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通橋區

四川省樂山市轄區

五通橋區隸屬於四川樂山市,位於四川省西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03°39′-103°56′,北緯29°17′-29°31′。北鄰樂山、成都,東接自貢、內江、順岷江而下,可達宜賓瀘州重慶和長江三峽,西接攀枝花、西昌,距樂山城區20公里。五通橋區工業發展歷史悠久,是四川重要的工業基地,四川省化工基地,輕工部十大原料基地之一。同時,五通橋區也是農家樂的發源地。

五通橋區下轄8鎮,154個行政村。地貌平壩、淺丘陵和低山。岷江由北向南縱貫全境,將區境分割為河東、河西兩大片。平均海拔533米。地勢北高南低,東西兩部向中部傾斜。

2020年,五通橋區地區生產總值231億元,增長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降2%。

歷史沿革


五通橋區風光
五通橋區風光
五通橋歷史悠久,有建制的歷史已有2300多年。
春秋戰國時期,屬蜀國轄地。
秦惠文王后元九年(公元前316年),秦滅蜀,十四年,置南安縣,十五年,設蜀郡,區境隸蜀郡南安縣。
漢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開發“西南夷”分割蜀郡、廣漢郡,設置犍為郡,區境隸犍為郡南安縣。
南朝梁武帝大同十年(公元544年),廢犍為郡,置戎州,領郡轄縣。
西魏時,五通橋區境隸戎州六同郡僰道縣。
北周武帝保定三年(公元563年),郡縣變更頻繁,隸屬關係交錯,區境被戎州、嘉州、陵州分割,隸於嘉州平羌郡平羌縣、戎州沉犀郡武陽縣、陵州懷仁郡蒲亭縣。
開皇四年(公元584年),於今金山鎮設平羌縣;開皇十一年(公元591年),平羌縣遷出,廢為大牢鎮;開皇十三年(公元593年)升為大牢縣,仍治今金山鎮。
大業十一年(公元615年),分犍為縣地,於今牛華鎮(一說冠英鎮)置玉津縣,以江有碧玉得名玉津。
武德六年(公元623年),分大牢縣地置旭川縣,榮州治所遷到大牢縣。永徽二年(公元651年),榮州治所從大牢縣遷旭川縣。
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大牢縣改應靈縣。
北宋乾德四年(公元966年),廢玉津縣為玉津鎮入犍為縣。
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廢應靈縣入犍為縣。
五通橋區
五通橋區
歷經隋、唐、五代、北宋、南宋,直至元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方結束了近700年的“分治”局面,區境完全隸屬四川行中書省嘉定府路犍為縣。
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廢省改道,以道統縣,區境隸上川南道犍為縣。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川政統一,四川劃分為18個督察區,區境調整為第四區(五通片)、第五區(西壩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1949年12月,五通橋區境隸於中國人民解放軍樂山軍事管制委員會,並受犍為縣領導。
1950年8月,區境五通片為犍為縣第八區,西壩區為第九區。1951年8月,建立五通橋工作委員會,10月,以犍為縣第八區建製成立五通橋市,隸川南行政區樂山專區。1952年8月,建為縣第九區(西壩片)劃歸五通橋市管轄,為五通橋市第六區。1959年3月,撤銷五通橋市,併入樂山縣,為樂山縣五通橋區。
1962年7月,恢復五通橋市建制,直隸樂山專區。1964年5月,改五通橋市為五通橋區,為樂山專區直轄區。
1978年5月,五通橋區與樂山縣合併,成立樂山市(縣級),為樂山地區樂山市五通橋區。
1985年5月,撤銷樂山地區,成立省轄樂山市,五通橋區為縣級區,隸屬樂山市。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五通橋區地處四川省樂山市,地理坐標為:東經103°39′—103°56′,北緯29°17′—29°31′,全區總面積474平方公里。區城距樂山城區20公里。

地形地貌

五通橋區地貌主要為平壩、淺丘陵和低山。地勢北高南低,東西兩部向中部傾斜。岷江由北向南縱貫全境,將區境分割為河東、河西兩大片,平均海拔533米。

氣候

五通橋區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具有冬無嚴寒,夏無酷熱,熱量豐富,降水充沛,雨熱同季,四季分明的特點,年平均氣溫為17.3℃,全年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7.3度,年日照1119.7小時。無霜期334.5天,年降雨量1399.6毫米,適於農作物生長。

