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城區

浙江省金華市轄區

婺城區,是浙江金華歷史文化古城,為金華市中心城區,金華市政治、文化、商貿中心。建埠已有1800多年歷史,截止2014年,婺城區轄9鎮9鄉9街道,總面積1391.08平方千米,其中建城區面積43平方公里,總人口76.17萬,為浙江中西部的經濟、文化中心。

截至2018年年末,婺城區戶籍管理人口為38.9萬人。

婺城區已形成建材、化工、機電、汽配、電子、紡織、服裝、食品等工業體系,用地43.6平方公里的工業園區正在開發進行中。婺城區農業產業化成效顯著,被命名為“中國茶花之鄉”、“中國桂花之鄉”、“中國苗木盆景之鄉”、“中國南方奶牛和乳品之鄉”。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單位。

歷史沿革


婺城區風貌
婺城區風貌
康熙《金華府志》據《太平寰宇記》載:“梁武帝改置金華郡”,並注有:“《玉台新詠》序雲:金星與婺女爭華,故日金華”。隋文帝開皇時期置婺州,始稱婺州,金華城稱婺城,簡稱婺。
婺城區歷史悠久,春秋戰國時期屬越國地;
秦始皇時(公元前222年)分吳越地,置會稽郡,設烏傷縣(今義烏),婺城區屬烏傷縣;
東漢獻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分烏傷南鄉地(實為西南鄉地)置長山縣,因縣東北長山(即金華山)而名;
三國吳寶鼎元年(266年)分會稽郡置東陽郡,郡治在長山縣;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廢郡置婺州,長山縣改名吳寧縣,開皇十二年又改名為東陽縣,至十八年(598年)更名為金華縣
唐武則天垂拱四年(688年)改稱金山縣,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複名金華縣;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金華縣為婺州路治;
宋淳化元年(990年)為婺州保寧軍;
戊戌年(1358年)金華縣為寧越府治,庚子年(1360年)為金華府治;
明清二朝五百五十年間,均為金華府治所在地;
民國元年(1912年)浙江光復時府廢,金華縣直屬浙江省;
民國三年(1914年)設金華道,轄金華、衢州二府地,道府治在金華縣;
民國十六年(1926年)道廢,金華縣又屬浙江省;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設浙江省第四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於金華;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改浙江省第八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於義烏,金華縣屬之。
1949年5月金華解放,設金華縣,10月析金華縣城區設金華市。
1950年撤金華市併入金華縣。
1951年仍分設金華縣、金華市;
1958年撤湯溪縣,除兩個鄉併入蘭溪外,余均併入金華縣;
1959年撤銷龍游縣,其中湖鎮區併入金華縣,其後金華縣城區曾兩度設市(縣級);
1981年金華縣稱金華市;
1983年恢復龍游縣其湖鎮區仍劃歸龍游縣;
1985年撤地建市,原金華市分設婺城區、金華縣;
國務院2000年12月30日批准,將原金華縣的雅畈、安地、白龍橋、琅琊、蔣堂、湯溪、羅埠、洋埠、長山、沙畈、塔石、嶺上、莘畈、箬陽14個鄉(鎮)劃歸婺城區管轄。加上原來的7個街道和羅店、秋濱、竹馬、乾西、新獅、蘇孟6個鄉鎮,金華市婺城區下轄7個街道、20個鄉鎮,77個居委會、639個建制村、人口62.24萬人。
2002年7月31日,根據《浙江省人民政府關於金華市婺城區、金東區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批複》(浙政函[2002]116號)精神,婺城區部分行政區劃調整如下:撤銷婺城區秋濱鎮、新獅鄉建制,設立秋濱、新獅街道辦事處,兩個街道辦事處由婺城區人民政府直轄。秋濱街道辦事處管轄原秋濱鎮管轄的朱基頭、山咀頭、張塢壟、馬鞍山、呂獻塘、冠山頂、化山、唐宅、前周、沈天田、社路、陸村、王五元、姜山頭、邵姜、秋高、後周、蔣馬山背18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朱基頭行政村;新獅街道辦事處管轄原新獅鄉管轄的十里牌樓、唐村、姚壟、楊家相、沙溪、康村、車頭、道院塘、五一、后壟、方井頭、勤儉、對岳殿、下裴、鹿村、放生塘、山下曹、長嶺、高村、駱家塘20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五一行政村。行政區劃調整后,婺城區轄9個鎮,9個鄉,9個街道辦事處。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婺城風光
婺城風光
婺城區地處中國東部沿海的浙江省中部,地處金衢盆地腹部,是上海經濟區、沿海發達地區和內陸腹地的結合部,東銜滬、甬、溫三個港口城市,西臨浙江西部及閩贛皖三省,是浙江省及中國的重要交通樞紐,閩浙皖贛四省的交通要道。

