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第三十九中學
公辦全日制高中
武漢市第三十九中學創建於1906年,至今已有一百餘年歷史。坐落於武漢市武昌區首義路116號,是一所公辦全日制高中,學校坐落在文化發達的武昌區中心,毗鄰首義廣場,與黃鶴樓隔路相望,是武昌區名校,市級示範學校。屬於市級示範重點高中。湖北省教改名校。
武漢市第三十九中學坐落於武昌中心城區,創辦於1906年,前身為湖北省第一女子中學,原名為“女子師範學堂”,后與“善道女中”合併,更名為“湖北省立第一女子中學”,當年屬於省級示範高中。1999年更名為 武漢市女子高級中學,2001年10月,學校接受了武漢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的督導評估,於2002年2月被武漢市人民政府正式命名為武漢市辦學水平示範學校,現更名為 武漢市第三十九中學(男女生兼招)。
武漢市第三十九中學創建於1906年,至今已有一百餘年歷史。坐落於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經濟發達、交通便捷的華中重鎮——武漢市武昌區首義路116號。
武漢市第三十九中學百年史紀
1905年 前清舉人李文藻創辦女子師範學堂
1906年 湖廣總督張之洞將私立女子師範學堂收為官辦
1911年 因辛亥首義,學校停辦一年
1927年 湖北省女子職業學校和湖北省女子中學併入,學校性質由師範學校改為普通中學,更名為湖北省立第一女子中學
1938年 學校因抗戰遷往湖北省恩施屯堡,隸屬於湖北省立聯合中學,更名為恩施女高分校
1945年 抗戰勝利,學校遷回武昌原址,恢復湖北省立第一女子中學校名
1952年 收並私立善導女中和私立成達女中
1956年 由湖北省省教育廳直屬劃歸武漢市屬,更名為武漢市第三十九中學
1966年 學校大規模改建,校門由面向長湖南村改為面向首義路
1969年 開始招收男學生,成為男女合校的普通中學
1999年 恢復女中建制,比照重點中學招收女學生
2000年 正式更名為武漢市女子高級中學
2006年 恢復男女合校,恢復武漢市第三十九中學校名,招收男女學生
學校是國家“十一五”重點課題試驗學校、武昌區首批藝術特色學校和花園學校。學校佔地總面積42000平方米,校園布局合理,配套設施齊全,目前有現代化的教學大樓1幢,行政辦公樓、藝術樓各1幢,塑膠運動場1個,體育館、學術報告廳、藝術廳、食堂和學生公寓各1所,設施齊全的理、化實驗室各3個,生物實驗室2個,校園有線電視和廣播系統各1套,電子備課室、監控室各1間,標準化微機房2個,勞技教室1間,圖書室總面積290平方米,藏書6萬餘冊,報刊雜誌160多種,學生閱覽室316平方米,可容200多學生,藝術樓內配備音樂教室3間,琴房10間,美術教室6間,形體房1間。
現有教職員工143人,省市區學科帶頭人13人,具有研究生學歷13人,高級教師65人,區優秀青年教師8人,區級教學能手4人。
學校現有35個教學班(含7個藝術班),在校學生1762人,教職工143人,專任教師120人,其中高級教師59人,中級教師45人,專任教師中本科學歷110人,研究生學歷(含在讀)34人,市、區學科帶頭人7人,優秀青年教師9人。
2002年以來,學校在上級領導的親切關懷下,以《武漢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關於對武漢市女子高級中學辦學水平綜合督導評估報告》為指導,遵照市級示範學校的要求,按照藝術特色的辦學思路,堅持內涵發展,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各方面工作躍上了新的台階。學校招生規模逐漸擴大,在校教師和學生數逐年增加,辦學效益不斷增強,辦學水平不斷提高。
校園佔地面積42000平方米,現有教學樓,辦公樓、圖書樓、藝術樓、學生公寓一棟、配有體育館、微機室。語音室、理化生實驗室、體音美活動室、形體室、藝術廳等等現代化的教學設施。校園裡、有百年銀杏,參天香樟,蒼松翠柏,葡萄琵琶。鳥語花香,春華秋實;亭台廊榭,掩映其間,被譽為花園式的學校,是青少年讀書求學的理想場所。
學校教室配有多媒體、投影儀、廣播喇叭。
食堂已達到標準化。
2006年10月召開百年校慶。
學校有多個社團,其中文學社、廣播台為學校師生交流最為密切。
武漢市第三十九中學管樂隊
行政樓
籃球場
五、社會聲譽不斷提升2002年被命名為市級示範學校以來,我們認真分析了生源特點,深刻理解“示範學校”的內涵,增強了示範學校的社會責任,對全校教師提出了敢於擔當、勤於作為的要求,傾心儘力為普通市民家庭子女接受優質教育創造條件。在辦學經費緊張的情況下,通過為貧困家庭學生減免學費、設立獎學金、建立自強基金資助貧困生等途徑,幾年來,所有在籍學生沒有一例因為家庭貧困原因而輟學,為千百個家庭燃起了明天的希望。汶川地震災后,全校師生踴躍捐款,主動承擔北川中學學生張琴在漢治療期間的學習輔導任務。
同時,隨著教育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學校連續4年獲得武昌區教學質量一等獎,高考升學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在全市範圍內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
武漢市第三十九中學始終堅持科學發展觀,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努力提升辦學理念,嚴格規範辦學行為,積極推進課程改革,不斷創新辦學特色,各方面工作都有新的變化和發展。以嚴肅認真的態度落實了武漢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提出的整改要求,較好地發揮了市級示範學校的示範作用,保持了市級示範學校應有的水平。
