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黃皮

芸香科山黃皮屬植物

山黃皮,中藥材名。本品為芸香科植物假黃皮樹的枝葉。夏、秋採收。功能主治為:①《陸川本草》:接骨,散瘀,祛風濕。治跌打骨折,損傷腫痛,風濕骨痛。②《雲南中草藥選》:疏風解表,行氣止痛,截瘧,殺蟲。治上感,流感,瘧疾,腹痛。

物種簡介


本品為芸香科植物假黃皮樹的枝葉。夏、秋採收。

形態特徵


灌木屬小喬木,高1~6米。枝、葉、花柄通常被毛,有刺激氣味。單數羽狀複葉;小葉通常21~27片,卵形、披針形或為長圓狀披針形,長2~8厘米,寬1~2.5厘米,先端急尖,有時較鈍,基部鈍斜或近圓形,邊緣有小圓齒或不明顯,兩面被毛或僅脈上被毛。聚傘圓錐花序頂生;苞片常成對而細小;萼片4;花瓣4,白色,倒卵形或近卵形,長2.5~3毫米,無毛;雄蕊8,不等長;子房3~4室,被直出的長毛,花柱粗短。漿果卵形至橢圓形,淡紅色或朱黃色;種子1-2粒。花期3~4月。果期7~9月。

分佈範圍


分佈在福建、廣東、廣西、雲南、台灣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曠野。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浸酒或研末為散。外用:酒服服。

化學成份

山黃皮根中含有去甲齒葉黃皮素(nordenta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