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粟鎮

四川省樂山市五通橋區轄鎮

金粟鎮,隸屬於四川省樂山市五通橋區,地處五通橋區南部。

2019年12月13日,撤銷橋溝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金粟鎮管轄。截至2020年6月,金粟鎮下轄3個社區、9個行政村;金粟鎮人民政府駐姜市街86號。

2019年,金粟鎮有工業企業44個,有規模以上企業10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個。

歷史沿革


原金粟鎮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設金粟鎮。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屬犍為縣第四區。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金粟鎮改鄉。
1950年,屬犍為縣第四區。
1951年10月,鄉改鎮,屬五通橋市
1958年4月,鎮改公社。
1962年,分為金粟鎮和金粟公社。
1984年4月,公社改鄉。
1992年,金粟鄉併入金粟鎮,屬樂山市五通橋區,駐姜市街。
2001年9月,設吉康居民委員會。
2003年8月吉康社區分為磨子街、姜市街2社區。
原橋溝鎮
金粟鎮
金粟鎮
1966年4月,橋溝鎮境域的金粟公社交通、高峰、治平3大隊和輝山公社會雲大隊及楊柳公社共裕、共和、翻身3大隊合併為東風公社,屬五通橋區
1984年,公社改鄉。
1985年2月,改為橋溝鎮。
2001年9月,設橋興居民委員會。
撤併后
2019年12月13日,撤銷橋溝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金粟鎮管轄。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原金粟鎮下轄2個社區、7個行政村:磨子街社區、姜市街社區、金江村、雙漩村、廟兒山村、五一村、印盒山村、劉家山村、一江村。
截至2020年6月,金粟鎮下轄3個社區、9個行政村;金粟鎮人民政府駐姜市街86號。
姜市街社區五一村
磨子街社區廟兒山村
橋興社區老龍壩村
金江村會雲村
雙漩村共裕村
劉家山村井房坳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金粟鎮地處五通橋區南部,東與犍為縣壽保鎮、定文鎮交界,南與犍為縣舞雩鎮接壤,西臨岷江,與犍為縣石溪鎮隔江相望,北與金山鎮相連,鎮人民政府距五通橋城區10.3千米,總面積52.0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金粟鎮境內大部為丘陵,部分平壩和河心洲壩,地勢由北向南傾斜,東、南、北高,西低,境內最高點謝家山位於劉家山村3組,海拔495米;最低點位於雙漩村末端的岷江中心線處,海拔331米。
水文
金粟鎮岷江從廟兒山村入境,流經廟兒山、雙漩、金江村,至金江村出境,全長7千米。

自然資源


金粟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主要是煤儲藏量約200萬噸。
2011年,金粟鎮有耕地面積0.8萬畝,林地面積0.8萬畝。
2011年,金粟鎮有煤炭企業3家,產煤20萬噸。
道路
2011年末,金粟鎮有鎮區道路總長度8千米,道路鋪裝面積9萬平方米。
燃氣
2011年末,金粟鎮有鎮區天然氣管線4.8千米,天然氣用1000戶,燃氣普及率86%,月天然氣平均用量3萬立方米。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原金粟鎮轄區總人口19976人。原橋溝鎮轄區總人口16638人。
截至2017年,原金粟鎮常住人口16293人。原橋溝鎮常住人口13340人。
截至2019年末,金粟鎮有戶籍人口31956人。
2021年,人口普查公報出爐,金粟鎮常住人口20801人。

