屬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為1100毫米,平均氣溫為18.3℃,1月平均氣溫6.2℃,7月平均氣溫28.1℃,年日照數為1450小時,無霜期為335天,相對溫度74%,呈春旱、夏熱、秋涼、冬暖,初夏雨量充沛,盛夏炎熱多伏旱,秋多綿雨,冬少日照的特殊氣候特徵。路陽鎮境內主要有平洞河、黃泥溝等小溪流,水資源有限。路陽鎮壩區多為壤土,壩周多屬砂壤土或頁岩形成的紅壤。

人口民族


2021年6月4日,雲陽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路陽鎮常住人口為17754人。

經濟發展


農業經濟

路陽鎮轄19個村,89個組,農戶8421戶,戶籍人口36764人(截至2018年末)。有計稅耕地面積21583畝,其中田10818畝。屬“糧豬型”經濟為主的農業大鎮。糧食作物以產水稻、玉米、紅苕、洋芋為主;經濟作物以油菜、海椒、生薑、花生、蕉藕為主。有天官和金龍二座小一型水庫和7座小二型水庫,有山坪塘17口,庫容量達500萬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為1200公頃,水域面積達50公頃,農業生產條件較好。尤其是海拔600米的中山壩區地勢平坦,土質肥沃,水源方便,溝渠暢通,盛產水稻、油菜,適應發展稻田養魚、養鴨、養鵝,有“雲陽糧倉”的美稱。2003年全鎮糧食總產量16860噸,牲畜出欄3200頭,家禽出欄189800隻,路陽鎮林業資源豐富,有林地21831畝,森林覆蓋率達17.5%。
路陽鎮農業技術服務中心現有職工7人,其中助農2人,技術員3人,工人1人,農經員1人;大專文化程度2人,中專文化程度4人,高中文化1人,平均年齡32歲,技術力量雄厚。中心現有農技綜合樓1棟,建築面積150平方米,其中門市1間,辦公室1間,住房4間,固定資產總值8萬元。該中心在1995年組織完成的《水稻旱育一段大苗秧的研究》項目中獲萬縣地區農業局科技進步一等獎、1996年的《發揮自然資源優勢 種植西瓜致富》項目中獲萬縣地區農業局科技進步二等獎、1997年的《田坎種植大豆效益顯著》項目中獲萬縣地區農業局科技進步三等獎、2000年的《商品化育秧及拋秧技術推廣應用》項目獲雲陽縣人民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

鄉鎮企業

路陽鎮鄉企業起步較晚,但發展較快。到2003年底,全鎮有企業43家,其中規模較大的非公有制企業有7家。相東粉絲廠、中和紅磚廠、德厚麵粉加工廠年產值均在50萬元以上。路陽鎮交通便利,通訊發達。可經江口鎮和雙水鄉兩條線路到達新縣城,有發往萬州、新縣城和江口鎮的客車共計5輛,貨車數十輛,實現了村村通公路。路陽鎮安裝固定電話3000門,被評為“優質示範電話”鄉鎮。建有“移動”、“聯通”發射基站各兩個,無手機信號盲區。2004年上半年小靈通開通。加密電視覆蓋整個壩區,寬頻網路已經開通,能滿足各種通訊需求。建有自來水供水站3個,能保證1萬人吃水需要。經過多年發展,路陽小集鎮沿主公路兩側形成了長約4500米的建築帶。

小集鎮建設

2002年,路陽鎮啟動了小集鎮建設,在龍王橋附近征地65畝,進行新集鎮開發。堅持“五高”(規劃高起點,設計高規格,環境高水準,施工高速度,建設高質量),“八統一”(統一規劃,統一風貌,統一征地,統一主幹道,統一拍賣,統一綠化,統一硬化,統一亮化)進行建設,新建的廣場、車站、農貿市場相繼投入使用,學校、衛生院、信用社等單位落戶社區,一個亮麗繁榮的新集鎮已初具規模。2003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6953.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20元,實現財政收入111萬元。

歷史沿革


清末明初屬北岸善里路陽下甲,民國中後期置路陽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1992年建鎮。1997年,面積85.7平方千米,人口5萬,轄花園、迎瑞、石花、文武、龍橋、路陽、中和、平橋、廟溝、賜福、石人、金龍、南海、齊心、黃泥、桐園、鐘鼎、野鴨、大坡、文龍、六塘、盛家、頂興、竹坪、金城、六合、新興、萬興、青羊、三堂30個行政村。年析置文龍鄉(2006年併入雙龍鄉)。2006年轄龍王橋社區以及花園、文武、賜福、石人、金龍、迎瑞、龍橋、中和、南海、黃泥、野鴨11個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