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士山
慕士山
慕士山與周圍高大的山峰共同組成雄偉的昆崙山山脈。慕士山峰區幾乎完全被冰雪所覆蓋,冰雪層以下基岩由前寒武紀片岩、大理岩、石英岩、片麻岩構成。徠慕士峰地區冰川發育,冰川面積2700多平方公里,冰雪總儲量3500億立方米。強烈的冰蝕作用將山體雕刻成鋒利的角峰和刃脊,使峰體形態更加清晰壯觀。慕士峰地區雪線5200-5400米,雪線附近年平均溫度-12°C左右。高峰北坡依次分部有冰川作用的極高山帶、寒凍作用的高山帶、乾燥半乾燥作用高山帶、乾燥剝蝕的中山帶、乾燥剝蝕的低山丘陵帶山帶和沖洪積傾斜平原。早在漢代,平原綠源洲帶著名的絲綢之路也稱之為"玉石之路",當時就有關於昆崙山區采玉的記載,對該地山川、氣候等現象有諸多生動描述;近代對慕士山地區的考察和描述則更為詳盡。1984年7月25日我國科學家首次對慕士山地區進行了地貌、地質、氣象、水文、支物、植物、土壤等學科的縱使考察,取得了重大成果。近年隨著對昆崙山地區科學考察的深入進行,登山、科考探險旅遊熱也不斷升溫,現每年均有部分國際和國內遊客前來進行登山和科考活動,並已初具規模。
慕徠士山遙感圖
慕士峰地區雪線5200-5400米,雪線附近年平均溫度-12°C左右。高峰北坡依次分部有冰川作用的極高山帶、寒凍作用的高山帶、乾燥半乾燥作用高山帶、乾燥剝蝕的中山帶、乾燥剝蝕的低山丘陵帶山帶和沖洪積傾斜平原。早在漢代,平原綠源洲帶著名的絲綢之路也稱之為"玉石之路",當時就有關於昆崙山區采玉的記載,對該地山川、氣候等現象有諸多生動描述;近代對慕士山地區的考察和描述則更為詳盡。
1984年7月25日我國科學家首次對慕士山地區進行了地貌、地質、氣象、水文、支物、植物、土壤等學科的縱使考察,取得了重大成果。
近年隨著對昆崙山地區科學考察的深入進行,登山、科考探險旅遊熱也不斷升溫,現每年均有部分國際和國內遊客前來進行登山和科考活動,並已初具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