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邁縣

海南島的西北部的縣

澄邁縣,位於海南島的西北部,環北部灣城市群的縣,毗鄰省會海口市,自西漢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置縣已有二千餘載,是西漢時期海南三大歷史名邑(即玳瑁、紫貝、苣中)之一,全縣人口約56萬人,陸地面積2076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100平方公里。海榆中、西幹線、環島西線高速、中線高速、繞城高速、粵海鐵路和西環高鐵均穿越境內。

澄邁縣先後獲得“世界長壽之鄉”、“中國綠色名縣”、“中國最佳休閑旅遊縣”、“中國美麗鄉村建設示範縣”、“十大文化特色旅遊名縣”、“國家衛生縣城”等六十多項國家級以上榮譽。2017年3月,入圍“2017百佳深呼吸小城”名單。2019年3月,被列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2019年2月2日,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為縣級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2020年7月29日,入選2019年重新確認國家衛生鄉鎮(縣城)名單。

2徠019年,澄邁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30.18億元,同比增長6.0%。2020年,澄邁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48.36億元(不含保稅區),比2019年增長5.4%。

歷史沿革


澄邁縣
澄邁縣
澄邁縣地域從設縣起至1998年,已有2108年的歷史。西漢元鼎六年(前111年)平定南越,元封元年(前110年)在海南島上設珠崖、儋耳兩郡,設16縣,有23000餘戶,隸交趾刺史部。從此,海南島正式列入西漢封建王朝的版圖。珠崖郡下置11縣:曋都、紫貝、苟中、玳瑁、顏盧、山南、臨振7縣,餘4縣未詳。儋耳郡下置5縣。苟中縣隸珠崖郡,郡治在今瓊山市龍塘鎮潭口村委會大賓村(古稱石嶺村或石陵村);一說在今瓊山市遵譚鎮東譚村。苟中縣治設在那舍都(今美亭鄉東北隅)。西漢置珠崖郡后,因黎民不堪其官吏強征暴斂,多次群起“叛亂”。
西漢初元三年(前46年),朝廷撤銷海南島所有郡縣,在大陸設朱盧縣遙領海南(苟中縣自設立至罷棄僅65年),中央封建王朝鞭長未及,海南成為“自由島”。梁大同六年(540年),高涼郡冼夫人請命於朝,在海南儋耳故地設崖州,管轄海南島,結束了海南600年“自由島”的歷史。
隋大業三年(607年),在舊苟中縣境立澄邁縣,屬珠崖郡。澄邁縣名自此始。唐武德五年(622年),澄邁縣管轄4個鄉,改珠崖郡為崖州,澄邁隸屬崖州。唐貞觀五年(631年)析崖州之瓊山設置瓊州,瓊州名自此始。澄邁仍隸屬崖州。唐貞觀十三年(639年),析瓊山、澄邁領地增設曾口、顏羅、容瓊三縣,均隸屬瓊州。唐乾封二年(667年),瓊州領地除臨機縣外,瓊州與瓊山、曾口、顏羅、容瓊、樂會1州5縣被黎民攻佔,朝廷無奈將臨機縣劃歸崖州管轄。唐貞元五年(789年),124年後,嶺南節度使李復收復瓊州及瓊山、曾口、顏羅、容瓊、樂會1州5縣,置瓊州都督府,同時罷崖州都督府。瓊州都督府領崖州、瓊州、儋州、振州、萬安州5州和22縣。澄邁縣錄屬崖州。
五代十國南漢乾和十五年(957年),瓊州之地省顏羅、曾口兩縣,曾口縣地(轄區約今登邁縣的瑞溪、新吳、永發3個鄉鎮,今定安縣的新竹鎮等,今屯昌縣北部等地)划入澄邁縣。曾口縣治在今永發鎮博羅村。
澄邁縣
澄邁縣
宋開寶五年(972年),澄邁縣管轄貴平、恭順、永泰3個鄉。廢崖州,以其地入瓊州,登邁縣隸屬瓊州自此始。其時瓊州領地有6縣:瓊山、舍城、澄邁、臨高、文昌、樂會。宋熙寧六年(1073年),海南置1州3軍10縣2鎮。1州即瓊州,設瓊管安撫司,澄邁縣隸屬瓊州。宋宣和元年(1119年),瓊管安撫司改為瓊管安撫都督,澄邁縣隸屬瓊管安撫都督。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瓊管安撫都督改為瓊州路安撫司,澄邁縣隸於瓊州路安撫司。
明洪武二年(1369年),瓊州路安撫司改為瓊州安撫司,澄邁隸屬瓊州安撫司。洪武三年(1370年),瓊州升為瓊州府(府治所在今瓊山市府城),領崖、儋、萬3州13縣(後撤並為10縣)。從此,海南島有了統一的行政管理機構--瓊州府。澄邁縣直隸瓊州府。
