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津古城
AAAA級旅遊風景區
上津古城位於湖北省鄖西縣城西北70公里的上津鎮,現為清代城址。地處鄂西北邊陲,與陝西省漫川鎮接壤,南臨江漢流域,北枕秦嶺山脈,古城坐落於漢江支流金錢河下游東岸,素有“朝秦暮楚”之稱,歷為交通、政治、文化、商貿、軍事之要地。
上津古城是湖北省保存最為完整的縣級古城,古城本體、建築風貌、空間格局均保存較好,對研究明清鄂陝交界地區建築歷史、社會歷史具有重要的實證價值。
上津古城
上津古城掠影
上津古城
要說古鎮之風流,還要數其作為“天子渡口”的繁華。按當地人考證,“上”乃天子,“津”為渡口,上津即為“天子渡口”。歷史上,南糧北運有三條要道,東邊是沿海漕運,中有京杭大運河;西邊以漢口為集散地,穿漢江,翻秦嶺,達長安。在西線通道上,無疑自漢江入金錢河,至上津,再以騾馬馱運翻越秦嶺小道直至關中,是其中最便捷的通道。險峻的楚塞秦關,加上南北物流的交通要道,使上津建制具有悠久的歷史。據鄖西縣誌記載:上津建縣始於三國曹魏,距今已有近1800年歷史,其間曾14次建縣,六次設郡,兩次置州。上津不僅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繁華顯赫一時,它踞秦楚要塞,自古以來更以雄關當道而成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宋太祖趙匡胤、呂洞賓、黃巢、李自成、張獻中等都在這裡留下過足跡,這也為古城更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
上津街景
上津古城
此次規劃編製主要是為保護上津鎮的歷史文化遺產、城鎮特色、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指導上津歷史文化名鎮的保護與建設事業協調發展,提供名鎮保護的基本原則、總體目標、技術規定和規劃管理依據,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歷史文化保護方針,在全面保護上津古城的歷史文化、自然景觀環境的前提下,發揮上津古城的潛在優勢,突出上津古城的歷史人文特色和自然景觀特色,改善居住環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平,適度發展文化旅遊、文化展示及大力發展鄖西地區“三面環秦,一面接楚”的特色地理文化底蘊。把上津古城規劃定位為以生活居住和文化性商業為主要職能,以傳統商業服務和文化旅遊為主導產業的,注入地區特色民間文化藝術展示功能,體現古縣城的沿革與變遷、驛道的會館文化、獨特的山水文化,及融入秦腔楚韻民俗文化的上津古城。充分體現上津古城的縣制文化、會館文化、山水文化、民俗文化四大文化特色;強調上津古城是“秦楚地區古縣城的代表”、鄂西北古城防禦體系的典範”、“鄖西民俗文化的活化展示館”。將上津古城打造成為“出秦入楚的休閑古驛站”,以及具有歷史底蘊的中國“小長安”。
規劃編製方案將上津古鎮建設成為“一軸”、“兩帶”、“七片區”,即以338省道為城鎮發展軸,沿線分佈著新鎮區、老鎮區,以及舊縣故城遺址片區,山體生態觀光帶、水體景觀休閑帶,歷史文化展示功能區、旅遊服務綜合區、生態觀光休閑區、行政辦公綜合區、鎮南居住功能區、鎮中居住功能區、鎮北居住功能區。以天河生態文化旅遊圈為軸心,把上津建設成為西安-武當山-武漢黃金旅遊線上的重要驛站,發展成為十堰市、西安市等周邊地區的生態休閑度假區、奇山秀水探險區、歷史文化體驗區。在三至五年內將天蓬山大峽谷打造為國家AAAA景區,把上津古鎮打造成為國家AAAAA景區。以古城入口牌樓、停車場、古城標誌物雕塑廣場以及其他旅遊接待設施等組成的景區入口接待服務區;以古城、老街、官衙、會館和故縣殘垣等組成的古城文化保護區;以長堤柳浪瀛洲卧荷、天子渡口、沙灘運動、水上泛舟、遊客休憩點、中心廣場等組成的金錢河休閒遊樂區,以別墅區和高檔會所組成的沿山休閑度假區,和以古戲樓、民俗博物館組成的秦楚文化體驗區。天蓬山大峽谷景區分為四大片區-景區入口接待服務區、溫泉康體度假區、峽谷休閑探險區、軍事活動體驗區。
乘車路線:十堰市三堰客運站(十堰客運中心站)每天7:00,14:00,15:00有三趟直達上津的班車(約兩個小時,平時票價50元,節假日有波動),或者先搭乘十堰至鄖西的班車(約1個小時,票價35元),再換乘鄖西至上津的小型客運汽車(約1個小時,票價25元);西安市紡織城客運站每天早晨下午各有一趟直達上津的班車(約3個小時,票價95元)。自駕游者沿G70福銀高速在上津出口(十堰出口再往西100公里處)下來,再沿S301鄖漫公路大約15公里到上津;陝西方向過來可在漫川出口下來,再沿S301鄖漫公路大約15公里到上津。
返回:上津車站每天7:00,8:00,12:00有三趟直達十堰的班車,或先搭乘上津到鄖西的班車,再換乘鄖西到十堰的班車;每天早晨下午各有一趟直達西安的班車。自駕游者沿S301鄖漫公路在上津或者漫川入口上G70福銀高速,往東可去十堰武漢福州等地,往西可到西安銀川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