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冢製藥有限公司

中國醫藥行業合資企業

中國大冢製藥有限公司是由中國醫藥工業公司和日本大冢製藥株式會社於1981年共同投資興建的中日兩國間第一家合資製藥企業,也是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製藥企業·是國內通過國家GMP認證的第一批企業。

發展歷程


成立背景

70年代末期中華大地撥亂反正、方興未艾,改革開放剛剛開始,中外合資還是新鮮事物,在那個歷史條件下,歷時6年在中日兩國有識之士的努力下,中國大冢製藥有限公司起航了。

成立歷程

1978年經日本大陸貿易公司本間慶藏先生介紹,日本大冢製藥株式會社與國家醫藥管理總局開始洽談關於輸液技術交流與合資建廠問題。1980年8月2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大冢製藥有限公司成立合同簽字儀式上,林棟和大冢明彥分別代表中日雙方簽暑了《合資經營中國大冢製藥有限公司合同書》、《技術合作合同》和《中國大冢製藥有限公司章程》三份文件。1981年2月28日公司首屆董事會在中國天津召開。1983年6月8日公司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經濟貿易部的批准證書,1984年1月23日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天津海關《保稅工廠登記證書》,1月26日中國大冢製藥有限公司舉行職工入司儀式,當時公司共有職工182名。5月17日中國大冢製藥有限公司舉行開業典禮。1984年5月28日公司銷售出第一批10%葡萄糖注射液45000瓶。中國大冢製藥有限公司COP商標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註冊證。1985年1月10日公司第一批大輸液產品返銷日本。從此中國製藥企業走向合作、發展、國際化的道路,中國大冢製藥有限公司作為排頭兵在行業發展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筆。
中國大冢製藥有限公司
中國大冢製藥有限公司

成立故事

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確立了實行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從此,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醫藥行業在國際合作方面是走在比較前面的行業,特別是生產型企業開放得比較早。改革初期,前後成立了5家合資製藥企業:中日合資的天津中國大冢、中美合資的上海施貴寶、中瑞合資的無錫華瑞、中比合資的西安楊森及華納(蘇州膠囊)。這5家醫藥行業的合資試點企業可謂是首食“螃蟹”者。作為這第一批企業中的第一個,中國大冢的建成更是一個艱難的過程。
“當年做合資所碰到的困難在今天看來是不容易理解的。”當時在國家醫藥管理局外事局負責國際技術交流工作的唐韻琪回憶起往事有很多感慨。
什麼都是第一次!剛剛開始改革開放,經濟活動所必需的法律尚處於探索和完善階段,在碰到沒有法律依據可循的時候就只能把問題上交中央有關部門進行協調和解決。
據唐韻琪回憶,在與日方開始接觸、有合資建廠想法的時候,中國第一部《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尚未頒布,無法可依。儘管有法律專家、經濟專家,但一般都缺乏國際交流合作的實際操作經驗。同時,由於歷史原因,改革初期與日本接觸承擔的壓力更是特別大。
幸運的是,《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在1979年7月頒布了,法律明文允許:“公司、企業和其它經濟組織或個人,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則,經中國政府批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同中國的公司、企業或其它經濟組織共同舉辦合營企業。”
中日間的合作經過了多輪談判磋商,1980年2月,國家醫藥管理局和天津市革命委員會向國家計劃委員會和外商投資管理委員會提出合資計劃。同年,正式簽約,拉開了合資的序幕。第二年,中國大冢製藥有限公司在天津成立。時任國家醫藥管理局外事辦公室主任的林棟兼任中國大冢製藥有限公司董事長。這種既是政府官員又是企業經營者的存在,如今看來很奇怪,也難於理解,但它是當時政治背景下的特殊產物。
“第一代醫藥代表”的問世
中國大冢成立初期大輸液產品的銷售情況極為不佳,倉庫積壓。彼時,中國大冢決定成立經營科,由1名日方科長、1名內勤和8名外勤推銷員組成。8名外勤推銷員分別是北京醫科大學中國醫科大學瀋陽藥學院等院校畢業的大學生。這是一個從日資企業舶來的科室,而這8名外勤推銷員也成為了中國第一代的“醫藥代表”,他們的名片上印的頭銜是“銷售工程師”。
當時中國大冢的產品要經過20多個環節才能最終被患者使用。成立經營科的最初目的,就是為了減少這些環節,讓產品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傳達出去。銷售工程師的工作就是醫藥情報員及推銷員,並負責一部分銷售渠道疏通工作。現在看來極其常見的營銷手法在當時卻是前所未有的,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當時,醫藥代表的職責是在醫院中為醫生講解從國外引進的新葯的使用方法。許多醫藥行業內的最新信息,都是經由醫藥代表傳播的。專業的醫藥代表推動了許多特效藥和自主創新葯在臨床中使用,也使醫院與製藥企業之間產生了良性互動。

