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條詞條名為白蒿的結果 展開
白蒿
菊科蒿屬植物
白蒿(Herba Artimisiae Sieversianae)是菊科植物大籽蒿的全草,二年生草本,高50-150cm,主根單一,狹紡錘形,莖下部稍木質化,縱棱明顯,多分枝,莖、枝被類白色微柔毛。
白蒿是一種多年生軸根小半灌木。春季返青早,生長快,3月中旬至4月開始生長,8月中旬開花,9月初結實,10月初成熟。
白蒿(茵陳)
生於海拔500-4200m的路旁、荒地、河灘、草原、干山坡或林緣等地。
白蒿(茵陳蒿)
白蒿原產歐洲。在俄羅斯、喬治亞、法國、荷蘭、匈牙利及加利福尼亞人工栽培,中國東北、華北、西北、西南及西藏等地。此外山東、江蘇等地也有栽培。
白蒿一般野生在河邊、草地、荒地,它對土壤的要求不嚴,能在多種的土壤中生長,但是種植時已選擇肥力充足、土質疏鬆、排水良好的砂壤土為宜。種植地最好向陽,有充足的光照,在種植前將土壤深翻25-30厘米,每畝施入1500-2000公斤腐熟的農家肥作為基肥,耙細整平后,做畦或起壟,同時挖好排水溝,以便排水和澆灌。
白蒿的繁殖方法是種子繁殖和分株繁殖,生產上一般使用種子繁殖,播種時間一般在2-3月,在畦面上挖溝或挖穴,將種子按1:2和細沙混合均勻后,均勻的撒入溝內或穴內,覆土澆水即可。在出苗后做好苗期管理,及時中耕除草以及間苗補苗,當幼苗生長到10-15厘米時即可進行移栽,移栽要控制株行距20-25厘米左右。
在定植一周,白蒿基本已經成活,這時要及時查看,如果沒有繼續生長或者發現死亡的植株要及時補栽。在補栽后結合中耕除草進行施肥,促進幼苗更快更好的生長,施肥要結合中耕澆水進行,這樣既能避免濃肥損害到幼苗生長,還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而中耕能疏鬆土壤,避免土壤板結,以免根系呼吸受阻,促進根系生長,能為植株吸收更多的養分,促進莖葉生長。
白蒿的主要病害是根腐病以及菌核病,根腐病顧名思義是一種危害根系的病害,一旦不及時防治,就會導致根系腐爛,從而使植株逐漸枯死,對於它要做好水分管理,雨季要及時排水,發病時可用百菌清灌根處理。而菌核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感染力較強,對於它可在發病初期,噴灑波爾多液防治。效果較好。蟲害主要有地老虎、蚜蟲等,危害植株的葉片、根系以及幼嫩部位,嚴重時會在短時間內將植株啃食乾淨,可用敵百蟲、樂果乳、敵敵畏等藥劑噴殺。
白蒿
有清熱利濕;涼血止血的功效,久服輕身益氣耐老、面白長年。還可治療風濕寒熱邪氣,熱結黃疸等疾病。治通身發黃、小便不利、降低頭熱,去伏瘕、通關節、去滯熱、傷寒等。
嫩莖葉可供食用。
本植物的綠色部分含一種倍半萜烯類白蒿寧,地上部分又含白蒿素、洋艾內酯和洋艾素。干植物含生物鹼0.12~0.2%、焦性兒茶酚糅質0.499%、黃酮類0.831%、內酯類,及微量的呋喃香豆精,此外,又含芸香甙、異槲皮甙。
地上部分含一第列的倍半萜類衍生物,內有:白蒿素(sieversin),4-羥基-8-乙醯氧基-8-乙醯氧基-1(2),9(10)-愈創木二烯-6,12-內酯[4-hydroxy-8-acetoxyguaia-1(2),9(10)-dien-6,12-olede],洋艾內酯(artabsin),洋艾內酯(artabsin),洋艾素(sbsinthin),白蒿寧(siev-ersinin),11-表洋艾素(11-epiabsinthin),11,10,11-表洋艾素(11,10,11-epiabsinthin),10,11-表洋艾素(10,11-epiab-sinthin),大籽蒿素(artesiversin),11α-二氫墨西哥蒿素B(2β-hydroxy-8-desoxy-11α,13-dihydroxrupicolinB),11α,13-二氫漢菲林[11α,13-dihydro-4(2)-hanphyllin],異戊酸,-(8-異戊醯氧基)橙花醇酯(8-isovaleryoxy-nerylisovalerate),2α,3α-環氧-11α,13-二氫去氫木香內酯(2α,13-dihydrodeth-drocostrslactone),大牻牛兒烯(dermacetene)D,右旋薑黃烯(cur-cumene),異戊酸橙花醇酯(nerylisovalerate),4-去羥亞菊素(4-de-hydroxyajadin,ludartin),安洋艾素(anabsinthin),球花母菊素(globicin),蘭香油薁(chamazulene),蘭香油精(chamazuleno-gen),蒿萜內酯(artemolin)等。還含木脂體類分合物:芝麻素(sesamin),e,a-阿斯漢亭(e,a-ashantin),e,e-蒿脂麻木質體(e,e-sesartemin),鵝掌楸樹脂醇B二甲醚(yangambin,O,O-dimethyllirioresinolB),鵝掌楸樹脂醇A二甲醚(epiyangambin,O,O-dimethyllirioresinolA)。又含黃酮類化合物:艾黃素(artemisetin),獵眼草黃素(chrysosplenetin),芸香甙(rutin),異槲皮甙(isoquercetrin)以及馬栗樹皮素(esculetin),咖啡酸(caf-feicacid)和具有抗炎作用的精油(essentialoil)等。
傳說
傳說華佗給一黃癆病人治病,苦無良藥,無法治癒。過了一段時間,華佗發現病人突然好了,急忙問他吃了什麼葯?他說吃了一種綠茵茵的野草。華佗一看是青蒿,便到地里採集了一些,給其他黃癆病人試服,但試了幾次,均無效果。華佗又去問已痊癒的病人吃的是幾月的蒿子,他說三月里的。華佗醒悟到,春三月陽氣上升,百草發芽,也許三月蒿子有藥力。第二年春天,華佗又採集了許多三月間的青蒿,給黃癆病人們服用,果然吃一個好一個,但過了三月青蒿卻又沒有功效了。為摸清青蒿的藥性,第三年,華佗又把根、莖、葉進行分類試驗。臨床實踐證明,只有幼嫩的莖葉可以入葯治病,並取名“茵陳”。這就是“華佗三試青蒿草“的傳說。他還編歌供後人借鑒:“三月茵陳四月蒿,傳於後人切記牢。三月茵陳治黃癆,四月青蒿當柴燒。”。
以下植物的異名為白蒿:
茵陳蒿的俗名亦為白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