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二級學院

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位於天津市,成立於1997年,是天津大學最具實力的學院之一,下設機械工程、力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3個一級博士點學科和博士后流動站,含14個二級博士點,17個碩士點,4個工程碩士點。其中動力機械及工程、流體力學為國家重點學科;動力機械及工程、流體力學、固體力學工程熱物理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為徠天津市重點學科。內燃機燃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科基礎課程力學教學基地、教育部先進陶瓷與加工技術重點實驗室(與材料學院共建),天津市先進位造技術與裝備重點實驗室,科技部地熱研究中心也設在該院。學院設有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工程力學、熱能與動力工程、工業設計4個本科專業。

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是天津大學的二級學院。

1952年4月,南開大學、津沽大學機械系併入組成天津大學機械系;1983年4月,力學系成立;1986年,內燃機燃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成立;1997年7月,天津大學機械工程系、力學系和內燃機燃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組建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據2020年2月學校官網顯示,學院設有3個系級單位、開設5個本科專業,擁有3個一級博士點學科和博士后流動站、14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7個二級學科碩士點、4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點,共有教職工357人,其中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1名、中國工程院院士4名,共有在校生3800餘人。

歷史沿革


前身溯源
天津大學機械工程系
1895年10月2日,天津大學前身北洋大學創立,徠並設立機械學科。
1903年,受庚子戰爭影響,北洋大學停辦機械學科。
1924年,機械系恢復。
1937年,北洋工學院北平大學和北平師範大學在西安合併組成“國立西安臨時大學”,后改為“國立西北聯合大學”,潘承孝教授出任機械系主任。
1943年,機械系改為機電工程系。
1947年8月,北洋大學北平部撤消,改為北京大學工學院,1952年併入清華大學。
1951年,北洋大學與河北工學院並校,兩校機械系合併為天津大學機械系。
1952年4月,南開大學、津沽大學機械系併入組成天津大學機械系。
1959年,機械一系更名為機械製造工程系。
1970年,機械系實行“廠系合一”,更名為“天津大學機械製造廠(系)”,后又恢復為機械工程系。
天津大學力學系
1979年,由內燃機專業、熱工教研室、能源研究室等組建熱物理工程系。
1982年,組建“天津地熱研究培訓中心”。
1983年4月,力學系成立。
內燃機燃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1986年,內燃機燃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成立。
1988年,動力機械及工程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
1996年,批准建立國家工科力學基礎課程教學基地。
合併調整
1997年7月,天津大學機械工程系、力學系和內燃機燃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組建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張策教授出任首任院長。
2002年,熱能工程系和地熱中心整建制併入機械工程學院。
2006年,機械實踐教學中心被評為國家實踐教學示範中心。
2013年8月,天津大學新校區機械教學組團項目開工。
2014年12月,成立院級校友會。
2015年5月18日,啟動北洋園新校區“起航學府新甲子,圓夢天大新校區”搬遷啟動儀式。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院徽
釋義:學院院徽中間由M(Mechanical)、E(Engineering)組成的圖案,總體為藍色,上下分別為學院中英文名稱環繞。

學院概況


學院包括機械工程系、力學系、內燃機燃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和熱能工程系,現有教工305名,其中中科院院士1名,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長江學者特聘教授5名,博士生導師51名,教授57名,副教授80名,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70名。管理幹部20人,實驗室技術人員80人,在校博士研究生280人,碩士研究生581人,各類本科生1245人和專科生254人。

辦學理念


“以人為本、播精擇粹”,促進研究型大學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三個功能快速協同發展。
·在管理體制方面,實行以學院和學科建設委員會領導集體為核心的"教授治學",注重發揮黨的監督保障作用,實現高效、科學、民主的管理。
·在學科建設方面,面向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需求,凝練優勢方向,鼓勵學科交叉,崇尚學術自由。
·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將教學、科研和管理有機的融合,倡導團隊精神,引師資隊伍向開放式、研究型方向發展。
·在人才培養方面,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愛國主義情操、領導才幹、創新意識、團隊精神和工程實踐能力,努力將他們造就成符合時代發展需求的高層次人才。

