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主義繪畫

印象主義繪畫

印象主義是19世紀後期產生於法國的一種藝術思潮和流派,印象主義畫家根據光色原理對繪畫色彩進行了大膽的革新,打破了傳統繪畫的褐色調子,徹底反對官方學院派藝術的統治,後來成為以法國為中心的歐洲美術運動的主流。早期印象派分為兩派,以莫奈為代表的注重色彩,以德加為首的注重形體造型。後印象派認為繪畫不應拘泥於客觀自然主義的描寫,強調主觀理性和自我情感、個性的表現。

特點


把對自然清新生動的感觀放到了首位,認真觀察沐浴在光線中的自然景色,尋求並把握色彩的冷暖變化和相互作用,以看似隨意實則準確地抓住對象的迅捷手法,把變幻不居的光色效果記錄在畫布上,留下瞬間的永恆圖像。這種取自於直接外光寫生的方式和捕捉到的種種生動印象以及其所呈現的種種風格,不能不說是印象派繪畫的創舉和對繪畫的革命。
為一切色彩皆產生 於光,於是他們依據光譜 赤橙黃綠青藍紫七色來調配顏色。印象派繪畫用點取代了傳統繪畫簡單的線與面,從而達到傳統繪畫所無法達到的對光的描繪。具體的說,當我們從近處觀察印象派繪畫作品時,我們看到的是許多不同的色彩凌亂的點,但是當我們從遠處觀察他們時,這些點就會像七色光一樣匯聚起來,給人光的感覺,達到異想不到的效果。