水文

五通橋區水資源豐富,岷江、茫溪河等5條河流橫貫全區,自產水量和上游境外來水共842億立方米。
岷江
五通橋區
五通橋區
岷江是長江上游水量最大的一條支流,發源於岷山弓杠嶺和郎架嶺,全長735公里,流域面積14萬平方公里;全河落差3560米,水力資源1300多萬千瓦。岷江有大小支流90餘條,上游有黑水河、雜谷腦河;中游有都江堰灌區的黑石河、金馬河、江安河、走馬河、柏條河、蒲陽河等;下游有青衣江、大渡河、馬邊河、越溪河等。
茫溪河
茫溪河古稱擁斯茫水、四望溪,系岷江左岸一級支流。上游分東西二源,清光緒版本《井研縣誌》稱東源殷家河為茫溪河正源,1989年版本《井研縣水利電力志》稱西源研溪河為茫溪河正源。現從《岷江志》,並稱東西二源。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截至2014年,五通橋區煤總儲量約7800萬噸,年產煤約80萬噸。頁岩儲量為2.4億噸,主要有白泥瓷土、紅粘土、灰軟粘土等。五通橋區境內鹽化資源豐富,鹽滷資源儲量達6.9億噸。年產工業鹽、食用鹽50萬噸,燒鹼6萬噸、液氣2萬噸、純鹼8萬噸。

土地資源

截至2014年,五通橋區丘陵地區313平方公里,平原地區103平方公里,低山地區58平方公里。全區土地面積69.7萬畝,其中耕地面積18.94萬畝。

行政區劃


2014年,五通橋區轄11個鎮(竹根鎮牛華鎮金粟鎮金山鎮橋溝鎮石麟鎮、冠英鎮、楊柳鎮輝山鎮蔡金鎮西壩鎮),1個鄉(新雲鄉),區人民政府駐竹根鎮。
2019年1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撤銷楊柳鎮、新雲鄉、輝山鎮和橋溝鎮。
截至2020年,五通橋區下轄8鎮,共154個村。
下轄詳情
竹根鎮牛華鎮金粟鎮金山鎮
西壩鎮冠英鎮蔡金鎮石麟鎮

人口民族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區總人口310229人,其中:竹根鎮57431人、牛華鎮40457人、楊柳鎮19141人、橋溝鎮19525人、金粟鎮22516人、金山鎮25935人、輝山鎮13582人、西壩鎮23753人、冠英鎮35632人、蔡金鎮15144人、石麟鎮25510人、新雲鄉11603人。
2019年末全區總戶數116856戶,戶籍人口294707人,年末全區出生人口2048人,人口出生率6.9‰;死亡人口3656人,人口死亡率12.4‰;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5‰,在總人口中,非農業人口131736人,農業人口162971人;男性人口147466人,女性人口147241人,全區計劃生育率99.8%。年末常住人口30.6萬,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7.5萬,城鎮化率57.3%,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
五通橋區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侗族、瑤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滿族、納西族、布依族、白族、壯族、傣族等少數民族分佈。
2021年,樂山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發布,五通橋區常住人口數為237933。

