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龍鎮

重慶市雲陽縣雙龍鎮

雙龍鎮,隸屬於重慶市巫山縣。

鄉鎮概況


雙龍鎮位於雲陽縣西北部,西鄰開州區,北接路陽鎮,南通渠馬鎮,距雲陽新縣城48公里,距開州城區35公里,雲開路穿境而過,團雙路橫貫其中,交通網路發達,區位優勢明顯。
雲陽縣雙龍鎮六合村、竹坪村、長興村、玉龍村、雙河社區、永豐村、沿溪村、文龍社區、三堂村。
全鎮幅員面積76.19平方公里,總人口41420人,下轄7個行政村2個社區,125個村民小組。柑橘、花生是全鎮特色主導產業,現已建成優質柑橘園區16500畝,花生園區5000畝,是全縣柑橘主要生產基地。
雙龍橘海,四月花開,十月果甜!
雙龍邊貿,拜明月洞,吃農家飯!

政府領導


雙龍鎮黨委、政府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務實創新、奮勇爭先的工作作風,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和胡總書記“314”講話精神,緊緊圍繞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以加快發展為主線,以強鎮富民為己任,以作風建設為抓手,全面推進“13453”戰略(即鎖定一個目標,把雙龍鎮建設成為柑橘花生之鎮、西部邊貿大鎮;突出三條主線,發展、和諧、為民服務;圍繞四個重點,經濟建設、城鎮建設、重點工作、社會和諧;推進五大工程,以優質柑桔為主的農業產業化工程、以雙龍中學建設為主的社會事業工程、以招商引資為主的工業經濟工程、以公路為主的基礎設施工程、以以人為本的和諧工程;夯實三大保障,思想解放、組織制度、公共財力),組織帶領全鎮幹部群眾,克難攻堅,紮實苦幹,推動了全鎮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建置沿革


清朝時期,雙龍鎮境域分為龍霧堡、龍嗦堡。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廢堡建鄉,定名為雙龍鄉。
1953年4月,划鄉建政時,增設金坪、龍泉、龍鳳3鄉,均隸屬縣下新置第八區。
1955年3月,第八區併入第二區,隨後第二區更名大昌區,梓桐龍泉併入雙龍鄉,隸屬大昌區。
1958年4月,龍霧、雙龍2鄉合併成立雙龍公社。
1960年6月,金坪公社併入雙龍公社。
1961年7月,從大昌區析出部分成立雙龍區,雙龍公社劃為雙龍、金坪、龍霧3公社。
1984年4月,雙龍公社改為雙龍鄉。
1992年4月,雙龍鄉改為雙龍鎮。
2005年3月,龍霧鄉、錢家鄉併入雙龍鎮。

行政區劃


2011年,雙龍鎮下轄寧河1個社區,高羊、三羊、金花、水田、巴霧、下灣、天鵝、龍霧、萬家、黑龍、花竹、興安、洞橋、龍王、烏龍、筆架、興鳳、白坪、安坪、安靜20個行政村;下設5個居民小組、129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雙龍鎮下轄1個社區、20個行政村:寧河社區、巴霧村、高羊村、三羊村、金花村、水田村、下灣村、天鵝村、白坪村、安坪村、筆架村、烏龍村、興鳳村、安靜村、萬家村、龍王村、黑龍村、花竹村、洞橋村、龍霧村、新安村,鎮人民政府駐寧河社區1組。
雙龍鎮
雙龍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雙龍鎮地處巫山縣中北部,東鄰金坪鄉,南依巫峽鎮,西接奉節縣,北接大昌鎮,距巫山縣政府駐地30千米,區域總面積141.9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雙龍鎮地處小三峽核心區域,溝壑較多,以峽谷與階地為主,有山間平地;地勢東西高而中間低,丘陵平壩散布其間;地形高、中、低山兼有,有少量平壩、丘陵;主要山脈為巫山山脈,最高峰馬頭山位於下灣村,海拔1800米;最低點位於寧河社區,海拔175米。

氣候

雙龍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7.6℃,1月平均氣溫9.3℃,7月平均氣溫29.6℃;平均氣溫年較差20.3℃;生長期年平均350天,無霜期年平均276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570小時,年總輻射75.6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1024毫米。

水文

雙龍鎮境內屬大寧河水系,主要有寧河等河流;雙龍鎮境內河道全長25千米,流域面積2.5平方千米。

自然災害

雙龍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旱澇、高溫、雷電等,並依時令、地域、持續時間長短等呈現出多變的特點。自然地質環境條件複雜,以滑坡為主的地質災害頻發。

