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9條詞條名為孫庄的結果 展開
孫庄
鄭州市孫庄
孫庄是鄭州市中原區須水鎮管轄的一個自然村,原名梁陳庄、靈樁台,位於鄭上路與西繞城公路交叉口東南側。村中孫姓人家系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由孫坡村(在須水鎮附近)遷移來此墾荒,繁衍生息至今,遂成為村中大戶,村名由此而稱之為孫庄。
從清道光五年(1825年)至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孫庄孫氏家族中先後有二十餘人榮任清廷學政、道台、郎中、知府、知州、知縣等官職,有七人受皇封,被鄉鄰譽為“父子雙翰林、一門三進士、四拔貢”,是鄭州西郊乃至省城頗有名氣的名門望族。
據查,孫氏家族中最早進入仕途的是孫樹之,他幼時因家貧,靠兄長賣豆腐供其讀書。孫樹之深知兄長勞苦不易,遂勤學發奮,於道光乙酉年(1825年)獲拔貢銜,后在山東禹城、菏澤縣任縣知事。因其為官清廉、體恤百姓,民眾集資贈一匾額,上書“同仰慈仁”,懸掛在孫宅大門上方直至民國初年。孫樹之長子孫欽昂,於道光己酉年(1849年)獲拔貢,又於咸豐五年(1855年)中舉,次年進士及第,欽點翰林院編修,甲子年調任廣西學政,福建省興、泉、永道道台,官居二品(其事迹在福建廈門地方志、滎陽地方志均有記載);孫樹之四子孫欽晃亦是進士出身,同治六年(1867年)任刑部主事,后又任廣西慶遠府知府、桂林府知府。孫欽昂之子綜源,於光緒十一年(1885年)進士及第,被欽點翰林。因其父是翰林,為區別父子翰林,人們故將孫欽昂稱之為“老翰林”,孫綜源稱之為“少翰林”,譽為“父子雙翰林”;加上孫欽晃也是進士出身,故稱孫氏“一門三進士”;孫樹之兄長孫均慥之孫后也獲拔貢銜,故又稱“一門四拔貢”。為表彰孫氏一門為清政府所做貢獻,皇帝加封孫樹之為“資政大夫”,其兄長孫均慥加贈“中憲大夫”。
孫庄[鄭州市孫庄]
孫氏老宅位於孫庄東,佔地一二十畝,由五座成套院落連成一片。每套院落均由大門→廂房→山屏→廂房→過廳→廂房→山屏→廂房→主房→裙房組成。房屋皆青磚青瓦,主房均二層樓。主樓房頂最高處的正脊,在其兩端與垂脊交界處使用的是正吻(吻是一種龍頭形裝飾,其形象為張開龍口含咬正脊。吻的上方有扇形的劍把),在垂脊上還安裝走獸,共有五脊六獸,氣勢磅礴,讓人震撼,是典型的中原官居形式。現僅存二層主樓三座,其餘拆舊翻新。
孫氏後人重視文化,潛心治學,多有建樹,其中有專家、教授、博士數人。
孫翰林家現僅存的三座老屋中的兩座 郭桂蘭圖2013年5月,孫家古宅被強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