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洞

國家4A級景區

白水洞是湘中新邵縣境內的風景名區。峽谷縱深10公里,風景奇特,山峰秀麗,懸崖峭壁,飛瀑流泉,野花滿谷,綠樹成林,還有深奧莫測的地下溶洞綠水環抱的高峽平湖一線天的險景,凌空屹立的美女梳妝台。

建設背景


白水洞
白水洞
白水洞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位於湘中新邵縣境內,核心景區在嚴塘鎮白水村,距縣城釀溪鎮12公里,區域以白水洞村為主體,包含洞口村、岱山林場部分土地,總面積11.90平方公里。融山秀、水白、洞幻、石奇和人文攸豐於一體,是具有千年旅遊史的風景勝地。沿棠溪徑北,縱深10公里,兩山迴環夾峙,群峰拱衛,幽深秀雅,其形似洞,中有瀑布溪流,水白如銀,故名。早在明代,白水洞就是湘中的旅遊勝地,文人墨客紛來沓至,多有贊詠。清人楊太灝著有《白水洞遊記》、李厚培著有《白水洞紀勝集》。白水洞風景名勝區於1999年經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為省級風景名勝區,2002年4月經國家旅遊局正式評定為AA級旅遊區。白水洞風景名勝區以其山清水秀、洞幻石奇、人文攸豐而著稱於世。風景區現有景點480多處,一級景點30處,省、市重點保護文物8處。自然景觀有"高峽平湖"、"流泉飛瀑"、"地下溶洞群"、"一線天"、"洞天門"、“白龍洞”等,“白龍洞”以洞奇和石怪聞名世界,2002年12月中央電視台專題採訪此洞並稱譽之為世界奇景,人文景觀有寺院、宗祠、牌坊、古墓葬、名人故居等,其中保存較為完好的太平天國古戰場遺址、抗日戰爭遺址和李臣典、劉策成、廖耀湘、李文、李公望等名人故居給白水洞風景名勝區增添了濃厚的歷史文化色彩。
白水洞風景名勝區處於湘中城市群(邵陽、冷江漣源婁底)的懷抱之中。

主要景觀


白水洞風景(1)
白水洞風景(1)
據新邵縣地名錄記載:洞內有鑄鐵亭,片石庵、吸潮岩、寒碧寺、滴水岩、銀濤峽、瀑布泉、鏡石、落雁池等,號稱白水十景。
南有桃花庵,相傳宋代有異僧居此,遍種桃花,歷為名勝。白水洞幽深秀雅,麗質天成,水質清冽,風光宜人。
白水洞位於新邵縣嚴塘鎮高橋境內,此洞群山起伏,高聳入雲,縱深十餘公里,風景奇特,山水秀麗。有懸崖峭壁、流泉飛瀑,有深奧莫測的“地下溶洞”,有綠水青山環抱的“高峽平湖”,有如入仙境的“渠道奇觀”,有兩峰劈立的“一線天”,有“美女梳妝”的高峰勝景,還有五、六里狹長山谷,一邊溪水如銀,一邊古樹參天,山徑彎曲,如入迷境,大有“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詩情畫意。
白水洞
白水洞
“白水洞白棠溪經北,兩山迴環夾峙,其中有瀑布溪流,其形似洞,其水如銀……故名”。又據清咸豐丙辰年(1856)的碑文記載:“白水洞有十景:為觀星台、落雁地、卓筆峰、清溪曲、寒碧寺、吸潮岩、銀濤峽、瀑布泉、鏡石、西嶺雪諸名勝……”隨著時代的推移,山河變更,後來有稱十二景、十六景不等。
白水洞風景奇異多姿,以銀濤峽的飛虹瀑布和水簾洞瀑布,尤為精彩,這兩座瀑布,張家界沒有,索溪峪也沒有,它是白水洞獨特的美景。瀑布從百丈懸崖峭壁上飛流跌下,水花四濺,白霧蒙蒙,陽光射去,形成五彩繽紛的彩虹,絢麗奪目,遊人從瀑布內岩石下穿過去,又可看到另一座更高、更大、更奇、更美的瀑布,瀑布半空的懸崖內有一山洞,酷似花果山的水簾洞,瀑布成拋物線飛流直下,過洞而不沾洞;歷代騷人墨客前來觀光者曾留不少詩句,清代詩人譚瑤曾有詩云:“滾滾銀濤天上來,劈分石峽走鷺雷,澄潭百尺深無底,險過瞿塘灧澦堆”。
白水洞風景(2)
白水洞風景(2)
白水洞進去十華里,便是羅山洞,這裡在解放后修建了一座中型水庫,三十多米高的園形石壩攔住一座碧綠深幽的人工湖,工程雄偉壯觀,誠可謂“高峽出平湖,當驚世界殊”。人工湖長七、八里,兩旁青山擁翠,倒影湖中,景色多姿。這裡可划船、垂釣、游泳,吸引了不少遊客。