明成化元年(1465年),海寇猖獗,邑城內外又一次化為一炬。成化五年(1469年),大學士丘濬(瓊山人)以縣治在海濱,為預防不測,議徙建城治在保義都北畔,遭澄邁縣舉人李宣等紳士所阻未果。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知縣秦志道排除眾議,奮然選定縣治新址於保義都之北畔,並買北畔嶺上下2處300畝,先建社學,稍後動工建縣衙基址,又因當道胡永晟公以工役勞費,未果。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澄邁縣歲貢生李向陽復奏遷治北畔嶺,知縣許應龍以海寇屢犯縣治為由,議欲行之,又遭縣治紳士強烈反對,亦因財匱民困而未果。此後,遷治與保治之爭的風波漸漸停息。
清襲明制,澄邁仍直隸於瓊州府。清光緒元年(1875年),遷治與保治之爭停息324年後,再起波瀾。澄邁縣各紳士又議遷縣治,相率往北畔嶺勘視,多數人認為其地不適宜建縣治而作罷。光緒十七年(1891年),知縣李德重得到金江地區徐江繞諸紳和永泰鄉各都圖鄉民的財物支持,在金江鎮創建金江行署。行署建設方興,李德重不幸病卒(李德重任後有張士鋥、俞煐、薛賀圖3人繼任澄邁縣知縣)。光緒十八年(1892年)至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歷經俞(誤說“余”)、薛兩任努力,金江行署始告建成。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知縣薛賀圖將縣署從今老城墟遷到金江鎮金江行署辦公。歷經426年的遷治與保治之爭,以“遷治派”的願望實現而告終。
民國元年(1912年)7月,隸屬瓊崖綏靖處,為廣東省派出機關。民國二年(1913年)3月,隸屬瓊崖鎮守府。同年9月,隸屬瓊崖綏靖督辦公署。民國三年(1914年)夏,復設瓊崖道,澄邁縣隸屬瓊崖道。民國十年(1921年),廢瓊崖道,設瓊崖善後處,為廣東省派出機關,由粵軍駐瓊旅長為處長,掌管軍民兩權,澄邁縣隸屬瓊崖善後處。民國十五年(1926年)2月,國民革命軍渡瓊,驅逐軍閥鄧本殷出瓊,廢善後處,澄邁縣隸屬瓊崖行政區委員會。同年11月,隸屬瓊崖行政視察專員公署。民國十七年(1928年)3月,隸屬廣東省南區善後委員公署。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3月,隸屬廣東省瓊崖特別區行政長官公署。7月,又隸瓊崖綏靖委員公署。8月,澄邁縣公署改稱澄邁縣政府。民國三十五年(1936年)7月,隸屬廣東省第九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2月,隸屬瓊崖戰時黨政處,為廣東省政府派出機關。12月,隸屬廣東省第九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9月,隸屬廣東省第九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公署。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1月,隸屬廣東省政府主席瓊崖辦公處。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1月,隸屬廣東省第九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月21日,隸屬海南特別行政區。同年4月,隸屬海南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公署。同年5月,中國國民黨領導的海南各級政權全部解體。
1950年4月22日,澄邁縣解放。中共澄邁縣委員會、澄邁縣人民政府從六芹山遷進縣城金江鎮,接管澄邁縣。同年5月26日,撤銷瓊崖臨時人民政府及瓊崖臨時人民政府西區專員公署,隸屬海南軍政委員會。1951年4月,隸屬海南軍政委員會西區辦事處和廣東省人民政府海南行政公署雙重領導。1953年下半年,海南軍政委員會停止行使職權。1958年12月1日,澄邁和臨高兩縣合併,初稱金江縣,縣治金江鎮。1959年3月22日(一說1959年1月13日),正式改稱澄邁縣。1961年5月30日,恢復澄邁、臨高兩縣建置。1967年3月,隸屬廣東省海南地區軍事管制委員會。1968年4月,隸屬廣東省海南行政區革命委員會。1980年1月,隸屬廣東省海南行政區公署。1984年10月,隸屬廣東省海南行政區人民政府。1988年4月,海南建省,澄邁縣直隸海南省。1998年12月仍因之。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澄邁縣位於海南島北部,北部瀕臨瓊州海峽,隔海與廣東雷州半島相望,毗鄰省會海口市,東接定安縣,西靠臨高縣儋州市,南與屯昌縣、瓊中縣接壤,總面積2072平方公里。東西寬56.25公里,南北長70公里。

