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邁中學

澄邁中學

澄邁中學(ChengmaiMiddleSchool),坐落於海南省澄邁縣。學校是由澄邁縣教科局主管的一所公辦中學、海南省一級中學。

學校前身是創建於1885年的金江書院;其後歷經金江遊藝學堂、金江高等小學堂、澄邁縣初級中學、瓊崖西路聯合中學、七一中學;1974年,更名為“澄邁中學”;2015年2月,學校被授予“省一級(甲等)學校”。

據2020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佔地面積135314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53175平方米;有教學班83個,學生人數4178人;有教師329人。

學校簡介


學校的前身是“金江書院”。書院始建於清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光緒十三年建成第一批院宇,后因儋臨客匪猖亂而停工。光緒十七年,縣治從老城遷金江,永泰鄉民重振精神,捐資籌款,書院才告落成(原址在現澄邁縣第二小學院內)。光緒二十五年,受維新思潮影響,書院更名為“澄邁縣金江高等小學堂”。
辛亥革命后,全國各地掀起興辦中學熱潮,我縣知名人士蔡幫憲(老城撥南人)、王寶珊(金江東朝人)、王秀球(金江富朗人)、邱玉顯(長安邱家人)、張景茂(金江下坡人)等人也雄心勃發,牽頭串聯,集資籌款,經近十年的努力,於1924年秋,將“澄邁縣金江高等小學堂”改為“澄邁縣初級中學”。同年11月11日,中央
澄邁中學
澄邁中學
教育部批文承認,於是每年的這一天便定為校慶日。
在2014年12月12日在吳家謨校長領導下,學校創建省一級示範學校成功,現為海南省省一級示範學校之一。

發展歷程


建校初期(1924—1927)
澄邁中學首屆招收初中兩個班,簡師一班,附設高小一班,計有師生員工200餘人。首任校長為瓊山人林紹昆。
早期的澄邁中學,最值得驕傲的是她為我縣的革命鬥爭點烯了第一把火,造就了一大批民族精英。
1926年夏,校長林紹昆去職后,校長一職由樂東人陳垂斌接替。陳的秘密身份是中共瓊崖特委常委,到任伊始,除著手校務整頓外,尤致力於黨的組織建設。短短半年,就秘密發展了三十多名進步師生和校外青年入黨,於是年終,成立了我縣第一個黨的基層組織——中共鄧仲(澄中諧音)支部,隨後又成立了“共青團鄧仲支部”。
黨、團組織建立后,又相繼成立學生會、學聯會、革命同志會等群眾進步團體。一時間,澄邁工農運動如烈火燎原,勢不可擋。孰料,1927年春,蔣介石在南京發動“四·一二”政變后,澄邁縣長王光瑋也秉承上司旨意,於4月25日凌晨,突然派兵將“農民講習所”的學員解除武裝,重兵包圍澄邁中學,當天就抓走了四百多名進步師生和校外志士。除十三人被押解府城監獄外,其餘大部分慘遭殺害。這就是震驚全瓊的“四·二五”血案!這一年學校不招生。
抗戰前期(1927—1938)
“四·二五”血案后,校長一職由吳祥春擔任,但吳不受廣大師生歡迎,在聲勢浩大的擇師運動中,於1928年春悄然他遁。自此,澄邁中學的校長職務,陷入了十年的派別爭奪之中。
當時,澄邁知識界形成兩大派,即“北平派”和“廣州派”。“北平派”有何仁楷、李培桐、李有明、王永源、王祥章等人;“廣州派”有曾祥訓、王紹裕、陳正修、王聘宗、梁開蘭等人。這兩派皆由政界派別衍生,所以都有政界要人做後盾。若“北平派”當縣長,校長也為“北平派”;若“廣州派”得勢,校長則由“廣州派”代之。自1928年至1939年日寇侵瓊前夕,澄中校長走馬燈似地換了一個又一個。任期多則一年,少則一兩個月。
至1938年秋,學校招生班級累計至中十五班。
抗戰時期(1939—1945)
1939年1月,日寇飛機轟炸金江,學校被迫停辦。1944年,國民政府撤退山區,學校復辦,校名為“澄臨儋聯立中學”,校長為瓊山人林樹祿,校址設在瓊中營根一帶。當年招收初中三個班,編為新中一、中二、中三班,另有附小一班,學生共200多人。
抗戰勝利以後(1945—1950)
1945年9月,日寇投降,學校隨政府遷回本縣瑞溪鎮,恢復澄邁中學校名。1946年1月,學校遷返金江校址,校長林樹祿去職,由博潭人陳光南接替。6月,陳光南去職,由事務主任許家鵬代理校長職務。8月,縣長周正之委派教育科長周潤章接替,但遭到縣裡一班官僚縉紳的反對,校長一職再由“北平派”的何仁楷擔任。偃息數年的澄邁校長職位的派別爭奪再次復萌。1948年春,王維銘接任澄邁縣長,“廣州派”中興,由王紹裕取代號何仁楷。1949年9月,王剛接任縣長,校長一職轉交“北平派”的王永源。
學校雖然在爭權奪位的漩渦中掙扎,但還是發展了,於1949年秋開始招收高中一個班。
解放初期(1950—1957)
1950年3月,澄邁全境解放,學校停課一個多月。7月,人民政府委派李傳昌(原學校美術教師)擔任副校長,負責全面工作。這期間,學校有四級12個班,師生員工600多人。
1951年6月後,學校相繼成立教育工會、共青團兩大組織;1955年6月成立學校臨時黨支部。
自1952年起,學校經費由國家包干,同時給學生髮放助學金。1956年秋,學校恢復招收高中一個班(49、50年招收的兩屆高中班都已拼入瓊山中學),共有四級16個班1000多人,成為縣內第一所完全中學。
文革前期(1958—1966)
1958年秋,文昌人陳梧琴接任校長兼黨支部書記。陳到任后,即著手新校址的選定工作。經過一年時間的查勘論證,最後確定原地坡村遺址為新校址,並於1959年秋正式破土動工。到1964年,已陸續建築了八個班400多人的教室宿舍,自61年起,初中兩個年級均在新校上課。但因該地偏僻,交通不便,加上山洪常發,水土流失嚴重,一些人對新校址信心動搖,於1964年捨棄了近三十萬元的建築,鐵了心在狹小的原址慘淡經營。1965年建起了澄中有史以來第一棟教學樓,建築面積達1000來平方米。
1965年,澄邁搞四清,校長凌緒斌去職,黨支部書記王巨蕃他調,潮州人林藹才任副校長,負責全面工作。這期間,學校相對穩定在初中12個班,高中10個班,師生員工1200人左右。
文革時期(1966—1976)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6月9日,學校全面停課,開始革命大串聯,1967年2月,學校更名為“七一中學”。
1968年,軍宣隊、工宣隊進駐學校,招收兩年制高、初中各6個,學校以“五·七”道路為指針,學生開始學工、學農活動。學校有校辦工廠一座,農場(基地設在大拉)一個。
1972年,金江大橋建成,南北暢通,於是又有人提出澄中遷址的動議,並得到各界支持,於1974年遷到江南現址,佔地250畝,再次啟用澄邁中學校名。
文革以後(1977—現在)
1976年,文革宣布結束,1977年恢復高考,當年澄中考生600多人(含補習生),其中考大專院校51人,中專133人。
1978年,學校領導班子進行大調整,瓊山人潘輔良出任校長,王巨蕃任黨支部書記。原下放各公社中學的澄中骨幹教師陸續回調,又充實了一部分,使學校教與學的風貌大變,教學質量迅速回升。1982年,應屆高中畢業生王競高考總分居全島第一,被清華大學錄取。
1983年,潘輔良調往海口,學校工作由王巨蕃暫代,這一年高中恢復三年制。1984年,臨高人陳國華任校長,王巨蕃任黨支部書記,至1987年,建成學生宿舍樓和教工宿舍樓三幢,面積達2000多平方米。同年7月,陳國華、王巨蕃同時離任,由定安人王廷生任校長兼黨支部書記。1989年3月,王巨蕃接替王廷生(王調教育局)。1994年8月至2010年4月,先後有陳明卿、吳英泰、王江、陳東雲(萬寧人)、許劭俊擔任學校校長,這期間,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1998年李業錦同學考取北京大學,2006年邱蕊同學、2007年王澄謙同學都考取了清華大學;中考、會考成績也成績喜人。