政治


區委書記:張國清
區長:李良

經濟


2010年,五通橋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6.77億元,同比2009年增長17.3%。其中一、二、三產業分別完成8.5億元、63.38億元、14.89億元,同比2009年增長2.3%、20.6%、11.6%;人均GDP27172元,同比2009年增長2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7億元,同比2009年增長25.6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9.57億元,同比2009年增長32.9%;一般預算收入2.6億元,同比2009年增長3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74億元,同比2009年增長18.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5852元,同比2009年增加1779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968元,同比2009年增加763元。
2019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183423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59623萬元,增長2.8%;第二產業增加值1301092萬元,增長9.8%;第三產業增加值622708萬元,增長9.8%。
經濟總體情況
2020年,五通橋區地區生產總值231億元,增長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降2%;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高於調整預算目標7.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972元、增長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52元、增長9.5%。
2019年,五通橋區地區生產總值2183423萬元,比上年增長9.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59623萬元,增長2.8%。第二產業增加值1301092萬元,增長9.8%。第三產業增加值622708萬元,增長9.8%。
2019年,五通橋區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比上年上漲3.8%,其中:食品煙酒價格指數上漲11.3%。服務項目價格上漲1.0%,消費品價格上漲5.2%。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上漲0.8%,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上漲2.9%。
財政
2019年,五通橋區公共財政總收入141379萬元,比上年減少20.5%。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1912萬元,增長2.7%。其中企業所得稅4914萬元,減少49.3%。財政支出320375萬元,增長52.8%。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52670萬元,增長7.5%。
稅收
2019年,五通橋區稅務收入144227萬元,比上年減少14.0%。其中稅收收入122900萬元,同比減少24.4%。
固定資產投資
2019年,五通橋區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2.7億元,同比增長18.1%。基本建設和更新改造施工項目66個,同比下降22.4%,施工項目計劃總投資314.1億元,增長4.1%。其中:新開工項目25個。建成投產項目35個,項目建成投產率52.2%,新增固定資產76.6億元,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57.7%。
2019年,五通橋區民間投資75.9億元,增長5.4%。占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8%。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中,第一產業投資0.99億元,下降63.3%。第二產業投資49.8億元,增長1.5%。其中工業投資49.6億元,增長1.5%。第三產業投資80.1億元,增長42.3%,占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1.2%,其中交通運輸投資29.8億元,增長60.5%。
2019年,五通橋區房地產開發投資6.7億元,比上年增長103.4%。商品房施工面積62.5萬平方米,增長38.7%。其中新開工面積23.4萬平方米,增長161.7%。住宅面積53.3萬平方米,增長30.8%。
工資
2019年,五通橋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011元,增長8.9%。其中:人均工資性收入19644元,同比增長7.0%。人均生活消費性支出24293元,增長5.4%。人均食品煙酒消費支出8271元,同比增加1.7%,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34.0%。比去年同期減少1.3%。
2019年,五通橋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03元,增收1500元,增長10.1%。其中:工資性收入8594元,增長8.4%。家庭經營凈收入4445元,增長470元,同比增長11.8%。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2831元,增長10.9%。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34.8%,同比減少1.8%。

第一產業

四望關牌坊
四望關牌坊
2010年,五通橋區農業總產值完成15.8億元,同比2009年增長8.2%。糧食總產9.67萬噸,新增土地流轉1500畝,新增設施農業800畝,新技術推廣26.75萬畝,測土配方施肥20萬畝,特色花木面積達2.5萬畝,建成標準化規模養豬示範場24個。農業基礎設施新增有效灌面3100畝、節水灌面2550畝,新建微型水利和供水工程889處,實施土地整理5.37萬畝,治理水土流失8平方公里,退耕還林工程通過國家驗收。農民技能培訓7160人,新增轉移輸出4200人。
2020年,五通橋區投入資金8000餘萬元,建成高標準農田1.7萬畝,糧食種植面積19萬畝,新建標準化生豬規模養殖項目12個,生豬年產能20萬頭。新(改)建現代農業園區4個,發展生薑、葡萄、柑橘等規模化特色產業基地15萬畝,打造新型農旅融合綜合體11個,培育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23個,保有“三品一標”71個。發展農產品加工企業30餘家、加工業產值30億元。
2019年,五通橋區糧食作物種植面積12713公頃,增加105公頃,增長0.8%。油料作物種植面積2009公頃,減少5公頃,下降0.2%。蔬菜及食用菌種植面積5008公頃,增長5.7%。
2019年,五通橋區糧食產量80716噸,比上年增產823噸,增長1%。經濟作物中:油料產量3774噸,增長7%。甘蔗產量1680噸,蔬菜產量136488噸,增長4.8%。茶葉產量1638噸,增長1.4%。
2019年,五通橋區肉類總產量16195噸。其中,豬肉產量8260噸,牛肉產量122噸,羊肉產量91噸,兔肉產量615噸,禽肉產量7107噸,禽蛋產量15546噸。
2019年,五通橋區水產品養殖面積223公頃,水產品產量0.51萬噸,增長2%。森林面積1.71萬公頃,森林覆蓋率36.7%,林業技術人員4人。
2019年,五通橋區有效灌溉面積10千公頃,農業機械總動力16.65萬千瓦,增長2.7%。農村居民用電量9473萬千瓦小時,增長9%。

