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巴松的結果 展開

巴松

芸香科草藥

巴松,芸香科草藥。產廣東西南部、海南、廣西合浦至東興一帶、雲南東南部。樹高1-3米,花有令人不甚愉快的香氣,根的內皮淡茶褐色,嚼之有粘膠質液,味苦。

基本信息


【拼音名】 Dà Guǎn
【別名】野黃皮、白骨走馬、雞卵黃、山黃皮
【來源】芸香科 大管Micromelum falcatum (Lour.) Tanaka,以 根、葉入葯。
【生境分佈】廣東、廣西。
【性味】苦、辛,溫。
【功能主治】散瘀行氣,止痛,活血。主治毒蛇咬傷,胸痹,跌打扭傷。
【用法用量】根3~5錢,葉2~4錢,水煎服。

形態特徵


巴松[芸香科草藥]
巴松[芸香科草藥]
樹高1-3米。小枝、葉柄及花序軸均被長直毛,小葉背面被毛較密,成長葉僅葉脈被毛,很少幾無毛。羽狀複葉,有小葉5-11片,小葉片互生,小葉柄長3-7毫米,小葉片鐮刀狀披針形,位於葉軸下部的有時為卵形,長4-9厘米,寬2-4厘米,頂部彎斜的長漸尖,基部一側圓,另一側偏斜,兩側甚不對稱,葉緣鋸齒狀或波浪狀,側脈每邊5-7條,與中脈夾成銳角斜向上伸展至幾達葉緣,干后常微凹陷,花序頂生,多花,花白色,花蕾圓或橢圓形;花萼淺杯狀,萼裂片闊三角形,長不及1毫米;花瓣長圓形,長約4毫米,外面被直毛,盛花時反卷;雄蕊10枚,長短相間,長的約與花瓣等長,另5枚約與子房等高;花柱圓柱狀,比子房長,子房密被長直毛,柱頭頭狀,花盤細小。漿果橢圓形或倒卵形,長8-10毫米,厚7-9毫米,成熟過程中由綠色轉橙黃、最後硃紅色,果皮散生透明油點,有種子1或2粒。花蕾期10-12月,盛花期1-4月,果期6-8月。

產地生境


產廣東西南部、海南、廣西合浦至東興一帶、雲南東南部。生於平地至海拔500米山地,常見於陽光充足的灌木叢中或陰生林中,樹邊及路旁也有。越南、寮國、柬埔寨、泰國也有。
花有令人不甚愉快的香氣。果序上的果因成熟程度不同,有綠色的、橙色的、硃紅色的同時存在。

藥用價值


根的內皮淡茶褐色,嚼之有粘膠質液,味苦。根、葉用作草藥。性涼。行氣,散瘀,活血。治跌打扭傷(用根浸酒外擦)、胸痹(用根〕、感冒(用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