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

刀,漢語漢字,拼音是dāo,意思是1·來切、割、斬、削、砍、刺、鍘的工具:刀。刀兵。刀法。剪刀。鐮刀。2·中國的紙張計量單位:一刀合一百張。3·古代的一種錢幣,因其形如刀故稱:刀幣。4·姓。

漢字解釋


漢字:刀dāo
刀字骨刻文演變:
引自,丁再獻、丁蕾《東夷文化與山東·骨刻文釋讀》十九章第二節,中國文史出版社2012年2月版
刀:拼音:dāo
注音:ㄉㄠ
英文名:knife
部首:刀
筆畫:2
結構:單一
筆順讀寫:橫折鉤撇
五筆86&98:VNT
五筆字根:53V
倉頡:SH
鄭碼:YD 筆順編號:53
四角號碼:17220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基本含義:1、用來切、割、斬、削、砍、刺、鍘的工具:~子。~兵。~法。剪~。鐮~。
2、中國的紙張計量單位:一刀合一百張。
3、古代的一種錢幣,因其形如刀故稱:~幣。
4、姓。
“刀”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為“兵也,象形。凡刀之屬,皆從刀。都勞切”

詳細解釋

刀(象形。小篆字形,象刀形。漢字部首之一。本義:古代兵器名)
同本義 [knife;soldier's sword;sabre]
刀,兵也。象形。——《說文》
刀,到也,以斬伐到其所乃擊之也。——《釋名》
刀光照塞月,陣色明如晝。——唐·崔國輔《從軍行》
又如:刀槍;刀兵;刀瘢(刀傷的瘢痕)。
泛指用來斬、割、切、削、砍、鍘的工具 [knife]
中刑用刀鋸。——《國語·魯語》
有斧鉞刀墨之民。——《國語·周語》
帝自捉刀立床頭。——《世說新語·容上》
妻乃引刀趨機而言曰。——《後漢書·列女傳》
公(袁可立)護名節,勝於功名。善刀而藏,見機勇退。――明黃道周《節寰袁公傳》
刀槊火器,材官羽林。――明 陳繼儒《袁伯應詩集序》
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聊齋志異·狼三則》
又如:刀鋸(古代的刑具。割刑用刀,刖刑用鋸);刀環(刀頭的環);刀墨(古黥刑。先用刀在額頭上刻劃,然後再染上墨);刀斧手(劊子手;又指持刀拿斧、準備捉拿后殺人的軍士)
形狀像刀的東西 [sth.shaped like a knife]。如:冰刀;刀圭(指古代量取藥物的小匙)
即刀幣 [knife money],中國的一種古錢幣,其形如刀
余刀布。——《荀子·榮辱》。注:“錢也。”
及金刀龜貝。——《漢書·食貨志》。注:“謂錢幣也。利於刀”。注:“名錢為刀者,以其利於民也。”
又如:刀兒(古代錢幣的通稱。因其形狀如刀,故有此稱)
通“舠”。小船 [boat]
誰謂河廣?曾不容刀。——《詩·衛風·河廣》

康熙字典

《子集下》《刀字部》·刀
《唐韻》《集韻》《韻會》都勞切《正韻》都高切,到平聲。《說文》兵 也。象形。《徐曰》象刀背與刃也。《釋名》刀,到也。以斬伐到其所也。《玉篇》所以割也。《左傳·襄三十一年》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又錢名。《初學記》黃帝采首山之銅,始鑄為刀。《史記·平準書》龜貝金錢刀布之幣興焉。《注》索隱曰:刀者,錢也。以其形如刀。《前漢·食貨志》利於刀。《注》如淳曰:名錢為刀者,以其利於民也。又《詩·衞風》誰謂河廣,曾不容刀。《朱注》小船曰刀。《正韻》小船形如刀。

其他解釋


'可刀'就是可以講價的意思
'不刀'就是不能講價
'小刀'就是可以講一點價
'大刀'就是可以砍多點

英文翻譯


knife
sword
falchion
rea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