辦學條件


院系概況

據2020年2月學校官網顯示,學院設有3個系級單位、開設5個本科專業。
院系設置
二級學院院系名稱
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機械工程
力學
能源與動力工程
專業設置
院(系)名稱專業名稱
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工程力學
能源與動力工程
工業設計和智能製造工程 

學科體系

據2020年2月學校官網顯示,學院擁有3個一級博士點學科和博士后流動站、14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7個二級學科碩士點、4個碩士專業學位點。
一級博士點學科:機械工程、力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博士后流動站:機械工程、力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二級學科博士點:機械工程、熱能工程、工程熱物理、生物力學、製冷及低溫工程、動力機械及工程、工程力學、流體力學、固體力學、工業設計、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等
二級學科碩士點:機械工程、車輛工程、橋樑與隧道工程、熱能工程、工程熱物理、生物力學、製冷及低溫工程、動力機械及工程、工程力學、流體力學、固體力學、工業設計、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等
碩士專業學位點:機械工程、力學、動力機械及工程熱物理等

師資隊伍

據2020年2月學校官網顯示,學院有教職工357名,包括中國科學院專職院士1名,中國工程院院士4名(含雙聘院士1名),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名,973項目首席科學家1名,863領域專家1名,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3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7名,“萬人計劃”科技部領軍人才3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4名,“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8名,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1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9名,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1名;教授/研究員103名,副教授/副研究員105名,講師/助理研究員42名;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238名。
周恆陳予恕金東寒蘇萬華
金翔龍黃田王樹新衛海橋
王樹新堯命發王天友陳焱
汪越勝柯燎亮焦魁劉海濤
仇巍王延輝劉海峰王毅澤
顧佩華宋崇林吳志強姜楠
謝輝趙力梅江平黃干雲
楊志永梁興雨田延嶺袁德奎
汪越勝
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據2020年2月學校官網顯示,學院建有2個國家級基礎課程教學基地、3個中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培訓中心,有6門校級精品課程。
國家級基礎課程教學基地:國家工科機械基礎課程教學基地、國家工科力學基礎課程教學基地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機械工程、力學、能源與動力工程
科技部培訓中心:科技部地熱研究培訓中心
校級精品課程:材料力學、理論力學、機械製造技術基礎、機械原理與機械設計、工程振動與測試、金屬工藝學

科學研究


科研平台

據2020年2月學校官網顯示,學院建有1個中國國家重點實驗室、3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3個天津市重點實驗室、2個創新引智基地、2個國際合作基地、擁有1個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2個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2個教育部創新團隊。
國家重點實驗室:內燃機燃燒學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機構理論與裝備設計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中低溫熱能高效利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先進陶瓷與加工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天津市重點實驗室:天津市裝備設計與製造重點實驗室、天津市現代工程力學重點實驗室、天津市非線性動力學與混沌控制重點實驗室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高端裝備機構理論與技術基礎”、“移動動力裝置高效低碳清潔利用的工程熱物理問題”
教育部創新團隊:“複雜裝備機構理論與設計技術研究”、“內燃機高效、低污染工作機理及技術研究”、“流動穩定性、轉捩及湍流計算”
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高效、低污染內燃動力設計理論及方法”、“高端裝備機構理論與設計”
創新引智基地:內燃動力工程學科創新引智基地、複雜裝備機構理論與設計技術創新引智基地
國際合作基地:內燃動力工程學科創新引智基地、複雜裝備機構理論與設計技術創新引智基地

