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屬
狐屬
狐屬(學名:Vulpes):體長為45-90厘米,尾長25-60厘米,體重2-10千克,最大的超過15千克,雌獸體形比雄獸略小。體型中等、勻稱,四肢修長,趾行性,利於快速奔跑。頭齶尖形,顏面部長,鼻端突出,耳尖且直立,嗅覺靈敏,聽覺發達。犬齒及裂齒髮達;上臼齒具明顯齒尖,下臼齒內側具一小齒尖及後跟尖;臼齒齒冠直徑大於外側門齒高度;齒式為。毛粗而長,一般不具花紋。爪粗而鈍,略能伸縮。尾多毛,一般較發達。
善於快速及長距離奔跑,多喜群居,常追逐獵食。雜食性,以食草動物及嚙齒動物等為食;有些食腐肉、植物或雜食。狐狸繁殖率高,抗病力強,食性雜,好飼養。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廣泛分佈於歐亞大陸和北美洲大陸,還被引入到澳大利亞等地。
狐屬
它們的身體背部的毛色多種多樣,赤色毛較多的,俗稱為火狐,灰黃色毛較多的,俗稱為草狐。頭部一般為灰棕色,耳朵的背面為黑色或黑棕色,唇部、下頦至前胸部為暗白色,體側略帶黃色,腹部為白色或黃色,四肢的顏色比背部略深,外側具有寬窄不等的黑褐色紋,尾毛蓬鬆,尾尖為白色。此外,還有不少體色的變異類型,如全身毛色為黑色的叫黑狐或黝狐;全身底毛為黑色,但毛尖帶有白色,在光照下呈現出銀色光輝的,叫銀狐或玄狐;全身為赤褐色,肩部有黑色十字形毛的叫十字狐,此外還有倭刀狐等。分佈於世界不同地區的有孟加拉狐、阿富汗狐、南非狐、藏狐和北極狐。根據皮毛和形態習性分類的有沙狐、藏狐、蒼狐、草原狐、赤狐和耳廓狐。
棲息於森林、灌叢、草原、荒漠、丘陵、山地、苔原等多種環境中,有時也生存於城市近郊。喜歡居住在土穴、樹洞或岩石縫中,有時也佔據兔、獾等動物的巢穴,冬季洞口有水氣冒出,並有明顯的結霜,以及散亂的足跡,尿跡和糞便等,夏季洞口周圍有挖出的新土,上面有明顯的足跡,還有非常濃烈的狐臊氣味。
狐屬動物住處常不固定,而且除了繁殖期和育仔期間外,一般都是獨自棲息。通常夜裡出來活動,白天隱蔽在洞中睡覺,長長的尾巴有防潮、保暖的作用,但在荒僻的地方,有時白天也會出來尋找食物。它的腿腳雖然較短,爪子卻很銳利,跑得也很快,追擊獵物時速度可達每小時50多公里,而且善於游泳和爬樹。
性情狡猾,記憶力很強,聽覺、嗅覺都很發達,行動敏捷且有耐久力,不像其他犬科動物多半以追捕的方式來獲取食物,而是能想盡各種辦法,以計謀來捕捉獵物。它往往首先在植物茂盛,野鼠、野兔活動頻繁的地帶,根據氣味、叫聲和足跡等尋找它們的蹤跡,然後機警地、不動聲色地接近獵物,甚至將身子完全趴在地上匍匐而行,以免獵物受到驚嚇而逃跑,鑽入洞穴之中或者岩石、樹木之下,然後蹲伏下來,作好伺機而動的準備,然後先輕步向前,緊接著步子加快,最後變成疾跑,突然出擊,抓獲獵物。有時還假裝痛苦或追著自己的尾巴來引誘穴鼠等小動物的注意,待其靠近后,突然上前捕捉。
生性多疑,行動時大多先對周圍環境進行仔細的觀察。當遇到敵害時,它就會使用身體內藏著的一個秘密武器--肛腺,分泌出幾乎能令其他動物窒息的“狐臭”,惡臭的氣味使追擊者不得不停下來。在危急的情況下,它也能用竄進羊群中、跳到河裡隱藏等方法逃脫。被獵人捉住的狐狸,還有一套“裝死”的本領,能夠暫時停止呼吸,似乎已經奄奄一息,任人擺布,但乘人不備時,就突然迅速逃走。這些狡猾的行為,都是它高超的生存手段。
眼睛適於夜間視物,在光線明亮的地方瞳孔會變得和針鼻一樣細小,但因為眼球底部生有反光強的特殊晶點,能把弱光合成一束,集中反射出去,所以在黑夜裡常常是發著亮光的。在荒山曠野里的古寺、廢墟、墳墓、土丘附近,如果夜裡有幾隻赤狐來回遊盪,遠遠望去就像有很多忽隱忽現,閃爍發光的小燈。常常使人迷惑不解,產生恐懼,或者引起精靈鬼怪之類的幻想,再加上赤狐固有的機敏、狡猾的習性,便產生了形形色色的荒誕傳說,也給赤狐塗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稱它為“狐仙”等。
是孤獨的獵人,除了在交配季節和喂小型哺乳動物。在城市環境中,它們很容易找到垃圾中的食物。不僅是捕食者,也是隨機雜食者,甚至還是“殺過者”,其中包括田鼠、家鼠、黃鼠、袋地鼠、金花鼠等在內的各種野鼠和野兔等是主要食物,也吃蛙、魚、鳥、鳥蛋、昆蟲等,遇到動物屍體、人類遺棄的垃圾中的食品等也不會放過,還吃草莓、橡子、葡萄等野果或漿果。如果食物一時吃不完,就會精心地選擇一個隱蔽的地方,小心地埋藏起來,還要經過一番偽裝,消除各種痕迹以後才離開,以免被其他動物發現。它在捕食中喜歡戲弄已經無法逃脫的獵物,還常常把能捕到的獵物統統殺死,從不放生,叫做“殺過行為”,其成因可能是出於本能,也可能是受到某種刺激而引起的,或者是兩種原因兼而有之。
