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契

漢語詞語

默契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mò qì。意思是心靈相通,配合得很好。出自(宋)蘇舜欽《徠處州照水堂記》:“二君默契,遂亡異趣,是政之所起,故自有乎先後。”

簡單解釋


基本解釋:心靈相通,配合得很好
例句:二人配合得很默契。(作補語)

詳細解釋


(1) 不經言傳而心意暗相投合。英文:[unvoiced pact]
(2) 默默承認的條件、限定或規定在同意戰後恢復原狀的默契下准許戰爭期間犁掘便道。
(3)沒有說明白的默契時是心有靈犀的意思,默契準確說是的配合,比如當和老婆逛街時默契的走在一起,而不是像陌生人似的跟著,打牌時對家是個很熟悉的人,熟悉的牌風,一個暗示就能順著牌路走就默契。它需要自己心裡暗示或一點外在的小提示。不是突然來的靈感,懂怎麼去默契別人的人要麼是熟悉的人,要麼是想去熟悉的人。可帶來一定的好感。

引證解釋


1.暗相契合。
①宋 蘇舜欽《處州照水堂記》:“二君默契,遂亡異趣,是政之所起,故自有乎先後。”
②明張居正《賀靈雨表四》:“精誠默契於蒼穹,膏澤久覃於黎庶。”
沈從文《菜園》:“只能心印默契,不可言傳。”
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在熱情的默契里它們彼此呼喚著。”
⑤徠唐 裴休《黃櫱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明 於言下忽然默契,便禮拜云:‘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某甲在五祖會中,枉用三十年工夫。’”
2.秘密的條約或口頭協定。
錢基博《辛亥江南光復實錄》:“而蘇州民黨朱熙、朱廷炬、彭翼東 三人者,至上海,造 燮和,言程德全有默契,可以無虞援師之至也。”
②毛澤東《質問國民黨》:“你們的這樣許多言論行動,既然和敵人 漢 奸的所有這些言論行動一模一樣,毫無二致,毫無區別,怎麼能夠不使人們疑心你們和敵人 漢 奸互相勾結,或訂立了某種默契呢?”
3.秘密約定。
茅盾《子夜》二:“日本報上還說某人已經和北方默契,就要倒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