第二產業

2010年,五通橋區規模以上企業工業總產值、銷售收入、利稅分別實現230億元、202.7億元、38.4億元,同比2009年增長37.7%、36.38%、92.16%;工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85%,拉動經濟增長12.8個百分點。五通橋區民營經濟發展綜合實力在全省181個縣(市、區)中名列第15位,在68個丘陵縣(市、區)中名列第2位。
2020年,五通橋區新培育“小升規”企業9家、上市企業主營基地1家,新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2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家。
2019年,五通橋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0戶,工業總產值206億,比上年增長11.6%,產銷率95.4%,比上年下降4.1%。
2019年,五通橋區納入統計的10種重點產品生產量中,飼料下降11.7%。其餘產品產量增長:聚氯乙烯樹脂增長1.8%,氯化銨增長6.4%,純鹼增長7.7%,水泥增長38.8%,燒鹼增長21.4%,草甘膦增長16%,多晶硅增長125.8%,原煤增長6.4%,原鹽增長3.3%。
2019年,五通橋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23.86億元,增長17.8%。利稅26.69億元,下降1.9%。建築業施工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8個,勞務分包企業2個,總產值24.6億元,同比增加7.4%。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20年,五通橋區新增限上“批零住餐”企業10家,擬入庫規上服務業企業4家,新增參創市場主體“一店一碼”130個。新增企業、個體工商戶1447戶,新增註冊資本8.89億元。
2019年,五通橋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2.55億元,比上年增長10.8%。其中:批發業零售額4.15億元,增長11.0%。零售業零售額52.30億元,增長10.4%。住宿業零售額0.35億元,增長12.1%。餐飲業零售額15.76億元,增長11.8%。
房地產業
2020年,五通橋區新增房地產開發面積10萬平方米,新區建成區面積4.8平方千米。
對外貿易
2019年,五通橋區進出口總額41183.63萬美元,同比減少20.9%。其中:出口36258.95萬美元,同比減少20.9%。進口4924.68萬美元,同比減少20.9%,實際使用外資6000萬人民幣。
2020年,五通橋區開展遠程對接、雲上洽談等60餘次,對接企業70餘家,簽約重點項目7個、總投資239億元,到位市外內資120億元。組織11家企業參加各類線上線下商品交易活動,培育外向型企業19家,進出口貿易額24億元。
電信業
2019年,五通橋區本地固定電話用戶52201戶,行動電話用戶111920戶,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47766戶,本地網光纜長度6514皮長千米。
金融
2019年,五通橋區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590416萬元,增長11%。各項貸款餘額811393萬元,增長10.6%。

文化


民俗文化

著名畫家豐子愷曾贊五通橋曰:“且喜蜀中風景好,橋灘春色似杭州。”這裡有著全國“游泳之鄉”的稱號,也是全國賽艇高水平後備人才基地。
五通橋區
五通橋區
暮春時節,茫溪河、涌澌江上三五龍舟競渡,鼓點聲傳遍沿河兩岸,便是龍舟會開幕的前奏。五月是賽龍舟的好時節,一到陰曆五月初五龍舟會,五通橋城內滿是人流,沿河菩提山、茫溪山上、樓房上甚至河畔挨挨擠擠的黃桷樹上都有圍觀者。
五通橋龍舟盛會由來已久,據史記載,清順治年間,五通橋就盛行舉辦端午龍舟會。乾隆年間,開始了端午龍舟競賽和搶鴨子活動,沿習成俗,從不間斷。咸豐年間整治河道后,龍舟會一年勝一年,附近水路碼頭均有龍舟前來參加,有的年份多達百隻以上,幾十裡外的鄉民也像趕廟會似的邀約親朋好友前來觀看。《犍為縣誌》有“五月端午節,五通橋尤競行龍船會,仕女游江,舟多如鯽,其盛況冠於治域及沿江各場”的記載。新中國成立后,龍舟會有了新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后,1979年恢復了“文革”期間曾停辦的龍舟會,以後每年或隔三、四年即舉辦一次。每到端午,水上綵船林立,金鼓齊鳴,龍舟競逐。入夜,焰火騰空,龍舟噴火,彩龍游弋。正是“水上風光五通美,龍舟競賽鬧端午”。這一民俗活動不僅吸引了本地人,也引起了外國人的關注。