白龍洞景區

“白龍洞”以洞奇和石怪聞名世界,2002年12月中央電視台專題採訪此洞並稱譽之為世界奇景,人文景觀有寺院、宗祠、牌坊、古墓葬、名人故居等,其中保存較為完好的太平天國古戰場遺址、抗日戰爭遺址和李臣典、劉策成、廖耀湘、李文、李公望等名人故居給白水洞風景名勝區增添了濃厚的歷史文化色彩。
白龍洞“白龍洞”的最大特點在於它的精緻,有別的洞沒有的“三大奇觀”。“白龍洞”又名“白龍神宮”,是一座富麗堂皇,神奇詭譎的大溶洞,地面距洞頂很近,在很多地方你甚至可以伸手觸摸到晶瑩剔透、神態各異的石鐘乳。其中最大的石柱高達18.2米,直徑11.9米,形態似群龍盤柱,呈黃白、玉白、灰白、紫紅諸色,稱“群龍擎天柱”,亦稱“南天神柱”,它和“海底世界”、“天下第一簾”並稱為“白龍神宮”三大奇觀。
最令人稱奇的是一個面積上千平米的石鐘乳大廳——“海底世界”。由於地下恰好有一池靜水,僅三寸深,卻把洞頂數十萬根石鐘乳清晰地倒映在水中,在燈光的照射下,水底看上去深不可測,鐘乳石景倒影如城堡、似夢境,水面上的巨石好像漂浮的船隻,從“船隻”下面可看到對面任何物體的美妙影像,猶如海市蜃樓,亦幻亦真,美不勝收。
吸潮岩洞懸崖壁,四季無潮,故得名。為奇洞,為佛地。洞內供奉彌勒佛數尊,洞前重建的兩宜寺,香火興旺。岩壁高處,留有清咸豐年間李湘藻題書的摹崖石刻“吸潮岩”三字,並有碑文四具,記載了白水洞勝景,堪為白水洞總序。
白水洞風景名勝區處於湘中城市群(邵陽、冷江、漣源、婁底)的懷抱之中,207國道、1821省道和資江穿境而過,湯(湯仁橋)白(白水洞)旅遊公路2003年12月破土動工修建,已經於2005年初竣工。地理交通位置得天獨厚。該景區是一個集觀賞、度假、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旅遊風景區,是全世界人民雙休日、節假日旅遊休閑的"後花園"。