氣候地形

澄邁縣位於海南省西北部,毗鄰省會海口市,區位優勢明顯。全縣土地總面積2072平方公里,擁有耕地總資源72.8萬畝,其中常年耕地36.8萬畝。有海岸線37.5公里(不含內海灣岸線),有港灣15處。本縣屬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3.8℃,年平均日照時數2059小時,年均降雨量1786.1毫米,且熱雨同季,終年基本無霜。較之全省東部市縣,處於靜風環境區,颱風影響較弱。地勢南高北低,南部為丘陵山地,中部為河積平原,北部為台地和海積平原。氣候溫和,日照充足,資源豐富,水陸交通便利,是鑲嵌在瓊北大地上的一顆明珠。

自然資源


農業資源
澄邁縣
澄邁縣
澄邁縣土地總面積306.07萬畝,多屬平原台地,土壤以磚紅壤為主,土地肥沃。全縣耕地面積41.3萬畝,其中水旱田23.1萬畝,旱坡地18.2萬畝。宜林熱作地120萬畝,已開發117萬畝,其中造林97.3萬畝,種植橡膠13.6萬畝。宜牧地15萬畝,沿海灘塗3.42萬畝。全縣光、熱、水充足,適宜多種熱作生長,熱作資源豐富。主要經濟作物有:民營橡膠13.6萬畝,年產干膠4000多噸;民營膠加工廠8家,年加工規模6000噸;椰子種植2.3萬畝,咖啡種植1.2萬畝,年產量2400噸;胡椒種植1.6萬畝,年產量1050噸;檳榔種植1.8萬畝,年產2400噸;益智種植1050畝,年產21噸。
生物資源
海藻(江蘺)、海參、蝦、蟹、馬蛟魚、昌魚、尤魚等。海岸景觀分佈在北部沿海一帶,主要景點有2處:盈濱半島和太陽灣旅遊區;水庫風光景色別緻,主要有紅湖歡樂園、亞珠莊園等;人文景觀主要有美郎姊妹塔、金江金寺;山石景觀有濟公山、九樂山溫泉、奇石崗、仙人洞等。
土地資源
澄邁地勢平坦,土地寬廣肥沃,土地面積20.67萬公頃,可利用土地面積佔95.99%,尚有2萬公頃土地有待開發。土質主要為紅土壤和沙土壤,大部分土地可以引水灌溉,光、熱、水等條件優越,十分適宜種植熱帶作物、冬季瓜菜和發展牧業。
水資源
全縣大小河流20多條,年流量35億立方米。海南最大的河流南渡江流經縣內8個鄉鎮,長達120公里,年流量為17.4億立方米,可利用水4億立方米。蓄水100萬立方米以上的水庫20宗,水域面積2.48萬畝,庫容蓄水1億立方米。海南最大的水庫松濤水庫主幹渠道穿越縣境內9個鄉鎮和農場,灌溉面積近34萬畝。地下水總儲量3.2億立方米,其中優質地下礦泉水7處。
縣內有大小河流20多條,總長250公里,常年流量35億立方米。南渡江流經10個鄉鎮,流程116.3公里,年均流量13.4億立方米。建有中型水庫4宗,小(一)型水庫13宗,總庫容量1億方,蓄水工程472宗,引水工程90宗,提水工程33宗,年年加大投入大搞冬修水利建設,用水實灌面積17.2萬畝。
全縣海岸線長有89.8公里(含內灣線),內外港灣15處,海洋麵積達1000平方公里,屬瓊州海峽和北部灣的一部分,水溫溫和,海水深度大,鹽度適中,發展港口貿易,海洋捕撈業、養殖業等條件優越。海洋礦產有:海砂石英石、石灰石、石油、石墨、雲母、水晶、金、錳等,具有儲量大、品位高特點。
礦產資源
經探明儲量最大的有:石油、石英石、石灰石、水晶、黃金、白銀、泥煤、鋅鋁、赤鐵、高嶺土、花崗岩、錳等十多種。其中石油1.9億噸;石英石5000多萬噸,平均品位含硅99.5%;石灰石1075萬噸,平均含石灰鈣53.92%;水晶礦床長5.5公里,寬3公里;高嶺土約有8000萬噸。縣內已探明的陸地礦產資源有石灰石1070萬噸,石英石5000萬噸,還有石油、高嶺土、鉛鋅、金銀、花崗石、玄武岩、磚瓦粘土礦等10多種,發現礦產地55處,其中金屬礦產地11處,非金屬礦產地32處,能源礦產4處,水氣礦地8處。
海洋資源
澄邁縣北靠瓊州海峽,海岸線全長89.8公里(含內灣線)。內港灣有淺海塗灘2.3萬畝,海水有機物質豐富,是海水養殖的理想基地。近港灣海域盛產馬鮫魚、紅魚、黃花魚、石斑魚、鯧魚、金槍魚、魷魚、墨魚、龍蝦、蝦米等名貴海鮮。內外港灣15處,均可建2萬噸級泊位碼頭。沿海海邊風光猗麗,沙白水清,環境保護完好,是開闢海邊旅遊度假景點的黃金地帶

