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康特大橋
四川省瀘定縣境內大型橋樑
興康特大橋(Xingkang Bridge)是中國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境內的一座大型橋樑,位於大渡河之上,為川藏高速公路組成部分。
興康特大橋於2014年9月1日動工建設,於2018年2月6日完成主梁合龍;於2018年12月31日竣工通車,興康特大橋處於咱里村東面,東西橫跨大渡河,線路全長1411米,主跨1100米,橋面為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設計速度80千米/小時;項目總投資額10多億元。
2019年6月11日晚(美國時間),瀘定大渡河大橋(今興康特大橋)榮獲IBC“古斯塔夫·林登少”金獎。
2014年9月1日,興康特大橋開工建設,時稱瀘定大渡河興康特大橋。
2016年12月20日,興康特大橋開始架纜工程。
2017年6月24日,興康特大橋兩根主纜全部牽引完成,大橋上部構造承重系統成型。
2018年2月6日,興康特大橋完成合龍;2月18日,興康特大橋完成荷載試驗;8月28日,興康特大橋完成橋面板鋪裝和濕接縫澆築,進入瀝青鋪築階段;12月31日,興康特大橋隨雅康高速公路建成通車。
興康特大橋
興康特大橋
基於延性的抗震設計理念,大橋採用鉸接式耗能型中央扣,即首次將防屈曲鋼支撐用作中央扣桿件,防屈曲鋼支撐的兩端以鉸接形式與纜、梁連接,只承受軸向力而不產生彎矩。大橋護欄是多根繩索,可減少風的阻力;鋼結構橋面,其下部位置採用波浪形設計,同樣起到通風減阻的作用。
興康特大橋全長1411米,主跨1100米,兩邊跨分別為220米和253米,桁寬27米、桁高8.2米。成橋狀態下的主纜垂跨比為1:9,兩根主纜橫向中心間距27米、縱向吊杆間距10米;每根主纜長1628米,包含187根鋼索,每根鋼索包含91絲。雅安岸右線引橋採用3×34米、左線引橋採用3×30米箱梁;康定岸引橋2×3×34米兩聯箱梁。橋道系統重達3萬噸,主纜承重系統達1.1萬噸,全橋設計承重1.5萬噸。每座索塔高188米,各索塔下都埋進50根樁基,每根樁基深60米。大橋按照抗震烈度9級設防,並可抵禦12級颱風。橋面為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設計速度80千米/小時。
興康特大橋
●建造難題
興康特大橋位於大渡河深切峽谷區、構造剝蝕中高山地貌,正處於四川盆地至青藏高原爬升段;兩岸邊坡陡峭,橋位邊坡穩定性問題成為制約橋位選擇和橋樑防災、抗災能力關鍵因素。大橋地處瀘定斷裂帶和鮮水河斷裂帶之間,地震活動頻繁,對建築抗震要求極高。大橋所在地形為典型的高海拔深切U形峽谷地形,峽谷內為典型乾熱河谷氣候,峽底和谷頂溫差以及橋位晝夜溫差大,影響風場因素多,對橋樑的疲勞設計和施工安全影響大。
興康特大橋採用旋翼無人機牽引先導索跨江,先導索過江后,再用小繩拉大繩、逐漸加重的方式,直至把鋼繩拉過河,形成牽引系統;后架設起施工的貓道,進行主纜施工。大橋無水上橋墩,依靠河兩岸錨錠懸吊主橋;其中雅安端因地勢陡峭無法建設重力式錨碇,改為建設一個大型隧道錨,深基坑嵌入冰磧層覆蓋層內。大橋全橋共有57節鋼桁梁,單節段最大吊重達200.5噸,共使用近60萬套高強度螺栓,拼裝精度要求高、施工難度大。
●創新技術
興康特大橋
2、在中國國內首次將波形鋼腹板與混凝土頂底板的組合結構作為橋塔橫樑,既能克服混凝土橫樑和鋼橫樑在抗震方面的不足,又能簡化塔柱和橫樑連結構造。
3、採用反向平曲線設計,將橋端左右兩幅瀘定隧道分離,布置在大橋隧道錨的外側;一方面極大地減小隧道錨和公路隧道的相互影響,為山區橋隧相連懸索橋總體布置提供一條新思路;另一方面,在隧道與隧道錨之間設置橫通道,既作為施工運輸通道,加快施工進度,又作為投用檢修通道,便於養護。
4、創新邊坡防護理念,將雅安岸第一排和第二排抗滑樁按人字形布置,採用疏導方式,可將強震產生的碎屑流沿斜嚮導出大橋範圍,使碎屑流不危害大橋構造物。
5、興康特大橋纜繩所用的鋼絲為鍍鋅鋼絲,具有高強抗腐蝕能力。主纜是整座大橋唯一不會更換的零部件,採取特別抗腐蝕保護。主纜由上萬根鋼絲組成,外部用塗有防護層的鋼絲纏繞,將上萬根鋼絲鎖緊,形成一個密閉空間,盡量隔絕霜雪滲透。在錨碇和塔頂架設主纜的位置,設有除濕機、出氣孔,不斷地往主纜內部輸送乾燥空氣,保障主纜長期不生鏽。
截至2018年10月,興康特大橋工程已申報中國國家實用新型專利8項、專項發明2項。
興康特大橋山谷景象
根據2018年12月四川交投集團藏區高速公司信息,興康特大橋將打造“交通+旅遊”項目,擬在大橋重力錨附近建造一座“川藏公路館”;大橋兩端還擬建專供遊客遊覽的觀景平台。
興康特大橋是雅康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其建成通車不僅是弘揚“兩路精神”,攻堅克難,實現古老大渡河上史無前例的千米級橋樑的跨越,更是弘揚“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建造超級工程能力的跨越。(四川新聞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