旅遊信息


參觀路線

白水洞是一塊養在深閨人未知的碧玉。因其溪水剔透如玉,又處在一個山谷之中,只有一天蜿蜒的小道可以進入山谷,給人一種別有洞天,豁然開朗的感覺,故曰:白水洞。
剛剛進入景區時,只看到眼前的大山,山澗的溪流。順著道路一直往前走,一幅一幅的美景逐漸映入眼帘,就好象是看了一場唯美的電影,美麗的圖畫一幅接一幅,目不暇接。剛開始那一段彷彿是一個葫蘆口,感覺狹長而幽深。這時,如果是徒步的話,聽一聽山林里的鳥語和潺潺的水聲,神經一定會得到極大的放鬆。
走過這一段幽靜的長廊之後,轉過一道彎,會發現眼前一亮,原來這裡別有洞天。在山腳下零星的散落著一些房屋,房屋的旁邊有茂林修竹,小橋流水。在這裡,居住著一群勤勞而又淳樸的人兒。有鶴髮童顏的老人,也有乳臭未乾的小兒。他們自給自足,生活簡單而又快樂。
走過村落,順小溪而上。就可以領略到武士岩,飛虹瀑布,銀濤峽,水濂洞瀑布,羅山水庫等等美景了。炎熱的夏天裡,在這裡可以感受到絲絲的清涼浸人心扉。好好的用心感受,不同的會有不同的白水洞。
白水洞位於新邵縣城北面十二公里,坐落在高橋鄉境內。白水洞群山拱衛,兩山迥環挾峙,中有瀑布溪流,其形似洞,水白如銀,所以稱白水洞。
白水洞縱深二十多里,風景秀麗,山勢巍峨。據《寶慶府志》記載,洞內有鑄鐵亭,片石亭,石庵,吸潮岩,寒碧寺,滴水岩,銀濤峽,瀑布泉,鏡石,落雁池等。號稱“白水十景”。南有桃花庵,相傳宋代有異僧居此,遍種桃花,歷為名勝。
白水洞[湖南省邵陽市新邵縣管轄區]
白水洞[湖南省邵陽市新邵縣管轄區]
白水洞自棠溪徑北,象似深山幽谷,宛曲盤繞,流水潺潺,別有一番奇趣。溪水兩岸是卓筆峰,險峻陡峭,形似筆尖,縱深五里處,有座古廟,稱片石庵,右轉數百步,豁然別一洞天,房舍儼然,平疇如鏡,這是白水村,環境優美,宛如桃花源勝境。至此山窮水盡,拾級登山,奇景迭出。首先是滴水岩,水珠自幾十米高的岩上掉下,似斷線珍珠,叮咚有聲,岩壁側立千尋。晶瑩透亮,潔白如玉。
自此登石壁而上,就是深不可測的銀濤峽了。流水被岩石撞擊,掀起一米多高的波濤,聲如悶雷,再往前,就是蔚為壯觀的白水瀑布了。澗水從石壁上撲落下來,宛似銀河瀉地,如花翻卷,五彩繽紛,幽寂移情,洞左山顛,有謝居間觀星台遺址,洞右有落雁池,再往前還有水簾洞,梳妝台,一線天諸景。又十里是羅山水庫,遍地松杉,鳥鳴成韻。
白水洞幽深秀雅,麗質天成,水質清冽,風光宜人,是天然的旅遊勝地。白水洞在縣城北部十二公里處的高橋鄉境內。白水洞並非山洞,而是一處峽谷風景勝地的總稱。峽谷縱深10公里,據新邵縣地名錄記載:洞內有鑄鐵亭,片石庵、吸潮岩、寒碧寺、滴水岩、銀濤峽、瀑布泉、鏡石、落雁池等,號稱白水十景。而且南有桃花庵,歷為名勝。

文化活動


白水洞印象

白水洞印象
白水洞印象
白水洞是一塊養在深閨人未知的碧玉。因其溪水剔透如玉,又處在一個山谷之中,只有一條蜿蜒的小道可以進入山谷,給人一種別有洞天,豁然開朗的感覺,故曰:白水洞.
剛剛進入景區時,只看到眼前的大山,山澗的溪流。順著道路一直往前走,一幅一幅的美景逐漸映入眼帘,就好象是看了一場唯美的電影,美麗的圖畫一幅接一幅,讓您目不暇接。剛開始那一段彷彿是一個葫蘆口,感覺狹長而幽深。這時,如果您是徒步的話,聽一聽山林里的鳥語和潺潺的水聲,您的神經一定會得到極大的放鬆.
走過這一段幽靜的"長廊"之後,轉過一道彎,你會發現眼前一亮,原來這裡別有洞天。在山腳下零星的散落著一些房屋,房屋的旁邊有茂林修竹,小橋流水。在這裡,居住著一群勤勞而又淳樸的人兒。有鶴髮童顏的老人,也有乳臭未乾的小兒。他們自給自足,生活簡單而又快樂.
走過村落,順小溪而上。您就可以領略到武士岩,飛虹瀑布,銀濤峽,水濂洞瀑布,羅山水庫等等美景了。炎熱的夏天裡,在這裡您可以感受到絲絲的清涼浸人心扉.

