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垛鄉
白垛鄉
白垛鄉,隸屬於貴州省施秉縣,位於施秉縣東北部,距縣城約18公里,全鄉國土面積196.43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10101畝,其中田5910畝,土4191畝。平均海拔1100米,年平均氣溫18攝氏度,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左右。全鄉轄8個行政村,85個村民組共9044人。居住著漢、苗、侗、彝等民族,以漢族居多。轄區內有初級中學一所,村級小學9所。
1949年11月,施秉縣接管除施秉六合鄉以外的全部地區,將各鄉均劃為區。白垛鄉、半河鄉為“鳳儀”區。1950年3月,將全縣9個區並為城關、雙井、紫荊3個區級人民政府,白垛鄉屬城關區所轄。同年底,鄉以下廢除原舊政權遺留下來的保甲制度,建立行政村。1953年4月,縣內改建為第一區、第二區、第三區3個區公所。白垛鄉為第一區公所所轄,稱白垛鄉人民政府。1955年4月改建為白垛鄉人民委員會。1958年9月建立紅旗二人民公社(駐白垛)。1962年復置縣制后,成立了白垛鄉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1969年2月撤銷區級設置后,白垛與半河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合併,改稱向陽公社。1984年3月撤銷公社設置,建立鄉人民政府,將原來的向陽公社拆分為白垛鄉人民政府和半河鄉人民政府。白垛鄉人民政府轄白垛村、大慶村、王家村、谷定村4個行政村,36個村民小組。1992年撤區並鄉,將白垛鄉、半河鄉合併為白垛鄉,轄白垛、大慶、王家、谷定、石家灣、半河、新光、勝溪8個行政村,85個村民小組。2005年,白垛村與大慶村合併為白垛村,現白垛鄉轄7個行政村。
鄉域內空氣清新濕潤,森林覆蓋面積6233.3公頃,覆蓋5個行政村62個村民組。2003年全鄉完成荒山造林2285畝,完成退耕還林還草645畝,共建沼氣池246口;鄉內氣候適宜種植多種中藥材,以天麻、太子參為主的中藥材種植已初見成效;金秋梨、大板栗等經濟林已達1000多畝。
白垛鄉山塘、水庫、河流資源豐富。有全縣第二大知名的黑塘水庫;有被譽為高原明珠的舞陽河風景名勝區十大景區之一的黑衝風景區。轄區內還蘊藏著豐富的硅、重晶石等礦產資源。
白垛鄉黨委、政府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圍繞“優化三大結構,築牢兩個基礎,穩定一個產業”的“321”發展思路(即:優化種植、養殖和旅遊產業結構;築牢小城鎮建設和農村水、路、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兩個基礎;穩定烤煙支柱產業),狠抓兩個文明建設,經濟社會不斷持續、穩步、健康發展。2011年全鄉國民生產總值達4500萬元,糧食總產量5870噸,財政總收入約414.9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約3225元。
全鄉糧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洋芋、紅薯等,經濟作物以烤煙、油菜為主,年產糧食5100多噸,種植烤煙1萬畝以上。2003年全鄉農業總產值1508萬元,糧食產量5124噸;人均純收入1390元,人均佔有糧食610公斤;財政總收入171.38萬元,其中農業稅(減免后)21.17萬元,農業特產稅150.824萬元,烤煙特產稅149.3萬元,其他稅收0.97萬元。2003年全鄉大牲畜存欄3581頭(匹),出欄505頭(匹);山羊存欄1053隻,出欄214隻,全鄉肉類產品總產量達580噸。
白垛鄉黑沖自然風景區
地貌特點表現為:岩層裸露、切割強烈、地形破碎,出現了峽谷、峰叢、窄巷、卡門、懸崖、絕壁、沖坑、深潭等壯麗奇景,構成了千山萬壑的岩溶地貌景觀。主要景點有:轎頂山、大駱迦、小駱迦、大岩方、外雲台等,面積約65平方公里。黑沖曾是紅軍戰鬥過的地方,有紅六軍團戰鬥遺址,今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1年8月,鄉第七次黨代會提出了今後五年工作的指導思想是:高舉發展、團結、奮鬥旗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加速發展、加快轉型、奮力趕超、推動跨越主基調,按照縣委、縣政府“工業強縣、城鎮帶縣、旅遊活縣、農業穩縣”戰略,全面實施“產業推動、旅遊拉動、黨建促動”發展思路,按照“圍繞中心、打造環境,調整結構、強化農業,富民惠民、構築和諧,創新舉措、加快發展”的思路和“建一流班子,帶一流隊伍,創一流業績”的基本要求,堅持以人為本,進一步強化幹部隊伍建設,完善鄉村兩級幹部考核與管理機制,全力維護社會穩定和公平,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面實現白垛經濟社會與各項事業的和諧發展。
今後五年,白垛鄉將圍繞“223”工作思路狠抓各項工作:突出兩大任務,築牢兩個基礎,做大做強三大產業。即突出景區生態保護和加快改善民生兩大任務,築牢農村水、電、路和小城鎮建設兩個基礎,努力做大做強烤煙、果品、中藥材三大產業。
今後五年工作的主要奮鬥目標是:全鄉國民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5%,到2016年達到2億元以上;財政收入超過600萬元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2%左右;農村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以內;農村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初中生在校鞏固率達99%以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覆蓋率達100%,農村人口參合率達98%以上;努力實現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全覆蓋;100%的村級黨組織達到“五好”創建標準,廣大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和創業帶富能力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過上更加殷實富裕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