地形地貌

金華南山
金華南山
地勢西南和東北高,分別為仙霞嶺余脈和金華山所綿延,多中、低山,與遂昌縣界上海拔1336米的小金竹尖為境內最高點。中、北部為低岡淺丘與平原相間地形,白龍橋鎮雅蘇,海拔31米為全區最低點。

水文條件

義烏江在燕尾洲和南來武義江會合后稱金華江又名婺江,西轉西北流,沿途接納乾溪、白沙溪等溪流後於雅蘇北出境入蘭溪市。衢江自洋埠西入境,沿西北邊境流,接納莘畈和厚大等溪後於后張出境入蘭溪市。建有安地、金蘭、沙畈、莘畈4座中型水庫和70座小型水庫,

氣候特徵

婺城區屬亞熱帶季候風氣候,四季分明,氣溫適中,熱量豐富,雨量充沛。年平均所溫為17.9℃,年降水量1400毫米,無霜期為263天;全年平均日照時數2062小時,大於10℃的有效積溫5500℃左右。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森林樹種有83科439種,草本70科300種。屬國家與省重點保護樹種有10餘種,其中一、二級重點保護的野生植物有南方紅豆杉、櫸樹花櫚木、凹葉厚朴、樟等。有100年以上古樹名木833株。

動物資源

有獸類59種,鳥類125種,蝶類300種,爬行類45種,兩棲類28種,佔全省資源種類的50—60%,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黑麂,二級有鬣羚獼猴大鯢、虎紋蛙、穿山甲等,其中南山猻猴群落有250隻左右。

林業資源

耕地總面積有3萬畝,山林面積82.51萬畝,其中生態公益林就有48.96萬畝,佔總面積的55.5%,森林覆蓋率達95%。

礦產資源

還有螢石石灰石、沸石、珍珠岩、花崗石、凝灰岩等十多種礦藏。

行政區劃


截止2014年,婺城區下轄9個街道、9個鎮、9個鄉,59個社區、6個居民區、635個行政村。
城東街道城中街道城西街道城北街道江南街道西關街道三江街道秋濱街道新獅街道
羅店鎮蔣堂鎮湯溪鎮羅埠鎮雅畈鎮琅琊鎮洋埠鎮安地鎮白龍橋鎮
蘇孟鄉竹馬鄉乾西鄉長山鄉莘畈鄉箬陽鄉沙畈鄉塔石鄉嶺上鄉

人口民族


2016年末,婺城區戶籍管理人口為38.49萬人,其中男性19.28萬人,女性19.22萬人;全年出生人口4445人,人口出生率為12.16‰,死亡人口2448人,死亡率為7.8‰,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36‰。
截至2018年年末,婺城區戶籍管理人口為38.9萬人,其中男性19.4萬人,女性19.5萬人;全年出生人口4251人,人口出生率為10.96‰,死亡人口2475人,死亡率為6.38‰,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58‰。
2021年5月,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的公布。婺城區人口957055人(含金華開發區)。

經濟


綜述

婺城風光
婺城風光
2016年,婺城區實現生產總值(GDP)516.8億元,比上年增長6.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9.4億元,增長1.0%;第二產業增加值170.3億元,增長3.4%;第三產業增加值327.1億元,增長9.1%。在第三產業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長9.7%,批發零售業增長5.5%,住宿餐飲業增長6.0%,金融業增長3.0%,房地產業增長6.2%,其他營利性服務業增長29.4%,非營利性服務業增長6.5%。土地總面積1391.24平方公里,年末戶籍總人口64萬人,人均生產總值(戶籍人口)81011元,比上年增長5.9%。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8:34.8:61.4調整為3.7:33.0:63.3。
區屬主要經濟指標,實現區屬生產總值(GDP)256.0億元,比上年增長6.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1億元,增長2.2%;第二產業增加值63.6億元,增長1.9%;第三產業增加值179.4億元,增長7.9%。在第三產業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長13.2%,批發零售業增長5.5%,住宿餐飲業增長6.5%,金融業增長2.7%,房地產業增長4.4%,其他營利性服務業增長20.5%,非營利性服務業增長6.4%。人均生產總值(戶籍人口)66560元,比上年增長5.5%。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由上年的5.1:26.3:68.6調整為5.1:24.8:70.1。
全年完成限額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01.8億元,同比增長3.5%。其中,投資項目投資79.3億元,同比增長33.9%,房地產開發投資22.5億元,同比下降42.5%。投資項目中工業投資21.0億元,同比下降1.4%。限額以上固定資產投資按產業分:第一產業完成投資3054萬元;第二產業完成投資21.0億元,同比下降1.5%;第三產業完成投資80.5億元,同比增長4.5%。

