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真如禪寺的結果 展開

真如禪寺

江蘇省宿遷市項王故里

真如禪寺位於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幸福南路。是陝西法門寺下院,前身為宿遷壽聖禪林(俗稱南大寺),是蘇北地區規模較大的佛教寺廟。始建於元大德年(公元1300年),由僧人紹清創建,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僧人善祥進行了第一次大規模修繕,天順八年(公元1464年)僧人智兆進行了又一次重修,使寺廟漸成規模。

該寺總佔地78.6畝,其中建設用地45畝。2001年9月正式奠基恢復重建,2005年7月,山門殿、玉佛殿、大雄寶殿等主要建築基本完工。因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規模宏大的廟宇建築、一代高僧凈一法師的無上願力,使該寺自重建以來,便位列蘇北名寺行列。

基本簡介


真如禪寺
真如禪寺
真如禪寺古稱壽聖禪寺,俗稱南大寺,始建於元大德四年(公元1300年),由僧人紹清創建。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僧人善祥進行了第一次大規模修繕,天順八年(公元1464年)僧人智兆進行了又一次重修,使寺廟漸成規模。壽聖禪寺山門寬敞,二進院為羅漢殿,四周飛檐翼蔽,壁間嵌有元、明碑刻;三進院為大雄寶殿,後進院為藏經樓。整體建築氣勢恢弘。后毀於戰火,災荒不斷,香火日衰。解放后僅剩25間廟舍,因年久失修而於1976年被全部拆除,唯余銀杏古樹一株作為“古樹名木”而保留下來,此樹現仍枝葉繁茂地生長於項里大酒店院內。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和社會得到飛速發展,原寺中僧人、一代高僧、原西安法門寺方丈凈一法師及廣大信眾和居士多次提出申請,表達了恢復重建這座古寺的熱切願望,並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在宿城區委、區政府、宿遷市委統戰部、市民族宗教事務局的積極努力下,真如禪寺重建工程於2001年6月經市委、市政府批准立項,2001年9月25日舉行奠基,並由凈一法師親自題字,更名為真如禪寺。工程建設期間,凈一法師不幸於2002年6月13日在法門寺圓寂。
新建真如禪寺主體規劃為4座,一進為山門殿,二進玉佛殿,三進大雄寶殿,四進藏經樓;整體恢復重建工程佔地一百餘畝,規劃建築面積45畝,包括大雄寶殿、玉佛殿、藏經樓、齋堂、鐘鼓樓、寶塔、方丈院、水上觀音等建築,總投資約4500萬元。其中一期工程玉佛殿率先建成,於公元2002年10月20日(農曆九月十五日)舉行開光及凈一法師靈骨塔奠基儀式。二期工程包括大雄寶殿、前山門殿及後山門等工程基本完工,其中大雄寶殿建築面積1700平方米。三期工程包括藏經樓、鐘鼓樓、寶塔、水上觀音等建築,計劃2007年全部完工。
真如禪寺建築工程由湖北大冶殷祖園林古典建築公司承建,建築風格為仿明清式,主體建築飛檐拱柱,琉璃金頂,迴廊畫棟,富麗堂煌;整體構造布局精巧,結構謹嚴,莊嚴古樸,氣勢非凡。屆時,這座古寺名剎又將重現於項王故里
寺內方丈釋凈一生於1922年農曆9月9日,俗名張家訓,宿遷礦山人,生前為中國佛教協會理事、陝西佛教協會會長、陝西法門寺方丈。19歲時出家宿遷壽聖禪寺,1945年在南京寶華山受戒,隨住鎮江金山寺修習禪觀,又住揚州高旻寺,親近當代高僧來果禪師。1948年住廣東乳源縣雲門寺,親近禪宗泰斗虛雲老和尚,得法門之心要,1984年與澄觀老和尚共同接管西安法門寺,1986年4月8日,在廣東丹霞山別寺本煥老和尚處接法,為臨濟宗第四十五代傳人,1998年農曆10月1日榮任法門寺方丈,2002年7月22日12時15分在法門寺圓寂。恢復重建壽聖禪寺,是凈一法師一生的夙願。
在市委、市政府的關懷支持下,在宿城區委、區政府、宿遷市委統戰部、市民族宗教事務局的積極努力下,壽聖禪寺重建工程於2001年6月經市人民政府批准立項,並根據凈一法師提議,將壽聖禪寺更名為真如禪寺,並親自籌建200萬元啟動資金,於2001年9月25日舉行奠基。