分佈於孟加拉國、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阿富汗、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安道爾、亞美尼亞、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以色列、阿曼、巴勒斯坦、沙烏地阿拉伯、土庫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安哥拉、波札那、納米比亞、南非、阿富汗、中國、印度、伊朗、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蒙古、俄羅斯、烏茲別克、芬蘭、格陵蘭、冰島、挪威、瑞典、美國、墨西哥、加拿大、貝南、布吉納法索、喀麥隆、查德、厄利垂亞、衣索比亞、甘比亞、馬里、幾內亞、茅利塔尼亞、尼日、奈及利亞、塞內加爾、南蘇丹、蘇丹、查德、吉布地、伊拉克、以色列、約旦、利比亞、摩洛哥、沙烏地阿拉伯、索馬利亞、突尼西亞、葉門、奧地利、亞塞拜然、孟加拉、比利時、不丹、波黑、保加利亞、加拿大、克羅埃西亞、塞普路斯、捷克、丹麥、埃及、愛沙尼亞、法羅群島、芬蘭、法國、喬治亞、德國、直布羅陀、希臘、格陵蘭島、梵蒂崗、匈牙利、冰島、愛爾蘭、義大利、日本、約旦、哈薩克、朝鮮、韓國、吉爾吉斯斯坦、拉托維亞、黎巴嫩、利比亞、列支頓士登、立陶宛、盧森堡、馬其頓共和國、馬爾他、摩納哥、蒙古、黑山共和國、摩洛哥、緬甸、尼泊爾、荷蘭、挪威、巴基斯坦、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聖馬利諾、塞爾維亞、斯洛伐克、斯羅文尼亞、西班牙、斯瓦爾巴群島、瑞士、敘利亞、塔吉克、突尼西亞、土爾其、土庫曼、英國。
狐屬分布圖
每年的12-2月發情、交配,生活在北方地區的要推遲1-2個月繁殖,此時雄獸之間會發生爭偶的激烈爭鬥。求偶期間,雄獸和雌獸通過尿液中散發出的類似麝香一樣的氣味互相吸引,受到雌獸引誘的雄獸會發出古怪而又可怕的尖叫聲,進行一種複雜的求婚方式。雄獸不僅參與撫育後代,而且在雌獸產仔之前便開始修整洞穴備用,外出幫助覓食等。
雌獸的懷孕期約為2-3個月,於3-4月間產仔於土穴或樹洞里,每胎多為5-6仔,最多可達13仔,幼仔出生的時候,雄獸總是呆在雌獸的旁邊。初生的幼仔皮毛又黑又短,軟弱無力,體重約為60-90克,出生后14-18天才睜開眼睛,在這段時間裡,雌獸精心地撫養和照顧它們,從不離開,食物則由雄獸供給,整個哺乳期約為45天。
幼仔喜歡在洞口曬太陽,生長的速度很快,1月齡左右體重就達到1千克,可以出洞活動,雄獸此時更加忙碌,不僅要給雌獸而且也要給長得很快的幼仔提供食物,如果這時雌獸不幸死亡,雄獸就要獨自承擔起養育後代的任務。半年以後,長大的幼仔便離開雌獸,開始獨立生活,9-10個月就能達到性成熟,壽命為12-14年左右。
狐屬(12種) | |||
---|---|---|---|
中文名稱 | 學 名 | 命名者及年代 | |
1 | 孟加拉狐 | Vulpes bengalensis | Shaw, 1800 |
2 | 阿富汗狐 | Vulpes cana | Blanford, 1877 |
3 | 南非狐 | Vulpes chama | A. Smith, 1833 |
4 | 沙狐 | Vulpes corsac | Linnaeus, 1768 |
5 | 藏狐 | Vulpes ferrilata | Hodgson, 1842 |
6 | 北極狐 | Vulpes lagopus | Linnaeus, 1758 |
7 | 北美狐 | Vulpes macrotis | Merriam, 1888 |
8 | 蒼狐 | Vulpes pallidus | Cretzschmar, 1826 |
9 | 路氏沙狐 | Vulpes rueppellii | Schinz, 1825 |
10 | 草原狐 | Vulpes velox | Say, 1823 |
11 | 赤狐 | Vulpes vulpes | Linnaeus, 1758 |
12 | 耳廓狐 | Vulpes zerda | Zimmermann, 1780 |
狐狸是大自然中常見的物種,人和犬類被視為是狐狸的主要威脅,人類歷史一直進行的商業獵捕,或用於寵物貿易,或把肉賣給當地人食用,或將其皮毛製成衣物。它們也會被家犬捕殺。此類威脅造成全球性的種群數量下降。在一些永久和新建人類居住區,已經導致當地的狐狸消失。但該屬屬種類仍然是進化最成功的動物,它們除了傳統的生存和棲息區域,也進入人類生活的城鎮邊緣和居住區,以人類廢棄的食物垃圾生存。
人類已經成功的培養了多種用於皮毛的養殖品種,這對野外物種的生存提供了保護。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