行政區劃


澄邁縣
澄邁縣
澄邁縣轄金江、瑞溪、永發、老城、加樂、文儒、福山、橋頭、中興、仁興、大豐等11個鎮,176村(居)委會,867個自然村。境內有3個國營農場、2個省直屬農林場和1個省級開發區(海南老城經濟開發區)。
海南老城經濟開發區位於海南省澄邁縣。創建於1988年5月,2006年3月,通過國家發改委審核公告升格為省級開發區,目前正在申報國家級開發區。開發區支撐澄邁經濟半壁江山,是海南經濟發展的新增亮點。
開發區北依瓊州海峽,與海口相鄰,距海口中心20公里,離機場32公里;區內有粵海鐵路海口南站、外海岸線16.5公里、全國25個中心樞紐港之一的馬村港。

人口民族


2021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澄邁縣常住人口為97954人,占海南省常住人口的4.94%。

政治


縣委書記:司迺超。
縣長:司迺超。

經濟


綜述
2020年澄邁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48.36億元(不含保稅區),按不變價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5.4%,增速較前三季度提升1.3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實現90.40億元,同比增長4.8%;第二產業增加值實現82.39億元,同比下降2.2%,降幅比前三季度縮小2.2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實現175.57億元,同比增長9.8%,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88.2%,拉動GDP增長4.7個百分點。(剔除房地產後)全縣地區生產總值322.91億元,同比增長7.3%。從產業結構上看,三次產業結構為26:23.6:50.4。一、三產對全縣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22.8%和88.2%;分別拉動全縣經濟增長為1.2和4.7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分別比一、二產業高24.4、26.8個百分點,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2020年經濟總體運行穩中有進,各項主要指標全年實現正增長。從全省各市縣看,地區生產總值增速位居全省第一。
2010-2015年全縣生產總值增速連續6年排名全省第一,位居全省第三大經濟體和第三大投資體,僅次於海口和三亞。
2018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99.55億元,同比增長5.0%。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77.69億元,同比增長5.2%;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02.54億元,同比下降3.0%;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19.32億元,同比增長14.1%。
2018年,全縣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4.67億元,增長19.1%。其中,地方稅收收入20.76億元,增長22.7%;地方非稅收收入2.03億元,同比下降10.6%。全年全縣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2.03億元,增長25.7%。
2019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實現330.18億元,首次跨過300億元大關,三次產業結構優化為25.9:26.3:47.8,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6.8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74.91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57.20億元,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35612元、16223元。
第一產業
澄邁縣是海南省農業大縣,以產糧食為主,也是發展熱帶經濟作物的重要生產基地。農作物種類多,資源豐富。糧食作物有水稻、薯類、芋頭、玉米、豆類等近50多個品種;油料作物有花生、芝麻等30多個品種;經濟作物有橡膠、糖蔗、麻類、水果、藥用植物等220多個品種;蔬菜品種也有150多個。其中,福山咖啡、加樂的油茶,還有南葯、苦丁茶、香蜜楊桃、無核荔枝、瓜菜等為名優農作物品種。1950年前,農業生產發展緩慢。新中國成立后,各級人民政府十分重視農業基本建設,不斷加大農業的投入,大大地改善了農田灌溉條件,增強了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糧食不斷獲得增產。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農業學大寨,搞以糧為綱的單一生產,“割資本主義尾巴”,限制農民發展家庭副業,制約農民走向富裕。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農村體制進行改革,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行多種經營,農業生產全面發展,至1998年全縣已形成40萬畝糧食、24萬畝熱作物、15萬畝瓜菜、5萬畝水果、8萬畝糖蔗、5萬畝水產養殖、30萬頭商品牛、豬等十大農業生產基地,及七大農副產品加工企業。