白水洞之謎

白水洞
白水洞
美麗的省級地質公園、AA級風景名勝區-新邵縣白水洞景區,早以其“山險水秀石奇洞幽”聞名遐邇。然而,你也許不知道,白水洞還有許多的未解之謎,其中三大謎團尤為令人困惑。
“白水不竭”
水是白水洞一道靚麗的風景,以清亮和豐沛著稱。你也許難以想象,這裡幾乎看不到濁水,瀑布、小溪、山澗自不必說,就連村民前庭後院的小溝和田間地頭水流,也都清澈見底,了無雜質。即使是暴雨驟至山溪陡漲,這裡的水也不渾濁。隨便掬一把水喝,清涼甘甜,蕩滌臟腑。你也許更難以想象,這裡的水終年保持相對穩定的豐沛水量。這裡的瀑布和山澗水永不枯竭;美麗的羅山湖一年四季水位不減,滔滔不絕地向兩條大型乾渠和一條小溪輸水,灌溉著下游萬頃良田。當地居民告訴我們:“除了景區峽谷兩邊的山上有大量的山泉湧出外,羅山湖上游的大山山腰處還有一處更大的泉眼,水量更大。山泉水量從不因天旱而減少,更不會斷流,1982年這裡連旱103天,總體水量也不見減少。”這麼多的水是從哪裡來的呢?沒有人知道。
七仙瀑“窺洞”成因
七仙瀑是白水洞最神奇、最值得一看的瀑布,但同時她又是最險遠、最不為人知的瀑布。從羅山湖坐遊船約半個小時后棄船登岸,沿著一條濃蔭蔽日的小道,再走20分鐘,山勢驟陡,就見一垛巨大的弧型石壁突兀,幾成直角聳立,高十餘丈,上面爬滿了茶杯粗細的黛青色藤蔓,異常滄桑古樸。伴隨著水聲的轟鳴,一道白練從石壁一側湧出,一團氤氳白霧在白練和石壁上蒸騰,令人倍感清幽。如果不是這扇巨大的石壁左側還有一個洞眼,你是無論如何也不知道在這垛巨大的石壁後面,居然還隱藏著一道神奇的瀑布!這道隱藏著的神奇的瀑布,就是七仙瀑;蒸騰的氤氳白霧,就是七仙瀑飛濺的水珠;這個神奇的洞眼,就是七仙瀑“窺洞”了。七仙瀑和“窺洞”的得名,取自《牛郎織女》牛郎偷窺七仙女洗浴的典故。當你探身“窺洞”,但見怪石嶙峋,別有洞天,你必然先為此瀑的奇、險、秀而暗暗叫絕,繼而又必然為其冠名而忍俊不禁,最後,你就不得不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了!七仙瀑的“窺洞”是如何形成的?至今仍無人能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釋。此洞可排除人工開鑿的可能。它離地面約2米,需藉助扶梯才能觀望;洞很小,剛好能供一人探身觀望,人工不可能開鑿得這麼高,這麼小。石壁雖然不厚,最厚處約三五米,但最薄的洞口處也有半米多,如果人工開鑿,是一定會留有痕迹的。但洞口並不規則,絕無斧鑿之痕。此洞亦不可能是水流衝擊的結果,洞口離瀑布還有五六米的距離,且與水流的方向平行;而正對著水流方向的地方,卻並無洞穴形成。
“天下第一鏡”
白水洞
白水洞
“天下第一鏡”位於景區內神奇詭譎的白龍洞中。白龍洞是典型的喀斯特溶岩洞,形成於第二冰川時期,距今二億多年,中有南天神柱、“天下第一簾”、八音石等著名景點,更有大熊貓、劍齒象和羚羊化石等哺乳動物化石群,頗具考古研究和觀賞價值。但最神奇的還是享有“天下第一鏡”美譽的“海底世界”。“海底世界”景點面積約800平方米,盆型結構,地面和洞頂有2萬餘根千奇百怪的石筍、石鐘乳,正中間是一窪淺水,面積約500平方米。燈光下,你放眼水底,海龜下蛋、仙女盪鞦韆、姜太公釣魚等奇特景觀惟妙惟肖地躍入你的眼帘,好一個晶瑩剔透的人間仙境。在離岸不遠的水中,有一方八仙桌大小的石頭,出水一米許,石頭的正中央,有一根短而大的石筍,恰似一條大象腿;從洞頂垂下一根胳膊粗細的石鐘乳,恰似一隻小象鼻,象鼻親吻著象腿,別有一番情趣。按光線直線傳播的原理,這根石筍的根部,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出現在水中的,就好像你把手掌按在鏡子上,你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從鏡子里好像你手背正中的痣一樣。但在這裡,石筍包括石筍的根部卻實實在在地出現在了倒影中!是不是洞中的燈光“騙”了你呢?也不是。不少人特意關了燈,只用手電筒照著,或乾脆舉著火把,然而,石筍和石筍的根部還是出現在倒影中。光線真的會扭曲嗎?箇中奧妙,至今無人能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