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溪話

湯溪話

湯溪話是吳語的一種方言,屬吳語金衢片,使用地區主要為浙江省金華市的婺城區西部(原湯溪縣地區),以原湯溪縣縣城湯溪鎮的方言為代表。湯溪話在浙江中西部吳語中是一種較特殊的方言,它與金華話、蘭溪話、龍游話、遂昌話之間均有明顯差別,通話很困難。在湯溪話內部也存在著不少差異,能僅聽語音辨別某地腔調,但通話無礙。

使用區域


湯溪話的使用區域大致相當於原湯溪縣境,包括今婺城區湯溪鎮莘畈鄉、嶺上鄉、塔石鄉蔣堂鎮羅埠鎮洋埠鎮、琅琊鎮、沙畈鄉、白龍橋鎮的古方(原古方鄉)、長山鄉的石道畈(原石道畈鄉)。除了當地漢族人外,當地畲族人也會說湯溪話。

形成歷史


由於原湯溪縣由婺州處州、衢州三府的金華、蘭溪、龍游、遂昌四縣邊陲之地組合而成,而婺州、處州、衢州三府的方言差異甚大,三府四縣方言在湯溪經過五百多年的碰撞式變化,形成了相對獨立、獨具特色的湯溪話。

聲韻調


聲母

湯溪話有27個聲母(不包括零聲母)。
雙唇音唇齒音齒齦音齦齶音軟齶音聲門音
鼻音m邊n短ȵ捏
塞音清音不送氣p標t朵k工
送氣pʰ偏tʰ妥kʰ空
不送氣濁音b瓢d斷ɡ狂
塞擦音清音不送氣ʦ祭ʨ竹
送氣ʦʰ砌ʨʰ畜
不送氣濁音ʣ治ʥ軸
擦音清音f分s細ɕ叔x烘
濁音v墳z謝ʑ弱ɦ紅
邊音l了

韻母

湯溪話有55個韻母(包括自成音節的[m̩ ŋ̍],不包括兒化韻),其中有4個文讀專用韻母(以鮮黃色標出),5個象聲詞和感嘆詞專用韻母(以明綠色標出),1個合音字韻母(以青瓷綠標出):
開尾韻
開口呼ɿ紫a爭ɑ拖o爬ɔ屋ɤ多ɛ蓋ə刀ɯ鋸
齊齒呼i衣ia借iɑ蛇ioiɔ竹iɤ遠ie洗iɛ十iə妖iu
合口呼u古ua橫uɑ怪uo架uɤ鵝uɛ塊
撮口呼y書yɑ蛇yo張yɔ竹yɤ遠yu
母音尾韻鼻音尾韻
開口呼əɯ走ai根ei心ao風ɑŋ幫eŋ玎oŋ咚aoŋ
齊齒呼iəɯ九iai針iei音iao用iɑŋ江iaoŋ喵
合口呼uai困uei位uɑŋ關uaoŋ汪
撮口呼yai春yei軍yɑŋ裝
鼻音自成音節m̩無ŋ̍兒

兒化韻

湯溪話的兒化韻的類型是鼻尾型。湯溪話“兒”字單讀/ŋ̍/ ,[ŋ]附到本音韻母的末尾充當韻尾,本韻的母音或發生細微的變化。
湯溪話的兒化韻共有30個,可變為兒化韻的本韻共有41個。兒化韻中除了[ɑŋ]、[iɑŋ]、[uɑŋ]又可為文讀韻,[eŋ]、[oŋ]、[uŋ]、[iɑoŋ]、[uɑoŋ]又可為象聲詞和感嘆詞韻母,[ɑoŋ]又可為合音字韻母外,其餘21個都是兒化詞專用韻母。
開口呼齊齒呼合口呼撮口呼
兒化韻本韻例詞兒化韻本韻例詞兒化韻本韻例詞兒化韻本韻例詞
ɿŋɿ柿兒iu古兒y
ie細雞兒o索兒
iuŋio勺兒uoyuŋyo
ɑŋa柏兒iɑŋia蝴蝶兒uɑŋua
ɯŋɤiɯŋ刷兒uɯŋyɯŋ
ɯ
ɛ蓋兒ieŋueŋyeŋ
ei嶺兒iei日日兒ueiyei
əŋə桃兒iəŋ叫兒
əɯiəɯ舅舅兒
ɔioŋ竹兒yoŋ
aiŋaiiaiŋiai嬸兒uaiŋuaiyaiŋyai
ɑoŋɑiɑoŋuɑoŋyɑoŋ
ɑo洞兒iɑo

聲調

湯溪話有7個單字調(不包括輕聲)。
調類聲調記號調值例字
陰平˨˦24東 西 三 天 豬 心 軍 爭
陽平˩˩11平 南 田 頭 農 毛 忙 龍
陰上˥˧˥535九 水 火 手 打 腫 管 滾
陽上˩˩˧113稻 坐 兩 五 十 白 六 麥
陰去˥˨52去 四 菜 線 秤 浸 蓋 放
陽去˧˦˩341地 面 飯 望 帽 膿 硬 份
陰入˥˥55北 屋 七 八 橘 骨 角 國

語音特點


聲母

幫端母古陽聲韻字在湯溪話中都讀鼻音聲母。
湯溪話分尖團。

韻母

湯溪話最大的特點是古陽聲韻、入聲韻字全讀如陰聲韻,即所有韻攝均徹底丟失了鼻音韻尾(連鼻化音也沒有)和塞音韻尾(在連讀中也沒有)。在湯溪話中,除了表示小稱的兒化音和少量文讀音、象聲詞的韻母帶鼻音韻尾[ŋ](以及輔音自成音節的韻母)以外,一般韻母都沒有輔音韻尾,全由母音構成。這種現象在所有漢語方言中都是罕見的。

聲母

湯溪話中古濁入字歸陽上調,古清入字長調化,即失去入聲“短促”的特徵(無喉塞音韻尾),讀作像舒聲韻一樣的長調,但未與其他舒聲調合併。

辭彙


代詞
人稱代詞
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
單數
我/ɑ/
我儂/ɑnɑo/
爾/ŋ̍/
爾儂/ŋ̍nɑo/
/gɯ/
儂/gɯnɑo/
複數我道/ɑtə/爾道/ŋ̍tə/道/gɯdə/
指示代詞與疑問代詞
近指絞/gə/
遠指狂/gɑo/(或/gɔ/,/gu/)
疑問哪/l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