2018年全縣農林牧漁及其服務業完成總產值121.15億元,同比增長5.2%;農林牧漁及其服務業實現增加值為80.0億元,增長5.2%。分行業看,種植業增加值58.07億元,增長5.0%。糧食播種面積50.54萬畝;糧食產量18.69萬噸,同比增長5.6%%。水果收穫面積18.39萬畝,增長2.5%;水果產量35.4萬噸,增長0.9%。林業增加值7.35億元,增長2.3%。牧業增加值14.94億元,增長4.6%。肉類總產量9.16萬噸,增長1.0%。漁業增加值17.22億元,增長6.8%。水產品總產量12.57萬噸,增長1.1%。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2.38億元,增長0.6%。
2019年,全年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實現136.77億元,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實現85.51億元,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增加值達62.0億元,占農業增加值比重為72.5%。新增特色產業基地103個,全縣“6+2”品牌農產品種植面積達13.88萬畝,總產值7.66億元,澄邁福橙、橋頭地瓜成為全國首批最具代表性的特色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之一。推進商標富農工程,累計有效註冊農產品商標1027件,位居全省前列。
第二產業
新中國成立前,澄邁縣工業寥寥無幾,主要企業僅有白蓮糖廠(機制)、金江發電廠(火力)等。1949年全縣手工業、工業產值78.5萬元。
新中國成立后,工業發展迅速,20世紀50年代建有電廠、磚瓦廠、糖廠、印刷廠。1959年全縣有工人2009人,工業總產值338.74萬元。1978年有工人3025人,工業總產值1670萬元。改革開放后,工業形成國有、集體、個體、獨資、外資、合資等長期並存、共同發展。“小五廠”先後下馬停辦,一批新工業興起。從60年代到80年代初,製糖業一直是縣龍頭企業,其稅收占財政收入一半以上。90年代走向低谷,金江糖廠停產,其他3家被委託營運,至1998年累計產糖450183噸。1988年興辦老城工業開發區后,澄邁縣工業迅速發展,至1998年止,全區上馬項目67個,總投資55.84億元,成為澄邁縣的工業龍頭。全縣擁有製糖、電力、建材、化工等多個門類,工業總產值13.2億元,佔全縣國內生產總產值的33%。
2018年全縣工業實現增加值66.06億元,同比下降5.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60.86億元,同比下降6.0%。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總產值167.8億元,同比下降16.0%。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總產值80.56億元,同比下降7.1%;重工業總產值79.78億元,同比下降24.5%。
2019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實現170.14億元,工業增加值實現51.1億元,低碳製造業實現工業產值73.65億元。
第三產業
老城經濟開發區
老城經濟開發區
2018年,全縣批發零售業實現增加值20.83億元,同比增長8.2%;住宿餐飲業實現增加值8.99億元,同比增長9.3%。全年全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4.25億元,同比增長7.2%。分城鄉看,城鎮市場零售額42.41億元,增長8.8%;鄉村市場零售額11.84億元,增長1.8%。
老城鎮站
老城鎮站
2019年,全縣第三產業增加值實現157.76億元,同比增長8.6%,拉動地區生產總值上升4.0個百分點,是推動全縣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動力。澄邁依託重點園區,積極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全縣高新技術企業累計達58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39家,數量均排名全省第二。全縣網際網路產業繼續保持全省領先,海南生態軟體園是海南省發展網際網路產業的龍頭園區,經過1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已有騰訊、百度、華為等5159家企業入駐,入選國家首批數字服務出口基地。2019年實現全口徑稅收25.62億元,2020年4月5日,海南生態軟體園管理局掛牌成立。澄邁加快區塊鏈技術和產業發展,國內首個官方授牌的區塊鏈試驗區已聚集100多家研究機構和知名企業。全國首個“PK生態村”成功落戶,併發布了國內首個計算機軟硬體基礎體系標準。澄邁依託歷史文化、生態文化、佛教文化資源,大力發展特色休閑低碳旅遊業,重點打造生態文化旅遊區。
2019年,全縣接待旅遊人數261.71萬人次,同比增長22.02%;旅遊總收入實現14.13億元,增長10.05%。