人口


2011年,雙龍鎮總人口33724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800人,城鎮化率14.2%;另有流動人口200人。總人口中,男性17596人,佔52.2%;女性16128人,佔47.8%;14歲以下5543人,佔16.4%;15—64歲24734人,佔73.3%;65歲以上3447人,佔10.2%。2011年,雙龍鎮人口出生率10.7‰,人口死亡率6.5‰,人口自然增長率4.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39.5人。
截至2018年末,雙龍鎮戶籍人口為33566人。
2021年,雲陽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常住人口16311人。

綜述

2011年,雙龍鎮財政總收入1056萬元,比2010年增長0.7%,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8萬元,比2010年增長0.1%。
2018年,雙龍鎮有工業企業7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4個。

農業

2011年,雙龍鎮有耕地面積4.7萬畝,人均1.3畝;林地面積1萬畝。2011年,雙龍鎮農業總產值達到1.5億元,農業增加值1.5億元。雙龍鎮糧食作物以玉米、薯類為主。2011年,雙龍鎮生產糧食2.4萬噸,人均381千克。雙龍鎮主要經濟作物有金銀花、烤煙、魔芋、蔬菜、蠶桑等。2011年,雙龍鎮金銀花種植面積3000畝,產量100噸;烤煙種植面積400畝,產量530噸;魔芋種植面積1850商,產量4530噸;蔬菜種植面積4500畝,產量3785噸;養蠶2500張,產量2.4噸。雙龍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獺兔為主。2011年,雙龍鎮生豬飼養量3.5萬頭,年末存欄2.5萬頭;羊飼養量1.3萬隻,年末存欄5500隻;家禽飼養量15萬羽,上市家禽13萬羽;獺兔飼養量4500隻;畜牧業總產值5500萬元。2011年,雙龍鎮水果種植面積8000畝,產量1200噸,主要品種有柑橘、核桃。雙龍鎮漁業以養殖鯉魚、草魚為主。2011年,雙龍鎮漁業總產值65萬元。2011年,雙龍鎮農民人均純收入5193元,同比增長36%。

工業

2011年,雙龍鎮工業總產值達到350萬元,比2010年增長3%,工業增加值30萬元。

商貿

2011年末,雙龍鎮有商業網點14個,職工26人。2011年,雙龍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620萬元,比2010年增長11%;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2200萬元,比2010年增長10%。

金融業

2011年末,雙龍鎮有1家銀行開設了分行,各類存款餘額0.5億元,比2010年增長22.7%;各項貸款餘額1000萬元,比2010年增長33.3%。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雙龍鎮有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350人,專任教師8人;小學12所,在校生1500人,專任教師12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800人,專任教師60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雙龍鎮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6萬元,預算內教育經費佔財政總支出的8%。

科技事業

2011年末,雙龍鎮有各類科技人オ225人,其中專業技術人オ41人,經營管理人オ46人,技能人オ52人,農村實用人才86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雙龍鎮有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20個;各類文化專業戶45個;有各類圖書室64個,藏書1萬餘冊。2011年末,雙龍鎮學校有體育場2個;20%的村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8%。2011年末,雙龍鎮有廣播喇叭20個,廣播入村率100%,電視收視率達98%,其中有線電視用戶數為1600戶,入戶率15%;村村通衛星電視接收器用戶2200戶,入戶率22%。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雙龍鎮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22個,有衛生院1所;病床24張,每千人擁有病床0.7張;固定資產總值36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21名。2011年,雙龍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3500人次。2011年,雙龍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14/10萬,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1847人,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雙龍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251戶,人數577人,支出97.4萬元,比2010年增長32%,月人均70元,比2010年增長33%;醫療救助201人次;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47戶,人數1787人,支出191萬元,比2010年增長29%,月人均89元,比2010年增長31%;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39人,撫恤事業費支出45萬元,比2010年增長7%;社會福利費150萬元,比2010年增長10%;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1.1萬人,比2010年末增加0.1萬人。

交通


2011年末,雙龍鎮有縣、鄉級公路2條,其中巫福路長24.1千米,雙福路長56千米;有鄉村道27條,總長201.4千米;境內有通航河道大寧河航線1條,境內長20千米,從雙龍至巫山水域里程15千米,每日上下各1班次;有巴霧、李家苞2個碼頭。
雙龍鎮
雙龍鎮

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雙龍鎮因境內有龍霧、龍嗉堡(雙龍)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