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61條詞條名為李波的結果 展開

李波

武警新疆總隊戰士

徠李波,男,漢族,1994年6月生,中國共產黨員,高中學歷,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總隊某支隊1大隊2中隊班長。

第20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

人物事迹


絕地反擊,最終勇者制勝。李波用鮮血證明——
即便倒下也要保持戰鬥姿勢
天幕如墨,冷風嗖嗖。連續執勤十多個小時的李波雖有點疲憊,但始終保持著高度戒備。對講機里突然傳來處置幾名暴徒行兇的命令。
巡邏車立刻向事發地疾馳。作為組長的李波邊帶領5名戰友整理裝具,邊安排部署處置方法,僅用35秒就到了現場。
車未停穩,李波率先跳下車,現場的情況比想象的複雜得多,幾個燃燒瓶冒著滾滾濃煙,一片狼藉……
李波剛衝過去,一名暴徒向李波投來兩個燃燒瓶。李波躲過襲擊后鳴槍警告,暴徒不僅沒有停止,反而揮刀向他撲來,眼疾手快的李波和戰友協力將其制服。
戰鬥異常激烈。李波在向前搜索時,一個黑影揮舞著大刀突然從停放的車輛後面撲來,李波側身一躲,刀尖繞過頭頂,劃破左臂。李波向右後斜跑尋找戰機,剎那間,兇殘的暴徒衝到李波跟前揮刀便砍,在李波左臉上劃開一道10厘米長的口子,頓時血流如注。暴徒再次舉刀,李波本能地兩腿一蹬,就勢一滾,再次扣動扳機……暴徒倒地了,但李波因流血過多昏了過去。
事後有人問李波:“是什麼力量讓你在身負重傷的情況下,仍跟暴徒殊死搏鬥?”“是本能。狹路相逢勇者勝。平時練出本事、練出血性,戰場上就是這個反應。”李波的回答引起了廣大官兵的共鳴。
官兵們在讚歎李波有軍人樣子的同時,紛紛講述李波心繫戰場,矢志精武的感人故事。指導員邢曉輝說:“李波的優點是好勝心強,而缺點是太好強,甭管和誰他都要比一比,幾乎到了瘋狂的程度。”
一次次被強手擊倒,又一次次爬起來繼續挑戰,最令李波興奮的是向高手叫板。他和老兵比體能,和排長比擒敵,和中隊長比射擊……剛開始時,比賽的結果雖然基本是以李波落敗而告終,但他屢敗屢戰,一次不行就兩次,兩次不行就三次,直到戰勝對手為止。
和李徠波一起執勤的戰友都清楚,李波一上巡邏車就研究執勤地圖。有人曾嘲笑他:“你一個小兵,干好分內的事就行了,兵力部署那是指揮員的事。”李波卻堅定地回答:“是戰士,就要謀打仗。戰場上每個人的行動都關係成敗,小兵的責任更重。”
一次次迎著明晃晃的刀鋒前出,一次次向著艱險衝鋒……在反恐戰場,李波以勇敢頑強、不怕犧牲的血性之軀,完成了士兵向英雄的升華。入伍兩年多,他先後完成了30餘次急難險重任務,抓獲犯罪分子50餘人。
身負重傷,依然緊握鋼槍。李波用生命踐行——
寧可丟命也要保住手中武器
“當了這麼多年醫生,我還是第一次見一個人在生命垂危時,把槍看得比命還重,確實令人佩服。”莎車縣人民醫院醫生洪月陽提起李波受傷送到醫院時的情景,充滿了敬佩之情。
洪月陽醫生感慨地告訴記者,那天晚上李波被送來時,滿臉鮮血,傷勢很重已昏迷,但他的雙手卻死死抱著自己的鋼槍。“我在給他治療時,沒想到他把槍抱得更緊了。他盯著我問,我的戰友在哪裡,必須先把槍親手交給他!”
幾番勸說無果后,醫生只好聯繫到李波的戰友鄭智。看到熟悉的戰友,李波終於鬆開了緊握鋼槍的雙手。他把槍交到鄭智手裡后,反覆叮囑,槍里有子彈,先驗槍。看著鄭智驗槍完畢后,李波才鬆了一口氣。
洪月陽稱讚:“生死關頭,我們看到了革命戰士鐵一般的作風紀律。”
“將作風紀律養成融入血液並形成本能反應,靠的不是一時一事的激情迸發,而是日復一日、千磨萬擊的堅持與沉澱。”走進李波所在的中隊,中隊長呂知根的一番話讓記者對李波拚死護槍的行為有了更深的思考。