社會


教育

澄邁教育歷史悠久。宋寶祐三年(1255年),縣主簿紀應炎代理縣事,建學宮。明、清先後建有書院6間和社學等19間,還有義學和族塾、村塾等。清末,廢科舉,興學堂。“金江書院”改名“澄邁縣金江高等小學堂”,民國十三年(1924年),改為“澄邁縣初級中學”。爾後,各地便相繼辦起了私立小學或高級小學。1946年,全縣有中學1所,鄉級小學15所,保級小學124所。1950年5月,教育事業出現了新的高潮。全縣在校中學生456人,小學生19112人。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學校停課鬧革命,隨後提出“高中不出社,初中不出隊,小學不出村”的口號,形成幾乎村村辦初小,大隊辦完小、初中,公社辦高中的局面。1976年粉碎“四人幫”后,撥亂反正,重新調整學校設點布局,恢復學校正常教學秩序和升學考試製度,教育事業迅速發展。1998年,全縣有中學31所(含國營農場中學及私立中學),在校學生20902人;小學(不含農墾)379所,學生人數63101人。澄邁縣各類教育已初步形成一個設備較齊全、比例較協調、布局較合理的新格局。2012年中等專業技術學校在校學生2196人,普通高中學校在校學生6217人,增長14.2%;普通初中學校在校學生18739人;普通小學在校學生41707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9.8%,同比上升0.2個百分點。
2018年,全縣有普通中小學校共195所,中等職業學校1所。普通高中在校學生6761人,同比增長5.3%;普通初中在校學生15794人,同比增長3.0%;普通小學在校學生43391人,同比增長6.5%;中等職業教育在校學生1531人,同比下降0.4%。
2019年,全縣深入推進“一縣兩校一園一院”優質教育資源引進工程,iSchool微城未來學校、華東師範大學澄邁實驗中學、力邁中美學校已建成招生開學。
衛生
2018年,全縣共有衛生機構數340個,同比下降0.3%;病床位達1647張,同比下降6.3%。各類衛生技術人員2105人,同比下降3.5%。其中,執業醫師604人,增長3.8%;執業助理醫師224人,下降4.7%;註冊護士919人,下降6.7%;藥劑人員108人,增長1.9%;檢驗人員87人,增長29.9%。
民生保障
2018年年末全縣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人數62604人,同比增長12.0%;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88905人,同比增長6.0%;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92341人,同比下降1.8%;工傷保險參保人數、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47889人、47822人,分別同比增長8.4%、7.2%。農村新型醫療參合人數356320,同比下降2.0%;農村新型醫療參合率98.5%。
2018年末全縣各類優撫對象1493人,同比增長7.8%;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3394人,同比下降24.6%;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8630人,同比下降24.5%;五保供養人數2948人,同比下降3.9%;城市醫療救助246人;農村醫療救助13158人。全年救助災民6716人,投入救災救濟資金77萬元。社會福利事業穩步推進。全縣共銷售福利彩票992.45萬元。
脫貧攻堅:3個貧困村摘帽、2692人脫貧退出,分別占省下達任務的100%、101.2%。貧困戶人均純收入8413.1元,比2017年提高1849.5元。脫貧戶人均純收入8736.1元,是省定脫貧標準的2.5倍。
科技
新中國成立前,澄邁縣科技事業十分落後,沒有科研機構,科技人員寥寥無幾,科研成果更是稀少。1950年後,科技事業得到較大發展,1956年成立了農科所,開展科研活動和技術培訓工作。1959年3月成立澄邁縣科學技術委員會,科技人員逐年增加。1973年,全縣有科學技術人員424人。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科技人員成倍增長,至1998年,全縣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達6373人。群眾性科普宣傳活動開展得十分活躍,接受技術培訓的人數達32萬人次,科技人員積極參與技術承包和技術諮詢,獲得各類科技成果獎共114次,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的科技論文共107篇。農業生產不斷引進新品種,耕作、種植、飼養技術不斷更新,並培育成功具有澄邁特色的“無核荔枝”。“南魚北調種苗繁殖基地”、“野鴨飼養”先後列入國家級星火項目。各行業不斷進行科技推廣,以種養業、工廠最為突出。
文化
徠2012年圖書館、文化館、展覽館等縣級公益文化設施,11個鎮的文化站和所有村級文化室部如期實現免費開放。縣文化館被國家文化部評為國家一級館;縣圖書館通過國家三級館的評審,新增圖書近8萬冊;鎮文化站完善配套11個,新建農村文化室9個,建成農家書屋52家,全面完成176個農家書屋工程建設任務。全年送文化下鄉2657場次,同比增長15.9%,舉辦各種文體活動80場,同比增長5.3%;年末全縣廣播、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分別達到95.35%和93.47%,同比分別均提高0.1個百分點。
澄邁中學
澄邁中學
安全生產
2018年,全縣安全生產形勢總體保持穩定。全年全縣共發生各類安全生產傷亡事故17起,同比減少8起,同比下降32%;死亡20人,同比減少6人,同比下降23.1%。其中,生產經營性道路交通事故13起,造成死亡人數15人;工礦商貿事故4起,死亡人數5人;火災、漁業船舶、農業機械和水上交通均無生產安全事故發生;未發生較大以上生產安全事故,也未發生急性工業中毒3人以上的責任事故。
城鎮建設
2020年5月29日,澄邁縣入選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名單。