特產

苦筍
苦竹是五通橋的一種生態特色產品。在五通橋,種植苦竹形象地被農民稱為“懶莊稼”。隨著苦竹面積的增多,苦筍產量的逐年增加,為了解決銷售問題,該區利用“天府農業信息網”工作平台,發布苦筍供銷信息,吸引外地商販前來洽談購買事宜,把苦筍銷往了成都、德陽、綿陽等大中城市。
五通橋毛霉“豆腐乳”
五通橋民間雅稱“豆腐魚”。五通橋豆腐乳的規模化生產始於清代同治年間(公元1862年),德昌園醬園就是其中最大的豆腐乳製造作坊,得益於五通橋五通橋區特殊的地理氣候條件產生的“中國五通橋毛霉”,經過多年的精心研製和反覆試撿,對用料上和製作工藝上都有極大的改進。五通橋豆腐乳香味濃郁、香氣撲鼻、回味無窮,朱德、徐悲鴻、張大千、豐子愷、馮玉祥、劉伯承等人都讚不絕口。2011年列入中國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西壩米酒
西壩米酒始於東漢時期,以西壩境內出土的東漢崖墓文物中的釀酒器皿和樂俑得以印證。其釀製方法一直流傳於民間。到了宋代,曾經和趙匡胤比劍論道於華山的陳老祖,隱居西壩圓通寺。

交通


五通橋區的交通運輸以公路運輸為主。區內有國道30公里、省道104線10.6公里、縣道67.7公里、鄉道223.1公里、村道756公里,路網總里程達1087公里,全區已有水泥路47條,313公里,公路密度為229.3公里/百平方公里,位於全市首位,業已形成了縱橫交錯的公路交通網路。
樂宜高速公路是國家高速公路網成渝環線高速公路的重點路段,該高速路西接成樂高速公路(成都—樂山)和樂漢高速公路,東連內宜高速(內江—宜賓),並與在建的宜水高速(宜賓—雲南水富),規劃建設的樂雅高速(樂山—雅安)、宜瀘高速(宜賓—瀘州)相連。
五通橋區水上運輸以岷江為主,岷江由北向南貫穿五通橋,上接樂山市中區,下通宜賓至重慶等地,是樂山市水路大件運輸和出口物資的重要通道之一。全區水路通航里程達75公里,其中四級以上通航里程35公里。現建有年吞吐能力30萬噸的五通港橋溝碼頭,擁有兩個500噸級泊位,1450平方堆場。
五通橋區
五通橋區

社會


教育事業

2020年,五通橋區投入資金1700萬元,完成三鎮學校布局調整,建成1所幼兒園。
截至2019年,五通橋區共有各級各類學校73所,在校學生22593人。小學生9924人,普通中學學生6816人;專任教師1929人,其中小學專任教師723人,普通中學專任教師721人。九年義務教育完成率77.4%。小學17所,招生1607人,在校小學生9924人,減少117人。小學學齡兒童凈入學率98.6%,其中女童凈入學率98.9%。普通中學15所,招生2310人,在校學生6816人。幼兒園39所,入園兒童1498人,在園幼兒5296人。中等職業學校(職業高中學校)1所,招生193人。在校學生557人,專任教師59人,聘請校外教師8人。

文化事業

2019年,五通橋區免費開放體育館1萬人次,完成省、市農民體育健身工程項目15個。
截至2019年,五通橋區共有群眾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博物館0個,文化站12個,城市電影院1個。免費開放圖書館1個、文化館1個、鄉鎮文化站12個以及街道文化站0個、博物館0個。補充更新0個農家書屋、0個社區書屋。申報公布為各級文物保護單位14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0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9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廣播電視台1座,有線廣播電視用戶1.8萬戶。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8%,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100%。