第一產業

2016年,婺城區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3.2億元,同比增長3.5%,完成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3.7億元,同比增長2.2%。根據糧食監測統計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9.7萬畝,同比下降10.4%,糧食總產量3.9萬噸,同比下降13.9%。花卉苗木種植面積7.8萬畝,同比增長18%。全區油菜籽產量2990噸,同比增長85.3%;蔬菜產量7.3萬噸,同比增長7.7%;水果產量3.5萬噸,同比下降10%。全年生豬出欄33.2萬頭,同比下降4.2%,年末生豬存欄13.6萬頭,同比下降30.1%;家禽出欄91.4萬隻,同比下降17.6%;奶牛存欄數7414頭,同比下降41.9%;牛奶產量30304噸,同比下降16.2%;水產品產量7475噸,同比增長4.4%。
全年完成造林面積10635畝,跡地更新面積3540畝,低產林改造面積7995畝,封山育林面積666765畝。

第二產業

婺城風光
婺城風光
2016年,婺城區完成工業增加值49.2億元,同比增長1.9%,工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19.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150.0億元,同比下降13.1%;完成銷售產值143.2億元,同比下降11.4%,工業品產銷率為95.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出口交貨值20.5億元,同比下降6.3%,占銷售產值比重為14.3%。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41.8億元,同比下降6.7%;實現利稅總額10億元,同比增長14.8%,其中利潤總額5.5億元,同比增長31.9%。
全年完成建築業總產值123.8億元。全區48個三級及三級以上建築施工企業全年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590.5萬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積593.4萬平方米。

第三產業

2016年,婺城區完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1.3億元,同比增長8.8%。其中:商品零售293.0億元,同比增長7.4%,餐飲收入18.4億元,同比增長37.3%。
全年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5.7億美元,同比下降1.2%,其中外貿出口額5.4億美元,同比增長0.8%;合同利用外資1920萬美元,同比下降43.7%;實際利用外資41萬美元,同比下降96.0%。
全區財政總收入42.5億元,同比增長14.2%,區級收入10.8億元,同比增長12.4%;全區財政總支出20.9億元,同比下降14.4%。

交通


鐵路
浙贛、金溫及金千三條鐵路幹線交匯於此,鐵路年客運量居浙江第二位。
公路
婺城風光
婺城風光
公路交通網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330國道、03省道、杭金衢、金麗溫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婺城區至出海口寧波、省會城市杭州均只有1個半小時的行程,至上海的行程也只有3個多小時。離義烏民航機場50公里,赴杭州蕭山國際機場僅90分鐘車程。
水運
境內最大的河流金華江流經蘭江富春江錢塘江,可達大運河與沿海各港口,周邊有上海、寧波、溫州等出海港口。

社會


科技

截至2016年,婺城區累計獲省、市各類科技立項53項(省35項,市18項),其中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項、省級新產品試製計劃27項、省科技特派員項目7項;市科技項目7項(工業4項、農業3項)、市科技特派員項目10項、市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項目1項、省技術發明獎1項、市科學技術獎2項。培育創新主體能力加強。全年累計認定高新技術企業30家(省級5家、市級25家)、省科技型中小企業35家、市農業科技企業3家、高新技術研發中心9家(省級1家、市級8家)、市農業科技研發中心2家。全區專利申請量達3156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776件,比上年增長46.1%;全區專利授權量1802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325件,比上年增長29%。

教育

截至2016年,婺城區年末全區有職業高中1所,專任教師217人,在校學生4206人;普通初中16所,專任教師1071人,在校學生13498人;小學32所,專任教師1797人,在校學生28112人;幼兒園129所,專任教師1193人(其中包括幼兒園園長147人),入園兒童16400人。

