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葉蒿

白葉蒿

白葉蒿為多年生草本。主根稍明顯,側根多;根狀莖稍粗,垂直或斜向上,直徑3—8毫米,常有營養枝,具有水土保持作用。莖少數,常成叢,或單生,高40一70厘米,有縱棱;上半部分枝,長3—8(一10)厘米,向上斜展;莖、枝微被蛛絲狀柔毛。瘦果倒卵形。花果期7—10月。

形態特徵


白葉蒿
白葉蒿
植株:多年生草本。
根:主根稍明顯,側根多;根狀莖稍粗,垂直或斜向上,直徑3-8毫米,常有營養枝。
莖:莖少數,常成叢,或單生,高40-70厘米,有縱棱;上半部分枝,長3-8(-10)厘米,向上斜展;莖、枝微被蛛絲狀柔毛。
葉:葉薄紙質或紙質,上面暗綠色或灰綠色,被密或疏的蛛絲狀絨毛,並有稀疏白色腺點,背面密被灰白色蛛絲狀絨毛;莖下部葉橢圓形或長卵形,長5-8厘米,寬4-7厘米,一至二回羽狀深裂或全裂,每側有裂片3(-4)枚,裂片變化大,寬菱形、橢圓形或長圓形,每裂片再次羽狀分裂,每側具1-3枚小裂片或為淺裂齒,小裂片長0.5-1厘米,寬4-5毫米,邊不反卷,葉柄長1-2厘米,兩側偶有小型裂齒,基部具小型假託葉;中部與上部葉羽狀全裂,每側具裂片2-3(-4)枚,裂片線狀披針形、線形、橢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1-1.5厘米,寬2-3毫米,無柄;苞片葉3-5全裂或不分裂,裂片或不分裂之苞片葉線狀披針形或線形。
白葉蒿
白葉蒿
花:頭狀花序寬卵形或長圓形,直徑2.5-3.5(-4)毫米,無梗,基部常有小苞葉,在莖上部的分枝上每數枚成簇或單生,並排成密或疏鬆的穗狀花序,而在莖上半部組成狹窄,且略密集的圓錐花序;總苞片3-4層,外層總苞片略短小,卵形或狹卵形,背面綠色或帶紫紅色,被蛛絲狀毛,邊膜質,中層總苞片橢圓形或倒卵形,先端鈍,邊寬膜質,背面微背蛛絲狀柔毛,內層總苞片倒卵形,半膜質,背面近無毛;花序托小,凸起;雌花5-8朵,花冠狹管狀,檐部具2-3枚裂齒,花柱長,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端尖;兩性花6-13朵,花冠管狀,檐部及花冠上部紅褐色,花藥線形或披針形,先端附屬物尖,長三角形,基部圓鈍,花柱與花冠等長或略長於花冠,先端2叉,叉端扁,扇形,並有睫毛。
果:瘦果倒卵形。
花果期:7-10月。

生長環境


白葉蒿
白葉蒿
西南省區分佈在海拔3000-4000米地區,其餘各省區分佈在中、低海拔地區,多生於山坡、路邊、林緣、草地、河湖岸邊、礫質坡地等。蒙古、朝鮮及蘇聯(西伯利亞西部)也有。模式標本采自蒙古北部。

分佈範圍


白葉蒿
白葉蒿
產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寧夏、甘肅、青海、新疆、四川(西部)、貴州、雲南(西部)及西藏(東部)

主要價值


入葯,作“艾”(家艾)的代用品,有溫氣血、逐寒濕、止血、消炎的作用。

各地名稱


白毛蒿(東北植物檢索表),白蒿(俗稱),朝鮮艾(吉林),野艾蒿(河北),苦蒿(四川),茭蒿(內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