旅遊


風景名勝

澄邁縣老城鎮羅驛村李氏宗祠
澄邁縣老城鎮羅驛村李氏宗祠
澄邁縣治設在澄江坡長達1200多年,縣治所在地是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中心。參閱舊《澄邁縣誌》,舊時景點都以縣治為中心,分佈在今老城鎮境內,曾經名噪一時的有“獨珠回峰”、“雙灘赴海”、“永慶叢林”、“大勝參天”、“北岸漁歌”、“通潮飛閣”、“伏波靈祠”等七景,唯有西峰牧笛一景在今橋頭鎮境內。古迹風光,山水名勝八景曾吸引著當年名人墨客。
獨珠回峰
是指獨珠嶺,在老城以東七里鋪處,山脈有馬鞍山來,到七里鋪處突起一峰,形圓如珠粒,因此得名獨珠回峰,成為旅遊景點。
雙灘赴海
指內灘和外灘,亦稱內水簾和外水簾,均在老城墟以西,舊時通潮閣門外(內灘屬如今老城糖廠範圍之內)。內灘由澄江流至長橋(當今尚保存完整的里橋)之下,石障排列,砥柱江水,懸流飛墜,水簾如從天飛掛而下,聲音似電擊雷鳴。古時石橋旁邊有石塔,還有通潮樓閣是古時交通驛站,今已荒廢無遺。外灘(外水簾),從內灘西去一里許,在舊教場前,外橋江水奔流,石激成灘,與內灘聲勢相應,會同入海。元朝建塔紀之,如今遺物無存,舊址無蹤。
永慶叢林
澄邁永慶寺
澄邁永慶寺
在今老城真以東二里的盈濱村附近,古有永慶寺,周圍多長樹木,遮天蔽日,景色秀麗,環境幽雅,是古時遊覽勝地。永慶寺曾經幾度修建,還是荒廢,現沒遺址。
濟公山旅遊度假區
濟公山旅遊度假區位於文儒鎮南面濟公嶺,又名蛟蛟嶺,有一天然巨石,由表面石紋天然綴畫出濟公臉部全貌,形象逼真,活象濟公。石像高2.5米,寬1.米。周圍有孫悟空石、蛤石、龜石、蛇石、牛石、石床、石椅等20多個天然石像,千姿百態。登山眺望,周轉百里,林海綠洲,景色壯觀,令人流連忘返。
加籠坪熱帶季雨林旅遊區
加籠坪熱帶季雨林旅遊區位於澄邁西南端,總面積32800畝,該保護區東與屯昌縣交界,西靠臨高縣、澹州市、南與瓊中縣為鄰,距縣城金江鎮50公里。該區為原始熱帶雨林區,擁有胭脂、坡壘、青梅、厚皮搞、榴果等珍稀樹種及水鹿、猴子、藤狸、穿山甲、蟒蛇、原雞、山鵝鴿、金錢龜等珍稀野生動物。該區林海莽莽,還有山間瀑布,林間小溪,奇峰怪石,山頂天塘,加之鳥鳴獸躍,落英繽紛,構成一幅完美的生態圖。這裡還是當年瓊崖縱隊革命根據地―美合的原址。加籠坪熱帶季雨林旅遊區不僅有優越的生態旅遊價值和革命史教育意義,還是休閑度假的最佳去處。
金山寺
金山寺位於澄邁縣城金江鎮尖嶺的東南面,背山面水,風景別緻,是海南大型的佛教寺院之一。該寺院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解放前夕毀於兵亂,1993年重建該寺院為仿古建築物,建築在嶺腰層層殿宇,規模宏偉,建有鐘樓、靈龜池、鼓樓、功德牌、天王殿、大雄寶殿、書畫廊、各類佛像等整個寺院有金像42尊,雕刻工藝精美,各具特色,令遊人香客飽嘗眼福、流連忘返。
南軒石照壁
南軒石照壁在永發鎮東興村委會南軒村,系明崇禎九年(公元1636年)江南盧州府通判王炳儒(南軒村人)故居中庭照壁。