該校歷史上有影響的教師
董必武(1886-1975)
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中共“一大”代表,建國后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代主席,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等職。1920年前後在該校任教。
陳潭秋(1896-1942)
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中共“一大”代表。曾任中共江西省、滿州省委和福建省委書記。1921年前後在該校任教。
李漢俊(1890-1927)
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中共“一大”代表,曾任《新青年》主編、湖北省教育廳廳長。1922年前後在該校任教。
劉子通(1885-1924)
老一輩革命家,1911年參加武昌首義,1921年入黨。1921年前後在該校任教,兼任《武漢星期評論》主編。
黃負生(1891-1922)
老一輩革命家,1921年春與董必武、陳潭秋等在武漢成立共產主義小組,1922年前後在該校任教,主編《武漢星期評論》。
1922年毛澤東在武漢黃土坡黃負生病榻前曾由衷感嘆:“湖南有個蔡和森,湖北有個黃負生。”
現任校長簡介
魏凱旋,男,1963年9月出生,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武漢市生物學科帶頭人,武漢市教育學會生物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武昌區教育學會副秘書長,武昌區教育學會生物專業委員會理事長。曾獲得“湖北省先進生物教師”、“武漢市高效課堂建設先進個人”、“武昌區先進教育工作者”、“武昌區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主持或參與全國、省、市級多項科研課題並獲獎,多次發表教科研論文,主編(副主編)並出版教科研專著數部。
李禕,女,共青團員。2008年畢業於武漢市第三十九中學。本科畢業於武漢工商學院。曾任工商學院社團聯合會副主席。
揭凱,男,畢業於武漢市第三十九中學,現就讀於中國科學院大學,碩士研究生。
李禕
李一
畢業院校:武漢工商學院
職務:學生會主席、社團部部長、DV社社長、棋社社長
校報評價:綜合素質很強,親和力好,組織能力強,成績優秀,大家都喜歡。性格蠻好的,值得喜歡的學姐。
大學內任職:社團聯合會主席,組織部部長,團委老師的得力助手,組織過國際象棋大師來大學的活動。
揭凱
姓名:揭凱
在讀院校:中國科學院大學
揭凱
校報評價:校園節目主持人,成績優秀,親和力好,人也很善良,長的很高啊,大家都很喜歡!值得尊敬的學長!
評語:優等生,綜合能力強,社交能力強。
大學期間獲:國家勵志獎學金,優秀畢業生,院報記者團記者、網路技術部部長。中國科學院大學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
學校是國家“十一五”重點課題試驗學校、武昌區首批藝術特色學校和花園學校,踐行科教融合、藝術校園的理念,在學習的同時發展學生社團活動,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與興趣愛好。
社團部部長、學生會主席:李禕、揭凱
dv社、廣播社、文學社、舞蹈社、話劇社、音樂社、動漫社等。
2005年至今,學校連續4年超額完成高考工作目標,連年獲得武昌區教學質量一等獎,多次被武昌區教育局授予“藝術教育先進基地”稱號。作為武漢市藝術特色學校,藝術特色教育是學校辦學的一個亮點,藝術特色班高考本科上線率保持在98%以上。與此同時,學校各方面工作都有長足發展。
今天的三十九中不斷探索教育改革和發展新路,針對學生特點,提出嶄新的辦學思想,教學質量全面提高,成為省內乃至國內的知名學校。2005年以來,歷年高考均大幅度超額完成區教育局下達的重點、本科和專科三條線升學目標,升學率超過95%,藝術班本科上線率超過97%,學校因此連年獲得武昌區教學質量一等獎。
學校一方面對學生進行嚴格、科學的管理,同時,又為學生創造寬鬆的學習環境,學生課餘生活豐富多彩,校園內學生社團蓬勃發展,各種活動讓學生展現才華,一年一度的藝術節,精彩紛呈,使得可與活動豐富,提升創新能力。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全面提高。
武漢市第三十九中學永不滿足於現狀,目前,正竭力打造武昌區南片優質高中品牌,研究學生特點,改革教學方法,推行小班教學,建構高效課堂,深入挖掘學生潛能,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以期為高一級學校輸送更多的合格新生,為國家做出新的貢獻。
2005年以來,學校先後被授予武昌區“教育創新示範崗”、“教書育人十佳示範崗”、“先進工會”、“先進團委”、“教育教學目標績效考核先進單位”等光榮稱號。
2006年恢復“武漢市第三十九中學”校名,面向全市招收應屆男女初中畢業生。學校曾被武漢市政府授予“辦學水平先進學校”稱號,連續五年被評為武昌區先進學校。
武漢市武昌區首義路116號,學校坐落在文化發達的武昌區中心,毗鄰首義廣場,與黃鶴樓隔路相望,是武昌區名校,市級示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