在李波日記本的扉頁上,他寫下這樣幾行小詩:“‘第二生命’是我槍,形影不離入夢鄉,苦練本領同巡邏,艱辛歡笑共品嘗。風裡雨里情誼長,血里火里捷報揚,打不爛來拆不開,無聲戰友好兒郎。”話雖質樸,卻勝在情真。在他眼裡,手中的鋼槍已不只是冰冷的武器,而是值得用生命守護的夥伴和戰友。
採訪時,恰逢中隊正在組織例行勤務交接。十幾名戰士手握鋼槍、昂首挺立,在領班員下達完執勤要求后,所有人齊聲高誦槍械使用要訣和槍械使用紀律。“每天如此嗎?”記者問戰士。“每天如此,每次出勤都如此。槍械使用要訣和槍械使用紀律必須爛熟於心,才能在戰場上化為行動。”
在這裡,嚴格的作風養成絕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或是一種形式,它已滲透到官兵學習訓練生活的一點一滴細節之中。每天擦槍驗槍,一個環節不落;每天隊列集合,幹部再三強調執勤紀律,特別是槍械使用紀律;每逢執行任務,官兵高呼作戰紀律和作戰號令。
在這個英雄輩出的中隊里,李波並不是最優秀的,但他在生死瞬間迸發出的血性與豪情,恰恰最能體現遵紀守法已融入每名戰士血液中。
歷經生死,讀懂戰友情深。李波用行動詮釋——
即使流血也要保護親密戰友
觀看李波和暴徒殊死搏鬥的視頻時,大家發現一個細節:李波在運動中與暴徒拉開了距離,他的槍口已經對準了暴徒,但遲遲沒有扣動扳機!
“如果果斷開槍,暴徒就不可能把你砍傷,為什麼要放棄這個保護自己的絕佳機會?”面對大家的質疑,李波淡定地說:“本想開槍的,但我看到暴徒身後有兩名趕來增援的戰友。
“就算開槍,也不一定會誤傷戰友。”有人不解地問李波。
“哪怕有一絲誤傷的可能,我也不會開槍。”李波的態度斬釘截鐵,“上了戰場,戰友就要同生共死。哪能為了自己,把戰友置於險境。”
經歷了一次次戰場洗禮后,李波對第一次參加戰鬥時班長說過的那句話有了更深刻的體會:“什麼是戰友,戰友就是在戰場上可以把後背交給他的人!”
在李波所在的十三中隊,這絕不是一個空洞的概念,而是用鮮血凝築的真情:遇有戰鬥任務,永遠是老兵沖在最前頭,把新兵保護在身後;部隊徒步行軍,永遠是老兵走在排頭排尾偵察警戒,新兵在隊列中間跟著老兵學;面對榮譽進步,永遠是老兵大大咧咧地把它讓給新兵,而面對危急險情,才有老兵衝鋒的“特權”。
身處這樣的集體中,李波耳濡目染,更深層次地讀得戰友情深。當新兵時,他走在隊列中間,被老兵護在身後;如今,他已成為那個沖在前頭、頂在排頭的老兵。
有過同生共死的慷慨豪情,李波也更珍惜平時點點滴滴的感情流淌。他細心地關心著身邊的每一個戰友,幫他們排憂解難,和他們共同成長。
在南疆部隊提起李波,大家都有講不完的故事。戰士李曉軍感動地說:“李波家在農村並不寬裕,今年1月,他得知我父親摔傷的消息后,主動拿出2000元錢以我的名義寄回我家,幫我父母渡過了難關。”兩年多來,李波先後幫助17名戰友走出困境,幫教轉化了6名“刺頭兵”。
三年軍旅生涯,李波從一個不諳世事、幼稚衝動的社會青年,慢慢成長為新兵的好兄長、班長的好幫手,更成了能打勝仗的“反恐勇士”。

人物榮譽


張春賢等領導與“反恐勇士”李波合影留念
張春賢等領導與“反恐勇士”李波合影留念
2015年7月19日,武警部隊授予李波“反恐勇士”榮譽稱號命名大會在烏魯木齊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春賢出席大會並講話。武警部隊政治委員孫思敬向李波頒授了“反恐勇士”榮譽稱號證書和勳章。
2016年5月,榮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