照壁由56塊石砌成,高270厘米、寬440厘米、厚30厘米;壁裡外四周塑花紋圖案,雕雙鹿銜靈芝草;裡外各陰刻“紫氣東來”、“福星高照”在其上端正中;中央篆刻“壽”字。房屋俱剩斷壁殘牆,唯照壁及中庭地板尚存完好。
老城老街
隋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澄邁縣治建於老城墟,古街位於古縣城的東南邊,現稱老街,也叫下街。
老街有百餘米長,均由各種石條鋪設而成,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現已被摧毀,建成水泥路面。老街的兩旁居住著老城居委會的居民,有的房屋依舊,但見散落牆角的石墩石刻,殘碑斷簡。可以想象當時各路商賈紛至沓來,一派繁榮景象。

特產美食

福山咖啡、澄邁苦丁茶、美亭香蕉、咖啡酒、無核荔枝、椰仙苦丁茶、椰子。福橙、瑞溪粽子、新吳糯米饃、老城清補涼、金江甜糟麵糰、金江酸菜、瑞溪臘腸、金江年糕、金江基糖粿、金江粿卷、金江粉、侯臣清涼糕、侯臣翻砂芋頭、侯臣撥絲地瓜、福山咖啡糕、長安軟糖、長安米餅、瑞溪牛肉乾、福山烤乳豬。

獲得榮譽


澄邁縣先後獲得“世界長壽之鄉”、“中國綠色名縣”、“中國最佳休閑旅遊縣”、“中國美麗鄉村建設示範縣”、“十大文化特色旅遊名縣”等六十多項國家級以上殊榮。
2017年3月,入圍“2017百佳深呼吸小城”名單。
2019年3月,被列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19年2月2日,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為縣級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
2020年6月3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於加快開展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工作的通知》,選擇120個縣及縣級市開展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工作,澄邁縣被選為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縣。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屬於瓊崖片區。
2020年11月,入選“2020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先進縣名單”。
2021年1月28日,入圍2021-2023年創建周期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