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陽岔鎮
陝西省榆林市靖邊縣下轄鎮
青陽岔鎮位於靖邊縣城東南58公里處,地處大理河上游,307國道橫穿而過,是靖邊縣的東大門。全鎮轄21個行政村,4189人(2020年)。總土地面積306平方公里,有耕地71500畝,退耕還林地40729.5畝,其中水地5500畝,壩灘地18150畝,山坡地47850畝,人均擁有耕地4.5畝。201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0560元。
青陽岔鎮位於靖邊縣東南部。轄21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地青陽岔村距縣城60千米,畔溝村距縣城65千米。307國道、安靖、子靖公路交叉過境。1947年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轉戰陝北時,兩次在鎮子中山坡土石窯洞住過,併發出了《四·九通知》,現為陝西省重點革命舊址保護單位。
1950年為青陽區,1958年建青陽岔公社,1984年改鎮。1955年建畔溝鄉,1961年改公社,1984年改鄉。2018年人口16482人,轄青陽岔、陽坪、龍腰鎮、馬家河、桃樹峁、黃家灣、卧牛城、店家城、東家砭、廟界、大台、雙城12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畔溝鄉面積91.4平方千米,轄畔溝、劉澗庄、大寨橋、左掛山、沙崾嶮、沙家溝6個行政村。
2001年,撤銷畔溝鄉併入青陽岔鎮,轄青陽岔、黃家灣、卧牛城、店家城、馬家河、龍腰鎮、陽坪、桃樹峁、陳家砭、大台、廟界、雙城、畔溝、劉界庄、沙崾先、左掛山、大寨橋、沙家溝18個行政村。
青陽岔鎮是靖邊縣革命的發源地之一,也是中共靖邊縣 委的誕生地。早在1932年就成立了黨的地下組織,1934年毛主席轉戰陝北時,在此生活和戰鬥了12個晝夜。目前毛主席舊居保存完好,是全縣的革命歷史教育基地。
2021年6月10日,靖邊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發布,截至2020年,青陽岔鎮人口數為4189人。
近年來,該鎮加大了生態環境治理力度,全鎮人工種草20075畝,飛播種草15000畝。1999年至2002年,四年退耕還林(草)32226畝,2001年至2002年兩年完成荒山造林21098畝。從2000年10月起全鎮實行了封山禁牧,7100隻羊子全部舍飼,同時鎮上投資80多萬元,建起了種羊場,幫助農民發展畜牧業,現在全鎮優質白絨山羊存欄達到1600多隻。
2011年,投資420萬元,完成了大台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投資19萬元完成了大台水庫庫區移民後續工程;投資15萬元,在大台村新打淤地壩一座;投資22.5萬元在大寨橋、劉界庄、廟界、馬家河維修加固淤地壩4座;投資28萬完成了青陽渠大台-陳家砭二石殼過水石洞擴容工程;投資13.6萬元完成了南溝高抽站、陽川高抽站建設工程;投資138.3萬元實施了大台、廟界等村1130畝的退耕還林口糧田建設工程;投資158.6萬元完成了陽坪、店家城、卧牛城、劉界庄村人畜飲水工程;投資13.5萬元對黃家灣等部分村進行了自來水管網改造和蓄水塔、高抽站建設,確保了人畜飲水安全;投資120萬元對大台村電網進行徹底升級改造;投資了7萬對店家城等村3台變壓器進行更換,對部分村小組電網進行了改造;投資72.5萬元維修村組道路67公里,新修村組道路8.5公里;投資30多萬元在陳家砭、店家城、沙崾峴新修過水橋3座;投資50萬元完成了陳家砭、店家城、雙城的村委陣地升級改造工程和高石崖村村委選址工作;積極完成了黃河粗泥沙集中來源區治理項目和溝道治理的前期準備工作;逐步建立起農村公路養護長效機制,確保農村公路安全暢通。
青陽岔鎮礦產資源十分豐富,主要有石油、天然氣、石灰石等。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蘭州軍區後勤部在青陽岔黃家灣村打成第一口油井起,到2003年6月全鎮共有生產油井778口,日產原油400多噸,日產值達50萬元左右。石油開發給青陽岔的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促進了二、三產業迅猛發展。目前,各類個體工商戶達110多家,運輸業十分發達,全鎮有大小車輛180多輛。財政收入由石油開發前的不足30萬元,猛增到2002年的3796萬元,居全縣首位。 2002年全鎮工業和鄉鎮企業的總產值達2.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達到2001年的2600元,名列全縣前茅。到目前全鎮共建成小康村5個,其中省級小康示範村1個,市級小康村2個,2001年鎮政府被命名為市級“文明鄉鎮”。
2011年末,投資13萬元在市級社會主義新農村試點陽坪村新建高抽站一處,投資20萬元對村委會陣地進行了升級改造;投資50萬元在縣級新農村建設示範村青陽岔村對南北兩山、毛主席舊居進行了綠化美化,載1.5米以上的側柏、樟子松2萬株;,投資20萬元在新農村建設千村推進試點村黃家灣村沿307國道的居民集中點新修候車亭三個、公廁三個;投資4萬元對有線電視線路進行了檢修改造。完成了卧牛城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整體規劃及項目工程的前期準備工作。
青陽岔鎮現有林地20萬畝,草地26075畝,畜牧產業:羊子飼養量82050隻,完成計劃的100%;新增人工種草面積4500畝,按計劃完成;生豬飼養量8050頭,完成計劃的101%;動物防疫率達100%。
2011年,發放底保金191.7萬元,低保戶867戶,2130人;發放各類救災救濟款10餘萬元,救災毛毯、被褥、衣物300多件;發放一級殘疾人補助資金65000元;發放危房群眾搬遷資金66000元,發放危房改造資金173800元;極推進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參合人數14769人,參合率達到93.2%;全面開展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參保4580人,享受待遇130人,發放養老保險金86572元。
投資120萬元,完成了中學校園硬化、綠化、美化及排水工程;投資124.4萬元對完成了中心幼兒園建設,新建標準化幼兒園一所;適齡人口小學入學率、鞏固率均達100%,初中入學率達100%、鞏固率達98%,學前三年幼兒入園率達85%;青壯年農民的獲技率達93%,青壯年非文盲率達到100%;初中畢業生升學率達到95%。
建成村衛生室11個,面積均達60平米以上;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6.5%;合療政策宣傳知曉率達100%;適齡兒童“七苗接種率”達到95%以上;產婦住院分娩率達96%,葉酸發放率達到75%,無償發放碘鹽58噸,推廣食用碘鹽率達100%;開展愛國衛生大檢查6次,開展食品安全大檢查4次。
晉陞到示範村支部1個,一類支部4個,二類支部13個,三類支部1個,無四類黨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