經濟


綜述
2019年,金粟鎮有工業企業44個,有規模以上企業10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個。
農業
2011年,金粟鎮農業以種植業為主,農業總產值1.4億元,比上年增長10.1%,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紅薯為主,生產糧食4903噸,其中水稻2721噸,玉米1205噸,主要經濟作物有油料作物等,油料作物種植面積0.2萬畝,產量342噸,其中花生126噸;蔬菜種植面積0.4萬畝,產量8112噸,其中白菜2543噸,蘿ト1137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生豬飼養量0.6萬頭,年末存欄0.4萬頭;家禽飼養量10.6萬羽,上市家禽9萬羽,生產肉類598噸,其中豬肉540.8噸,牛肉13.6噸,羊肉6.3噸;禽蛋47.6噸;畜牧業總產值0.1億元。截至2011年末,累計造林1.2萬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20萬株,林木覆蓋率38%,活立木蓄積量1.8萬立方米,水果種植面積0.1萬畝,產量1500噸,其中枇杷300噸,葡萄500噸,柑橘500噸,橙子200噸,漁業以水庫養魚、稻田養魚為主,可用於水產養殖的淡水水面6平方千米,魚塘養殖面積20公頃,產量600噸,漁業總產值0.2億元。
工業
2011年,金粟鎮工業以煤、化工、機械製造為主,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家,職工0.3萬人,工業總產值21.4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0.3億元。
商貿
2011年末,金粟鎮有商業網點5個,職工20人,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2.3億元,比上年增長10.3%。
金融
2011年,金粟鎮財政總收人12211萬元,比上年增長61.3%,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526萬元,比上年增長53.5%,有郵政儲蓄銀行、農村信用社2家銀行和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3.2億元,比上年增長15.3%;各項貸款餘額1100萬元,比上年增長15.6%,農民人均純收入7485元。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金粟鎮有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213人,專任教師8人;小學1所,在校生768人,專任教師47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414人,專任教師35人。
科技事業
2011年末,金粟鎮有各類科技人才90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40人,經營管理人才10人,技能人才10人,農村實用人才30人。
文化事業
2011年末,金粟鎮有文化藝術團體1個,會員12人其中個人會員12人;各類藝術表演團體8個,演職人員158人;文化專業戶1個;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360平方米;村圖書室7個,藏書6萬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30人。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金粟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個其中衛生院1所;病床85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病床38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病床4張,固定資產總值0.2億元,專業衛生人員50人,其中執業醫師1人,執業助理醫師6人,註冊護士15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4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8623人,參合率97.8%,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10.8%。
社會保障
2011年,金粟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949戶人數1259人,支出250.8萬元,比上年增長16.7%,月人均166元,比上年增長16.7%;城市醫療救助72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259人次,共支出6.3萬元,比上年增長66.7%,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28戶,人數480人,支出47.7萬元,比上年增長23.1%,月人均82.8元,比上年增長23.1%;農村五保集中供養26人,支出6.3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4人,支出0.8萬元;農村醫療救助58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480人次,共支出2.4萬元,比上年增長66.7%,自然災害受災人口100人,緊急轉移安置10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00畝,倒塌房屋30間,直接經濟損失20萬元,救災支出3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82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3.7萬元,比上年增長17.2%,敬老院1家,床位38張,福利企業3個,安置殘疾職工10人。
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金粟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6千米,投遞點2個,鄉村通郵率100%,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3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4500門,固定電話用戶普及率60%,比上年提高3個百分點;行動電話用戶1.8萬戶,行動電話普及率為90%,比上年提高3個百分點;光纜線路總長達21千米,網際網路埠總數0.2萬個,寬頻接入用戶0.1萬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160萬元。
● 供電
2011年末,金粟鎮鎮區擁有110千伏及以上變電站1座,主變壓器2台。
● 園林綠化
2011年末,金粟鎮有鎮區綠化面積0.45公頃。

交通


2011年,金粟鎮有213國道穿境而過,境內長7千米;縣道鯗金路境內長5千米,村、組道路總長69千米,實現了村村通公路。

文化


地名由來
金粟鎮,歷史上因附近山上遍植桂花,河灘上又從布蘆獲,秋時桂花黃如粟,蘆花白如雪,故曰“金粟秋芳”,建鎮時即名金粟鎮。
民間藝術
金粟鎮地方民間藝術有牛燈、龍燈、花燈、車燈等。2004年被省文化廳評為“四川省民間藝術”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