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城鎮

山東省海陽市下轄鎮

鳳城鎮位於山東省海陽市境內,距海陽市區約10公里,是海濱小鎮,鎮內風景秀麗。鳳城鎮面積約75平方公里。

鳳城鎮位於海陽市南端,背依鳳山,面迎黃海,地勢北高南低,東西又低於南北,如鳥舒翼,故名“鳳城”。

歷史沿革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設衛。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裁衛設縣。
民國21年(1932年)改為縣轄鎮。
1942年改城裡為鳳城,轄地改為鳳城鎮。
1943年改為鳳城區。
1958年9月建鳳城人民公社。
1984年5月改為鳳城鎮至今。

地理環境


鳳城鎮位於海陽市南端,背依鳳山,面迎黃海,地勢北高南低,東西又低於南北,如鳥舒翼,故名“鳳城”。地處東經121°14′,北緯36°42′,南瀕黃海,東、東北接留格庄鎮,西南臨大閻家鎮,北、西北與方圓街道辦事處相鄰。

自然資源


圖片
圖片
境內屬暖溫帶東亞季風氣候區,地勢北高南低,近海一帶為一小片平原;主要山脈有玉皇頂、望石山、垛山,其中玉皇頂海拔195米;主要河流有臧家河、新安河,藏家河境內流長10公里。鎮域面積75平方公里,糧田面積2720公頃,植被面積佔21%,適合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花生、地瓜等。海岸線總長48.78公里。交通發達,煙(台)鳳(城)一級公路起自本地,青(島)威(海)公路貫穿東西。2000年,全鎮轄38個行政村,10007戶,3.1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8.3‰,主要居住民族為漢族,全鎮有姓氏94個,其中王姓最多。

經濟


建國初期,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239.8萬元,農民人均收入42元。1978年農村總收入789萬元,人均收入227元。2000年國內生產總值10.31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入6545萬元。

第一產業

1943年糧食平均畝產59公斤,1946年實行土地改革,糧食畝產67公斤,1979年糧食畝產突破400公斤。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全鎮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1982年率先將塑料棚保護栽培技術應用於農業生產,在臧家建成全縣第一個蔬菜大棚基地。1998年全鎮糧食總產達2.2萬噸,油料產量3240噸,分別比1949年增加3.9倍和1.7倍。保護地蔬菜栽培已成為鳳城鎮高效農業的支柱產業,現有標準日光溫室蔬菜大棚2100個,中小弓棚面積2000畝,年產商品菜4000噸。

第二產業

建國前,僅有少數私營手工業。1958年開始發展社隊企業,先後建起農具廠、鞋廠、羊毛衫廠等。1990年,全鎮形成以針織、機械、建築、建材、水產加工為主,結構較為完善的工業生產體系。2000年從業人員3.1萬人,實現工業總產值6.76億元,利稅7724萬元;建築業總產值1100萬元,利稅330萬元。興起於80年代的羊毛衫針織加工業,已成為本鎮的主導產業,現有羊毛衫加工企業28家,以私營企業為主;個體加工戶1400戶,從業人員1.6萬人,年加工能力1500萬件。鳳城鎮成為“煙台市十大產業鄉鎮”之一。1998年,毛衫行業完成銷售收入3億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33%;上繳國家稅金1071萬元,佔全鎮稅收總額的80.6%。1999年,鳳城羊毛衫園區被評為煙台市“十大私營經濟園區”之一,成為華東、華北地區重要的毛衫加工出口的集散地。

第三產業

建國前,鳳城鎮有商號70餘家,從業人員近300人。建國后,對私營商業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1956年,私營商業大多納入合作化軌道。1978年,個體私營商業、飲食業、服務業日益繁榮,從業人員412人,全年總銷售額62.1萬元,利潤1.02萬元,上繳稅金1.26萬元。2000年底,全鎮個體工商戶1012戶,私營企業58家,從業人員1.8萬人,產值3.97億元,銷售收入3.9億元,上繳稅金1894萬元。

特色產業

鳳城鎮近海海洋資源豐富,盛產各類海珍品。1998年,水產品總產量3.41萬噸,是1949年的61.9倍。水產總收入3億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33%。全鎮現有各類漁船392隻,是1949年的6倍,總動力4435馬力。1968年開始水產養殖,當年產量551噸。1998年養殖產量達到1.2 9萬噸,為1968年的23倍。2000年底,全鎮淡水養殖水面200公頃,灘塗養殖面積200公頃,淺海養殖面積200公頃。有冷藏加工廠10座,年加工能力達2000多噸,年出口創匯1200萬元。
鳳城鎮地處沿海,自古就有帆船往來經商。建國后,國家、地方投巨資進行基礎設施建設。1980年,在龍頭港舊址建成鳳城商港,港內有500噸級泊位2個,設計年吞吐量為30萬噸。鳳城港已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定為二類口岸對外開放。青(島)威(海)汽車專用公路從鎮北穿境而過,煙台至鳳城一級公路縱 貫腹地,北去50公里即與藍(村)煙(台)鐵路相交,構成便利的交通網。鳳城鎮的街道以老城區和旅遊度假區新建區組成,街道全部硬化、綠化,城市建成區面積500萬平方米,綠化面積110萬平方米。輸變電能力11萬伏,電力供應充足,開通了程式控制電話
鳳城鎮氣候溫和,四季如 春,境內人文、自然景觀豐富。著名的“東門海市”“南海甘泉”“鳳台日出”“嵩岳山色”“千里仙島”等,是山東省風光旅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充分開發旅遊資源,1994年成立鳳城旅遊度假區管理委員會。幾年來投入資金2400萬元,配套建設了旅遊設施和城市基礎設施。度假區內胡耀邦題詞的“海陽萬米海灘浴場”,被海內外人士譽為“黃金海岸”。海陽旭寶高爾夫鄉村俱樂部是旅遊度假區內的高級休閑場所,現已對外開放。

