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腳燈

高腳燈

土家族民間體育活動之一--高腳燈 土家族的高腳燈,上高腳者為青年男子。高腳是用1.8米長、直徑3公分粗的圓木棒精製而成。先把木棒削成上粗下細后,在粗的一端30公分處橫鋸一半,再從上劈一半到鋸口成梯蹬,梯蹬上釘塊踩板固牢,即成一隻左或右高腳。

簡介


用同樣的材料與方法現做一隻左或右高腳,成為兩隻長短、粗細對稱的一人使用的一副高腳。按表演人數,每人要一副高腳。表演者坐在1.5米多高的高處或叫別人扶著上高腳。雙腳踩在左右兩隻高腳梯蹬上,用布帶將雙腳桿綁牢在高腳桿上后,就起身踩著高腳行走。腳踩的高腳梯蹬處離地還有1.5米高,人站起來共有3米多高,行走時兩手無扶物、全身無靠處,十分驚險,若摔倒下來不摔死也得負傷,觀之令人驚心動魄。因此,不熟練的高腳手是不準玩高腳燈的。土家族的高腳燈,一般在過年後的農曆正月初三至十五日之間和在喜慶日舉行。表演形式與內容分"文、武"兩種,俗稱前者為高腳戲,後者為高腳燈。兩者各有特點。

高腳戲

由二人裝扮男女主角,男角為頭包青絲帕,手拿摺疊扇 後生,女角是男扮女妝,紅頭繩扎髮辮手拿花手帕的姑娘;由12-24人扮配角,各提一個點蠟燭的紙糊燈籠。在夜晚,人人踩著1米多高的高腳,在三眼炮和土家餾子的配合下,竄寨遊行,向人們祝福。在遊行途中,上坎時雙腳縱上,下坎時雙腳下跳,見溝時雙腳縱步越溝,在平路走著各種花樣的步伐。數十隻燈籠火把照明指路,在彎彎曲曲的鄉村小道上行走的高腳隊,在夜幕中像是一條長龍爬行,別有景觀。高腳隊進入一個大朝門后,利用院內平地(土家語叫:天九),表演高腳燈。所有配角手提燈籠面對面圍成圓圈慢慢走動,兩名男女主角在圈中口唱手舞表演節目。一般表演《七仙女配董永》、《梁山伯與祝英台》和土家族的《春歌與錦雞》、《兄妹成親》等故事,表演精彩時院內住戶不時燃放鞭炮祝賀,表演結束后,院內主人齊放鞭炮歡送。高腳隊出院另走一院,到半夜時分,表演到誰家院內,誰家要招待高腳隊宵夜收場。

高腳燈

用具家族的高腳燈,上高腳者為青年男子。高腳是用1.8米長、直徑3公分粗的圓木棒精製而成。先把木棒削成上粗下細后,在粗的一端30公分處橫鋸一半,再從上劈一半到鋸口成梯蹬,梯蹬上釘塊踩板固牢,即成一隻左或右高腳。用同樣的材料與方法現做一隻左或右高腳,成為兩隻長短、粗細對稱的一人使用的一副高腳。
高腳燈所踩的高腳比高腳戲的高腳稍矮,一般離地高為1米左右。其道具主要是若干個高腳燈籠和兩把旗傘。高腳燈籠的製作是:先做好2.3尺長的木柄托子,托板上鑽個插蠟燭的小孔;再用竹篾紮成2尺長、1.5尺寬、1尺厚,用透明紙糊的方形燈籠,燈籠中裝上"瓦岡英雄"、"楊家將"、"八仙"和土家族的覃王、彭翼南及民間傳說的科冬毛人、魯里嘎巴等英雄人物的紙人兒;然後,在木柄托上插上點燃的蠟燭,安上紙燈籠,燈籠中的紙人兒戴盔披甲、手持各種武器,在燭光的照明下栩栩如生。

延伸


習俗

高腳燈的組隊人數,一般為12-24人表演時,腳綁高腳、身穿青布長衫(蓋過人腳)、外套藍布短馬褂、頭戴青絲帕、手舉高腳燈籠。由兩把旗領頭,其餘隨後,在三眼炮、牛角號鑼鼓的齊奏中竄寨遊行。黑夜遠望,如點斗轉星,十分壯觀。尾隨觀眾成群結隊,土家山寨一片歡騰。高腳隊在遊行中聽到誰家燃放迎燈鞭炮聲,就進誰家朝門,在院壩表演精朋節目。這時,燈隊中人與人的距離、雙手舉燈的姿勢、上下左右搖晃的動作,都要求聯成一線,隊員的腳步快慢與鑼鼓節拍完全統一。

表演

表演開始:高腳燈東起西落繞成一個大圓圈,以走馬燈似的細步團團旋轉。聽到指揮人的一聲口哨,就解圓圈成"半邊月",齊扭回頭成為"螺絲轉頂",再繞出來成為"太極圖"。爾後,反覆循球,也可變換隊形。如大圓圈變為"一字長蛇陣",接著變"單八字"、"雙八字",再變"六結耳"。在曲折的變換中猛然一個"烈馬回頭",穿插過來成為"連環套",套來套去,兩傘相遇,並肩後退,叫做"退骨牌"。然後,順道從左右兩方而進,舉燈向前,又叫"跑馬射箭"。這些變化多端的隊形套路,統統叫做"十八斗"。
表演中最使人心花怒放的是"破陣"。接燈的主人家用對偶數香燭擺陣,叫燈隊破陣。在院壩中相等距離插兩柱香燭的叫"雙喜臨門",插八柱香燭的叫"八門金鎖陣",還有插一路香燭的叫"長蛇陣",插成棋盤式香燭的叫"棋盤陣"……。燈隊繞香燭走各種隊形套路時,香不絆倒、燭不拂熄為破了此陣,否則,認為,隊伍不精,破不了此陣。破陣中難度最大的是"龍門陣"。主人將兩條長板凳疊起(高約0.6-0.8米),凳上面放一滿盆水,兩凳中間點兩對蠟燭,凳下面插一排香火。燈隊走隊形套路時,要從板凳上面跨過,做到盆水不潑、蠟燭不熄、高腳燈籠不損壞,非熟練技能的燈隊,難破此陣。破陣緊張之時,高腳燈籠像金龍飛舞,焰火齊射,鞭炮齊炸,使人眼花繚亂,興奮異常。破陣結束后,燈隊走出"上元一品"四個字形回謝主東。出院,另拜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