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環評
項目環評
項目環評(EIA)是指在一定區域內進行開發建設活動,事先對擬建項目可能對周圍環境造成的影響進行調查、預測和評定,並提出防治對策和措施,為項目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是從環境保護的角度決定開發建設活動能否進行和如何進行的具有強制性的法律制度。
第一,從國家的技術政策方面對新建項目提出了新的要求和限制,以減少重複建設 杜絕新污染的產生,貫徹"預防為主"的環境保護政策.
第二,對可以開發的項目提出了超前預防對策和措施,強化了建設項目的環境管理.
第三,促進了國家科學技術 監測技術 預測技術的發展.
1.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管理程序:編製大綱→編製報告書(表)→評估報告書(表)→審批報告書(表)
2.環境影響評價的工作程序:準備→正式工作→編製報告
2.1準備階段:研究有關文件,進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區的環境現狀調查,識別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因素,篩選主要的環境影響評價因子,明確評價重點,確定各單項環境影響評價的範圍和評價工作等級。
2.2正式工作階段:進一步的工程分析,充分的環境現狀調查和監測,開展環境質量現狀評價,進行環境影響預測,評價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開展公眾意見調查,提出減少環境污染和生態影響的環境管理措施和工程措施。
2.3環境影響報告編製階段:分析匯總正式階段所得的各種資料和數據,從環境保護角度確定項目建設的可行性,給出評價結論,提出進一步減緩環境影響的建議並完成報告。
戰略環境影響評價是指國家和地方在制定政策、規劃、立法、國民經濟發展和資源開發之前對擬議中的人為活動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分析研究、預測和估計,論證擬議活動的環境可行性,為國家和地方的產業結構調整、工農業布局和環境保護、環境管理提供科學依據,為政府的重大決策服務。戰略環境評價的目的是在政策、計劃、規劃被提出時或至少在其執行前的評估中提供給有關當局一種工具,使其能充分覺察出有關政策、規劃、計劃對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產生的影響。
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是戰略環境影響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戰略環評和綜合決策的落腳點,是在政策法規制定之後,項目實施之前,對有關規劃的資源環境可承載能力進行科學評價。這是一個重大的戰略措施。如果可以得到切實的實施,環境保護可以從根本上、從全局上、從發展的源頭上注重環境影響、控制污染、保護生態環境,及時採取措施,減少後患。可以用環境保護和發展雙贏的眼光,正確選擇工業結構、工業技術和排放標準,合理布置工業企業,組建工業生態園區,使很多的環境問題從源頭得到根治。
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是指對建設項目可能對環境造成的影響進行分析、預測估計,提出應對不利影響的措施和對策的評價過程。它包括項目地址的選擇,生產工藝、生產管理、污染治理、施工期的環境保護等方面提出具體建議。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作為一項預測性和參考性的環境管理手段,在提高鮮明決策質量方面被廣泛接受。
(1)工作內容不同。項目環境評價一般是對單個項目進行的環境影響評價,涉及面和評價範圍都較小,一般通過資料收集,環境現狀調查、監測與評價,掌握建設項目周圍環境現狀。規劃環境評價一般是對新經濟開發區的建設、老工業基地的改造、城市發展等開展的環境影響評價,涉及面和評價範圍都較建設項目環境評價大。戰略環境影響評價是國家或地區在擬定立法議案、重大方針政策、戰略發展規劃和戰略行動前開展的環境影響評價。涉及面廣,評價範圍大,往往是一個地區、一個流域、一個省或幾個省,引進什麼項目,項目或開發區建在什麼地方一般都是不明確的,因此,不能按建設項目進行的環境影響評價和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方法開展戰略環境影響評價。
(2)評價對象及評價工作的複雜程度不同。項目環境評價的對象一般是單個建設項目,環境評價工作相對較為簡單;規劃環境評價的對象是一個區域,相對較為複雜;戰略環境影響評價的對象是一個地區、一個流域、一個省或幾個省,工作最為複雜。
(3)評價工作程序不同。項目環評工作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準備階段;正式工作階段;報告書編寫階段。規劃環評大體可分為8個階段:區域開發建設規劃和開發、改造項目分析階段;開發區和周圍地區環境狀況調查評價階段;確定評價區功能和環境保護目標階段;區域開發環境影響預測階段;環境保護綜合對策階段;公眾參與階段;環境保護投資能力分析階段;區域環境管理和環境監測系統建設方案階段。戰略環評大體可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為環境現狀調查;第二部分為社會環境調查;第三部分為環境影響分析預測;第四部分為環境保護對策研究。
(4)評價的目的不同。戰略環境影響評價的目的在於把環境保護納入發展活動的計劃、決策和實施中,避免或降低由於決策失誤給環境帶來的消極影響;規劃環境影響評價主要目的是為進行科學決策,即在決策過程中充分考慮環境和生態的支撐能力和保護需求,因而在評價中以追求科學合理性為主,當然也不違背法規要求。換句話說,科學性是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靈魂所在。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是為了分析、預測污染因子對環境可能產生的污染以及污染程度,找出防治對策,使環境可以接受。其主要依據是依法評價、依法管理,或者說基本依法為主,以科學合理性評價為輔。
戰略環境影響評價是一個地區、一個流域、一個省或幾個省的環境影響評價,環境影響分析和預測結果提出的污染防治對策和環境治理目標起著宏觀控制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作用。規劃環評和項目環評範圍較小,含於戰略環評範圍內,區域內的建設項目環評又含於區域規劃環評範圍內,它們之間的關係如同國家、集體和個人,構成了完整的環境影響評價體系。按照個體服從總體的原則,開發建設項目環評和區域規劃環評必須服從戰略環評的要求,區域內的建設項目又必須服從區域規劃環評的要求,建設項目的主要污染物也必須控制在區域規劃環評或戰略環評下達的指標內。從這個角度講,他們是整體和個體之間的關係。儘管建設項目環評、區域環評和戰略環評的對象、範圍不同,評價方法也有差異,但評價的目的都是為了對擬議中可能對環境產生影響的人為活動進行的環境影響分析和預測,在此基礎上提出擬採取的防治措施和對策,使經濟建設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達到既發展經濟又保護環境的目的,這是它們要達到的同一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