重建工程


真如禪寺
真如禪寺
壽聖禪林重建工程於2001年6月經市人民政府批准立項,根據凈一法師提議,重建后的壽聖禪林將更名為真如禪寺,列法門寺下院,並親任首任方丈。當時,凈一法師已身患重病,但為了真如禪寺建設,仍多方奔走,籌集200萬元啟動資金,抱病參加了於2001年9月25日舉行的真如禪寺奠基儀式。寺院依照壽聖禪林原建設格局,按皇家寺院設計建造,仿明、清風格,主體建築均為歇山頂,飛檐拱柱,兩層房檐四角上翹,琉璃金頂,棟樑以龍紋、祥雲、花草彩飾。整體建築富麗堂皇、雄偉壯觀,總體規劃為四進院。一進玉佛殿,二進大雄寶殿,三進藏經樓,四進為寶塔及寺院配套用房;另外還有水上建築部分,包括亭台樓閣、曲橋假山、水上觀音等。建設格局整體布局精巧,結構謹嚴,莊嚴古樸,氣勢非凡,前部建築空曠開闊,後部建築密體交錯。院前廣場兩側各矗立一座雙檐石亭,東亭內立真如禪寺重建碑誌,西亭內立元朝宿遷三皇廟創建兩廡碑刻。高大的山門面闊三間,進深兩間。進入山門,別具匠心的鐘樓和鼓樓矗立於玉佛殿東西兩側,二進院主體建築大雄寶殿,該建築面闊七間,進深三間,四周迴廊相繞,其前東西偏殿分別是觀音殿和地藏殿。三進院為僧房,並預留了藏經樓和寶塔的建設用地。寺院主體建築中軸線以東是大面積放生池,清澈的池水映照著紅牆黃瓦,使寺院顯得格外壯美。池水南端規劃建造水上觀音雕像和曲橋,池北端假山上修有白塔,塔內安放著凈一法師靈骨。
該寺重建用地由宿城區人民政府無償提供,總佔地78.6畝,其中建設用地45畝。寺院依照壽聖禪寺原建設格局,吸收部分全國著名寺廟建設成果,總體規劃為4座,一進玉佛殿,二進大雄寶殿,三進藏經樓,四進為寶塔及寺院配套用房;另外還有水上建築部分,包括亭台樓閣、曲橋假山、水上觀音等,建設總投資約4500萬元。
工程建設過程中,受到省、市有關領導熱切關注,江蘇省宗教局領導多次來工地視察,對其設計方案、建設規模及施工質量,給予充分肯定,認為是蘇北平原規模較大的寺廟之一。
其中一期工程玉佛殿率先建成,並於公元2002年10月20日(農曆九月十五日)舉行開光及凈一法師靈骨塔奠基儀式。整體建設工程預計2004年底全面竣工。屆時,這座古寺名剎又將重現於項王故里,並以其蘇北地區規模較大的寺廟之地位,將成為江蘇省重點寺廟,真如禪寺的恢復重建對滿足該市及來宿投資興業的廣大信眾過宗教生活、弘揚佛教文化、發展旅遊事業,促進該市兩個文明建設必將產生極大的推動作用。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和社會得到飛速發展,原寺中僧人、一代高僧、原西安法門寺方丈凈一法師及廣大信眾和居士多次提出申請,表達了恢復重建這座古寺的熱切願望,並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真如禪寺重建工程於2001年6月經市委、市政府批准立項,2001年9月25日舉行奠基,並由凈一法師親自題字,更名為真如禪寺。工程建設期間,凈一法師不幸於2002年6月13日在法門寺圓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