學校成就


2010年4月,自吳家謨擔任澄邁中學第43任校長以來,在縣委縣政府及縣教科局的正確領導和關懷下,在前任領導和師生員工打下的堅實基礎上,學校堅持“為學生成人成才鋪路,為教師成功幸福架橋,為學校科學發展奠基”的辦學理念,著力從抓好課堂教學入手,改革教學模式,開展校本研訓活動,既重視學生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又重現學生的個性發展,學校管理不斷走向規範化、制度化、科學化,學校的各項工作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近年來,學校先後榮獲國家級校本研訓基地、全國高中化學新課程實驗先進學校、全國青少年集郵活動示範基地、全國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題教育先進集體、全國消防安全教育示範學校、海南省職工之家、海南省校務公開先進單位、海南省藝術教育工作先進單位等稱號。學生參加各類比賽均取得較好的成績,其中周友明、彭安隆同學在參加2010年海南省中學生技術設計大賽中分別榮獲海南賽區第一和第五名,並代表海南省參加全國大賽;劉乙環同學在參加全國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題教育“我是90后”讀書徵文活動中榮獲中學組特等獎;葉長江同學在參加2010年全國高中數學聯賽中榮獲海南賽區第三名,併入選國家冬令營集訓隊。高考取得喜人成績,2010年王智同學以939分摘取海南省高考理科狀元桂冠,被清華大學錄取;2011年符其樹同學以887分居全省第八名被清華大學錄取;李科祿同學以832分居全省第53名被複旦大學錄取;葉長江同學被保送中國科技大學;中考也取得較好的成績。贏得了上級主管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
澄邁中學全體師生員工以開拓進取、敢為人先的拼搏精神,在2014年12月12日將創建省一級示範學校的目標達成,學校現以“美麗詩意的校園環境、充實高雅的校園生活、豐富厚重的校園文化、積極向上的校園精神”的辦學境界為廣大學子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相信廣大莘莘學子在這裡將會學有所成。
2015年2月,海南省教育廳正式發布澄邁縣澄邁中學創建省一級甲等學校成功,贈送澄邁中學匾牌一張。這是澄邁中學70多年來的最高興的一天,全校師生興高采烈為學校的祝賀。澄邁中學也保證一定給學生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2015年9月,原淮北市實驗高級中學校長紀迎春來澄邁中學擔任校長。

獲獎記錄


2015年8月27日,從海南省教育廳獲悉,海南省教育廳黨組研究討論,擬確定全省“優秀校長”,全省“優秀教師”,“十佳鄉村教師”,“十佳特崗教師”。
我學校老師:李燕南被評為2015年度海南省“優秀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