體育事業

2019年,五通橋區完成15個村健身器材安裝,城區新增體育健身設施3處,健身步道2條。體育場所接待群眾12萬人次。

醫療衛生

2020年,五通橋區中醫醫院業務收入5000萬元、增長51%。
截至2019年,五通橋區共有衛生機構261個(含村衛生室),床位1725張。其中醫院12個,床位1281張。衛生技術人員1363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548人,註冊護師、護士596人,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5.7%。疾病預防控制機構1個,婦幼保健機構1個,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2個。

社會保障

2020年,五通橋區投入1.17億元完成25件民生實事。發放失業補助金275.44萬元,成立8個企業職工技能提升培訓中心,新增城鎮就業5206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8%。發放各類政策兜底資金8267.05萬元,採購藥品價格平均降幅53%。發放退役軍人撫恤補助資金3353.31萬元。協調處理勞動糾紛50餘起,為農民工追討工資及各類賠償金1000餘萬元。
2020年,五通橋區設立總規模2538萬元的教育、衛生、產業等五項扶貧基金,落地落實15個扶貧專項。發放低保、居家救助等各類保障金950餘萬元,創建省級就業扶貧基地1個,引導2800餘名貧困家庭勞動力返崗就業。貧困群眾年人均純收入增長11.1%。
2019年,五通橋區城鎮從業人員77929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8%。失業人員再就業0.18萬人,參加失業保險1.8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84436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征繳額2069.5萬元,參加工傷保險26990人,工傷保險征繳額2621.8萬元,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51530人,職工醫療保險基金征繳額12459萬元。

旅遊


五通橋景區位於樂山市南24公里,是一座頗有特色的水鄉古鎮。涌斯河和芒溪河把五通橋分為四望關,青龍嘴、竹根灘三部分。五通橋依山傍水,青山照映,綠水環繞,玲瓏秀麗,民俗獨特。清代詩人李嗣源稱讚“煙火萬家人上下,風光應不讓西湖”,故有“小西湖”之稱。五通橋融山、水、樹、鎮為一體,水多橋也多,鎮內各種風格的橋把3片陸地連結起來,蕩舟河上,穿行橋下,可領略小鎮風光。五通橋的另一景觀是這裡的黃桷樹(榕樹),幾百株蒼勁雄偉,枝繁葉茂,童童如蓋,樹沿著河,街沿著樹,形成了五通橋獨特的風光。五通橋還是全國七大“游泳之鄉”之一,芒溪河是天然的游泳訓練場,多年來培養了許多優秀的游泳運動員。
五通橋區
五通橋區
楊宗祠
楊宗祠位於冠英鎮岷江西岸約500米的民居群中,始建於清代乾隆12年,因楊始人中進士而建立。該祠西北向東南,與樂山大佛隔江相望,風水極佳。據傳,此地為中國密教第六代祖師柳本尊的修鍊所在地,方誌云:“天池院有觀音化柳本尊,門前有一進,曾剜一眼舍於井中,俗人目盲,取水洗立即愈”。
道士觀
五通橋橋溝鎮老龍壩的道士觀和西壩鎮的燃燈寺是一個風景絕佳的地方,站在老龍山上極目遠眺,浩浩蕩蕩的岷江和幽幽靜靜的沫溪河交匯於此,從此入口,寬闊的江面被收攏在不足1/10的峽谷之中,如進入無底的布袋,巨大的水流交織在一起,沖向老龍頭,又被龍頭收回,形成一個個巨大無比的漩渦。當地人說:每遇山水暴發,此處水聲如雷。如天龍吞天水一般,氣勢如洪。當年從上游砍伐下來的木料也在此彙集,故在此也曾住著一支大渡河水運局的隊伍,專門疏通,船工號子聲聲不絕於耳。
丁佑君烈士紀念館
丁佑君烈士紀念館位於樂山五通橋區菩提山上,館名匾額為胡耀邦所書,館內還陳列有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題詞。這裡綠樹環繞,清新優美,還可鳥瞰整個市容。
五通橋區
五通橋區

獲得榮譽


2021年3月,入選四川省民政廳、四川省財政廳公布的四川省第二批城鄉社區治理試點單位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