文體

截至2016年,婺城區15個鄉鎮街道完成綜合文化站整改;開展“送戲下鄉”、“送書下鄉”、“送電影下鄉”以及“信義金華美麗婺城”、“激情婺城”系列大型文藝活動;截止16年底,12個鄉鎮被評為浙江體育強鄉鎮,3個街道被評為浙江省城市體育先進街道,20個社區被評為浙江省城市體育先進社區。

衛生

截至2016年,婺城區有政府辦醫療衛生機構22家,其中綜合醫院1家,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8家,疾控中心、婦計中心、衛生監督所各1家,衛生技術人員742人,民營醫療機構158家,其中民營醫院7家,門診部26家,個體診所125家,核定醫療床位682張。全區有26傢具備運行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和108家村衛生室實施了基本藥物制度,實施率為100%,達到了省衛計委的實施要求。2016年開展參保城鄉居民健康體檢97072人次,共體檢成人38262人次(其中老人25966人次),學生兒童58810人次,體檢結果異常25180人次,建立了規範化電子健康檔案325491份,戶籍人口電子建檔率達89.99%。責任醫生規範化簽約77900人,規範化簽約率達21.53%,完成了省定目標。

旅遊


婺城風光
婺城風光
婺城大地文化昌盛、教育發達,自古以來人文薈萃、名賢輩出,素有“江南鄒魯”之美稱。婺城區滄桑的歷史寫遍了這裡的磚瓦碑刻、樓閣亭台:八詠樓太平天國侍王府、古方洞山塔、婺州鐵店窯遺址、三國白沙堰,國家級雙龍風景區,省級九峰山風景區,仙源湖風景區。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侍王府、天寧寺、鐵店古窯址。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八詠樓,湯溪城隍廟、法隆寺經幢、鹿田書院、雅畈七家廳、府城隍廟等。

代表人物


黃賓虹(1865-1955),近現代畫家、學者。原籍黃山市歙縣,生於浙江金華,成長於老家歙縣潭渡村,初名懋質,后改名質,字朴存,號賓虹,別署予向、虹叟、黃山山中人。擅畫山水,為山水畫一代宗師。六歲時,臨摹家藏的沈庭瑞(樗崖)山水冊,曾從鄭珊,陳崇光等學花鳥。精研傳統與關注寫生齊頭並進,早年受“新安畫派”影響,以干筆淡墨、疏淡清逸為特色,為“白賓虹”;八十歲后以黑密厚重、黑里透亮為特色,為“黑賓虹”。他的技法,行力於李流芳,程邃,以及髡殘,弘仁等,但也兼法宋、元各家。所作重視章法上的虛實、繁簡、疏密的統一;用筆如作篆籀,洗耳恭聽練凝重,遒勁有力,在行筆謹嚴處,有縱橫奇峭之趣。所謂“黑、密、厚、重”的畫風,正是他顯著的特色。他的書法“鐘鼎”之功力較深。其畫風蒼渾華滋,意境深邃。偶作花鳥草蟲亦奇崛有致。曾在北京、杭州等地美術學院任教、任中國美術家協會華東分會副主席。著有《黃山畫家源流考》《虹廬畫談》《畫法要旨》等。
邵飄萍(1886—1926),浙江東陽人,革命志士,民國時期著名報人、《京報》創辦者、新聞攝影家,中國傳播馬列主義、介紹俄國十月革命先驅者之一,傑出的無產階級新聞戰士,是中國新聞理論的開拓者、奠基人,被後人譽為“新聞全才”、“亂世飄萍”、“一代報人”、“鐵肩辣手,快筆如刀”等。1926年因發表文章揭露張作霖統治的種種黑暗,而被張作霖殺害。
施光南(1940—1990年05月02日),被稱為“時代歌手”,為新中國成立后中國自己培養的新一代作曲家。祖籍浙江金華市源東鄉葉村,1940年8月22日在重慶市南岸出生,父親施復亮是共青團早期領導人,母親是重慶江津人。
艾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原名蔣海澄,曾用筆名莪(é)加、克阿、林壁等,浙江省金華人。中國現代詩人。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發表於1933年,這首詩奠定了他詩歌的基本藝術特徵和他在現代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其作品被譯成幾十種文字,著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陽》、《黎明的通知》、《湛江,夾竹桃》等詩集。

獲得榮譽


2019年10月,入選2019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
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單位。
2020中國縣域網購百強榜排名41。
2020年7月,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0中國最具書香百佳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