社會責任


可以說,從合資建廠那一天起,中國大冢一直引領著我國輸液技術的發展,開創了中國安全輸液的歷史。
1984年,中國大冢建成投產,首次將PP塑瓶輸液引入中國,生產出我國第一批塑瓶輸液;
2000年,引進聚丙烯共擠膜軟袋輸液,實現制袋、罐裝一體化全密閉生產;
2004年,在國內首家引入塑料安瓿包裝小針,大大減少玻璃瓶在使用中的安全隱患;
21世紀初,在國內首次引入外包裝上雙色印刷技術;
在雙色印刷技術基礎上又引進套色印刷技術,增加產品在臨床使用中的識別性,減少給葯差錯。

公司業務


許可項目:藥品生產;藥品委託生產;藥品批發;藥品零售;食品生產;食品
中國大冢製藥有限公司
中國大冢製藥有限公司
經營;食品網際網路銷售;藥品網際網路信息服務;貨物進出口;技術進出口;第二類醫療器械生產;第三類醫療器械生產;第三類醫療器械經營;檢驗檢測服務。(依法須經批准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具體經營項目以相關部門批准文件或許可證件為準)一般項目:第一類醫療器械生產;第一類醫療器械銷售;第二類醫療器械銷售;醫院研究和試驗發展(人體幹細胞、基因診斷與治療技術開發和應用除外);健康諮詢服務(不含診療服務);技術服務、技術開發、技術諮詢、技術交流、技術轉讓、技術推廣;軟體開發;信息技術諮詢服務;計算機軟硬體及輔助設備批發;計算機軟硬體及輔助設備零售。(不得投資《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中禁止外商投資的領域)(除依法須經批准的項目外,憑營業執照依法自主開展經營活動)

公司文化


公司宗旨
“為人類的健康不斷提供最新、最優質的產品”。
公司理念
“信賴、人和、創新”。

文化建設

綜合文體活動中心:於2001年10月13日竣工剪綵,同時正式向職工和家屬全面開放。文體活動中心是中國大冢近幾年來隨著企業經濟效益穩步增長,在不斷擴大生產的同時為同行業、本企業職工做的有意義的一件實事。中國大冢具有良好的企業文化基礎,活動中心的建立必將促進職工整體素質的提高,企業文化也將更日趨成熟,從而形成一股強大的生產力來催動企業的建設和發展。文體中心包括一片碧綠、標準的足球場、紅綠白相間的標準的籃球場、網球場、和排球場,室內包括桌球室、乒乓球室、電子飛鏢和沙弧球室,還有一間閱覽室“三辻書屋”。
“中國大冢”報:是公司內部刊物,目的為“宣傳企業、傳遞信息,溝通感情、展示才華”。刊物從編輯、修訂、排版全部由企業員工自行策劃完成。
文體節:公司非常重視企業員工的文化建設。建立了各種群眾組織和文化體育隊伍,定期開展豐富多彩的業餘文體活動,從90年代初每兩年舉辦一屆文化體育節,激發了員工的進取心,增強了企業的凝聚力。

公司規模


註冊資金16200萬元人民幣,公司員工人數900人,工廠所在地天津市西青區南河鎮津文公路西,佔地面積103308平方米,建築面積45590平方米,生產品種注射劑、片劑、滴眼劑等,年產封閉式大輸液四千萬瓶(袋)、片劑7000萬片和滴眼劑500萬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