起源與發展


印象主義繪畫
印象主義繪畫
印象主義(IMPRESSIONNISME)。在西方繪畫在發展歷程中,畫家總是將當時的科學成就引進藝術創造之中。由於光學和色彩學研究成果問世,後來又經查理士·亨利把光和色彩直接與美 學相結合,運用到藝術法則上,這使追求創新的畫家們深受影響和啟發,他們嘗試著純粹的“外光”描繪,以及新的色彩關係分析,並把這種自然科學的法則和他們的藝術觀點結合起來進行創作。他們認為自然界的一切物體都是光的照射作用,才顯現出它的物象;而一切物象又是不同色彩的結合,太陽光是由七種原色組合而成。如果離開了光和色彩便沒有這個世界。他們還認為:畫家要認識這個世界,主要是從“光”和“色彩”的觀點上去認識,“光”和“色彩”既然成為這個世界的中心,也是畫家認識世界的中心,所以畫家的任務也就在於如何去表現光和色彩的效果。“光”為“色”之母,有光才有色,世界上任何具體的物象和事件只是傳達光和色彩的媒介罷了,它本身的意義是次要的!這種藝術觀念成為他們的主導思想,從而支配他們的創作活動。
印象主義繪畫
印象主義繪畫
由於他們把“光”和“色彩”看成是畫家追求的主要目的,就不可避免地將畫家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停留在感覺階段,停止在“瞬間”的印象上,這就導致創作中竭力描繪事物的瞬間印象,表現感覺的現象,從而否定事物的本質和內容。在他們看來世界萬物在陽光下一律是平等的。雷諾阿曾說過:“自然之中,決無貧賤之分。在陽光底下,破敗的茅屋可以看成與宮殿一樣,高貴的皇帝和窮困的乞 丐是平等的。”這種藝術觀念導致他們在創作中全力以赴地描繪“光”。只重藝術的形式,忽視乃至否定藝術的內容。如支持印象主義的左拉所說:“繪畫所給予人們的是感覺,而不是思想。”所以我們在印象派的畫中所看到的是充滿陽光的色塊組合,充滿空氣感。總的說來印象派創作只重感覺,忽視思想本質,以瞬間現象取代之;以習作代替創作;以素材代替題材;以偶然代替必然;以次要代替主要的。既然是憑感覺,那必然是主觀的,所以印象派所描繪的是主觀化了的客觀事物。這標誌著與傳統藝術觀念、藝術表現方法和藝術效果的決裂。所以說印象派是西方繪畫史上一個劃時代的藝術流派。不可否認印象派畫家在陽光探索和色彩分析上有重要發現,在對光與色的表現上豐富了繪畫的表現技巧,他們倡導走出畫室,面對自然進行寫生,以迅速的手法把握瞬間的印象,使畫面出現不尋常的新鮮生動的感覺,揭示了大自然的豐富燦爛景象,這是對藝術創造的一大貢獻。他們的藝術是屬於現實主義範疇的,是追求民主、自由、平等思想在藝術中的反映。他們的藝術創造是具有革新和進步意義的。
印象主義繪畫
印象主義繪畫
印象派產生是西方繪畫發展的必然結果。繪畫自16世紀威尼斯畫派起就關注光和色彩的描繪,尤其是提香,爾後經魯本斯、委拉斯開茲、倫勃朗、哈爾斯和維米爾,在他們的作品中都閃耀著迷人的色彩,尤其是善於描繪陽光的維米爾,他曾描繪過充滿陽光的房間,可謂印象派的先驅者;英國風景畫大師透納和康斯太勃爾畫中充滿陽光和空氣,使法國的德拉克洛瓦如獲至寶,他在自己的畫中就已竭力表現過,人們稱他是“打開印象主義天窗”的畫家;巴比松畫派的畫家已經將自己的畫架移到室外大 自然中去對景寫生,為印象主義畫家開了先河;庫爾貝的畫中已經充滿了陽光,有人稱他是“印象派之父”,在所有這些大師們的探索成就之上,必然產生印象主義畫派
由於官方學院派的壓制,這批年輕畫家探索創新的作品不能在官方沙龍展出,於是他們共同於1863年舉辦了“落選沙龍畫展”,遭到學院派古典主義的猛烈攻擊。年輕畫家們沒有灰心,又埋頭奮鬥10年,於1874年在巴黎的鬧市區舉辦了震驚畫壇的“無名藝術家、油畫家、雕塑家、版畫家協會”展覽。在這次畫展中展出莫奈的一幅風景畫,題名《印象·日出》。有位叫勒羅瓦的作家發表了一篇小品文評論這次展覽,題為“一次印象主義的展覽”。“印象派”由此而得名。1876年舉辦第二次展覽,有20位畫家參加,這次展覽乾脆打出了“印象主義畫展”的旗號,從此印象派登上了法國畫壇,擴及歐洲,影響世界。
印象主義繪畫
印象主義繪畫
印象主義作為繪畫流派出現於法國。1874年3月25日,C.莫奈、P.-A.雷諾阿、 C.畢沙羅、A.西 斯萊、E.德加、P.塞尚、B.莫里索等一群年輕的法國畫家,在巴黎舉辦了無名畫家、雕塑家、版畫家展覽會,因莫奈展出的一幅題為《日出·印象》的油畫的題目被一位觀點守舊的記者借用,撰文嘲諷此展覽為“印象主義畫家展覽會” ,遂產生印象主義或印象派之名。
在藝術觀點上,印象主義畫家反對當時占正統地位的古典學院派,反對日益落入俗套、矯揉造作的浪漫主義繪畫,而是在C.柯羅、巴比松畫派和G.庫爾貝等人的寫實畫風的推動下,吸收荷蘭、英國、西班牙、日本、中國等國家繪畫的營養,同時受現代科學,尤其是光學的啟發,認為一切色彩皆產生於光,於是他們依據光譜赤橙黃綠青藍紫七色來調配顏色。由於光是瞬息萬變的,他們認為只有捕捉瞬息間光的照耀才能揭示自然界的奧妙。因此在繪畫中注重對外光的研究和表現,主張到戶外去,在陽光下依據眼睛的觀察和現場的直感作畫,表現物象在光的照射下,色彩的微妙變化。由此印象主義繪畫在陰影的處理上,一反傳統繪畫的黑色而改用有亮度的青、紫等色。由於個人的興趣不同,印象主義畫家又分為重光和色彩與重造型和素描兩種類型,前者以莫奈、雷諾阿為代表,後者以德加為代表,畢沙羅則介於兩者之間。
印象主義繪畫
印象主義繪畫
由於追求外光和色彩的表現,印象主義畫家主要把身邊的生活瑣事和直接見聞作為題材,多描繪現實中的人物和自然風景。在構圖上多截取客觀物象的某個片斷或場景來處理畫面,打破了寫生與創作的界限。
印象主義畫家先後舉辦了8次展覽,前兩次均受到當時輿論界的猛烈抨擊,以後逐漸成為具有很大影響的美術流派,並擴大到其他藝術領域。印象主義繪畫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曾得到E.馬奈的支持與鼓舞。
作為一種美術思潮,印象主義繪畫在世界美術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推動了以後美術技法的革新與觀念的轉變,對歐美、日本乃至中國的畫家產生過或大或小的影響。
印象主義繪畫
印象主義繪畫
代表人物首推Manet Edou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