文化


大事記

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信國公湯和奉朱元璋之命,來境內巡海防倭。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設置大嵩衛,首任指揮鄧清建築衛城。時城內稱“城裡”。
洪熙元年(1425年),大嵩衛人樂舞生聞韶,始扮秧歌於衛城。此為海陽大秧歌之始。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署都指揮僉事戚繼光,命部將黃游擊到大嵩衛督修海防和訓練抗倭軍。
清順治十二年(1655年),李贊元考中進士。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裁大嵩衛置海陽縣,縣城設於今鳳城,時稱“在城”。
清同治年間,城裡人王樂天始建京戲“普慶班”,為海陽京劇之始。
1915年,劉勃在城裡印發《討袁檄》,散至濟南、青島、煙台等地。
1932年9月,張靜源在香山小學發展西大灘徐汝航加入中國共產黨,為本鎮第一個共產黨員。
1936年,中共黨員王之鳳被捕入獄,在獄中題下錚錚詩句:“笑對虎狼刑,囹圄播火種。刀頭一滴血,乾坤能染紅。”9月6日,王之鳳在海陽城北門外慷慨就義。
1939年4月,日軍飛機轟炸鳳城、中村。傷十餘人,毀房百餘間。
同年4月,由王鑒溪、王亞領導,在東、西遲格庄合建本鎮第一個中共黨支部,書記劉憲(劉赤生),委員周世珍。
1940年6月,建立中共竹金鄉總支,書記劉赤生,委員王仕、張信、紀文、周世珍,為本鎮第一個鄉總支。
1942年9月16日,城裡解放。
同年10月,海陽縣抗日民主政府改城裡為鳳城,分為統一、建設、勝利、先鋒四村。
同年,設鳳城鎮,鎮長周雲峰、副鎮長薛伯平。鎮公所設在王家廟。
1947年7月,開展土改複查運動。各村貧僱農組織相繼成立,掌握一切大權。
同年11月,國民黨整編五十四師,自萊陽竄入鳳城,大肆反攻倒算。在敵人盤踞鳳城的35天中,殺害共產黨員和群眾73人,燒毀房屋2413間,搶走糧食544萬斤。
1948年,鞠家庵村成立鳳城區第一個互助組。
同年8月,狂風、暴雨、海嘯成災。倒塌房屋460餘間,颳倒樹木1100餘棵,農作物受害面積116公頃。
1951年5月1日,本區舉行萬人反美大示威,並在“和平宣言”上簽名。
1952年,鞠家庵村成立鳳城區第一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紅星農業社。
1954年6月,鳳城區召開首屆人民代表大會。
1955年,鞠榮等人組織鞠家庵、石人泊、聯合、中房4個村,成立起縣內第一處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光明高級社。
1957年,鞠榮當選為省勞動模範,在濟南珍珠泉禮堂,受到毛主席接見。
1958年9月,鳳城人民公社成立。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開始,各單位相繼建立紅衛兵組織。
1968年春,成立公社革命委員會。
1971年3月,公社建立了黨委。原革命委員會作為行政機構繼續存在。
1982年春,實行聯產到勞責任制;同年秋,實行“統、專、包”生產責任制。
1984年5月,鎮政府成立。
同年,安建華被授予全國優秀班主任稱號。
同年10月24日下午,胡耀邦總書記視察鳳城港,並題詞“海陽萬米海灘浴場”。
1994年10月,鳳城旅遊度假區管委成立。
1997年7月,恆大毛織有限公司、大華毛織有限公司,被中共海陽市委命名為首批“十佳私營企業”。
1999年2月,鳳城鎮被中共海陽市委授予兩個文明建設“十佳單位”。
2000年,鳳城鎮財政收入突破700萬元。

交通


鳳城鎮距青威高速約8公里,交通便利。

獲得榮譽


鳳城鎮農村經濟總收入名列全市前茅,屬海陽市強鎮之一,先後被中共山東省委、省政府,煙台市委、市政府授予山東省城鎮建設新型鄉鎮、山東省黨員電化教育基地鎮;煙台市黨的建設、社會文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計劃生育先進鄉鎮等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