科研成就

據2020年2月學校官網顯示,學院獲得多項國家級、天津市教學成果獎(名單不齊)。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獲獎時間獲獎名稱成果等級
2014年協同多元化教育資源培養能源動力類國際化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熔煉模式二等獎
2018年專業交融與優勢集成的大機械“3融4為”人才培養探索實踐二等獎
資料來源 
天津市教學成果獎
獲獎時間獲獎名稱成果等級
2013年面向現代工程教育、構築高水平基礎力學教學基地一等獎
2009年面向現代工程教育、構築高水平基礎力學教學基地二等獎
科研成果獲獎一覽表
獲獎項目名稱年度級別獎勵名稱等級
內燃機氣流快速檢測與評價技術及應用2017年國家級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新一代超低排放重型商用柴油機關鍵技術開發及產業化2017年國家級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混合驅動水下航行器關鍵技術與應用2016年國家級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柴油機低雜訊設計關鍵技術及應用2015年國家級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高速並聯機器人關鍵技術及工程應用2015年國家級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大梯度餘熱能回收的高效底循環匹配理論及方法2017年省部級天津市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高密度—低溫燃燒理論和技術及其在節能國六柴油機開發中的應用2017年省部級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柴油甲醇組合燃燒技術2016年省部級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重型柴油機VI關鍵技術及產業化2016年省部級天津市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水下滑翔機關鍵技術與應用2015年省部級天津市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盾構刀具載荷計算與磨損狀態實時監測技術及應用2015年省部級天津市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低雜訊內燃機設計關鍵技術及應用2014年省部級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高速並聯機器人關鍵技術與工程應用2014年省部級天津市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學術交流

2017年,學院獲批重大研究計劃國際合作項目-“提高中載及重載卡車能效關鍵技術中美聯合研究;年合作發表論文/專著50篇以上,其中國際合作高水平論文年均43篇;派出600餘人/次參加各類國際學術會議、學術訪問或研修;組織召開國際學術會議13次。

機構設置


機構設置圖:
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教學實力


本科生教學

學院設有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工程力學、熱能與動力工程、工業設計4個本科生專業,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248人。這些專業的本科生教學工作和人才培養是通過機械工程系、力學系、熱能工程系和內燃機國家重點實驗室等行政單位進行具體落實。學院現有教工305名,其中中科院院士1名,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長江學者特聘教授6名,博士生導師51名,教授57名,副教授80名,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80餘名;管理幹部20人,實驗室技術人員80人。
本學院擁有天津大學三個國家教學基地中的二個,分別是國家工科基礎課程力學教學基地和國家工科機械基礎課程教學基地;擁有一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機械工程實踐教學中心。擁有國家級精品課程四門:材料力學、理論力學、機械製造技術基礎、機械原理與機械設計。天津市級精品課程三門:畫法幾何及機械製圖、實驗應力分析、工程振動與測試。本院承擔著全校十大基礎課中的六門,承擔著大量的教學改革、教材建設等任務,獲得了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一項,天津市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二項。

研究生教育

天津大學 機械工程學院是1997年由力學系、機械工程系、熱能系、內燃機燃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單位合併組建。機械學院是天津大學各學院中學科門類最多的學院,包括力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機械工程 3個一級學科,並且全部為一級學科博士授予權單位,涵蓋了14個二級學科,其中流體力學、動力機械 2個二級學科為國家重點學科。學院與美國Michigan大學、英國Warwick大學、加拿大Mcgill大學、澳大利亞悉尼大學、法國巴黎第六大學等多所國際知名大學有良好的長期合作關係。學院擁有雄厚的高水平師資隊伍,其中科學院院士1名,中國工程院院士2名,長江學者獎勵教授6名,博士生導師51名,碩士生導師近200名。學院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80名,碩士研究生200名。其中近三分之一的碩士研究生可以直接攻讀博士學位,優秀的碩士研究生可獲得出國深造的機會。培養國際化高質量研究生是機械工程學院一直致力於發展的目標。

科研外事


機械工程學院是天津大學的科研大院,通過學校“211”和“985”項目建設,建有一流的內燃機燃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先進陶瓷與加工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光電子力學天津市重點實驗室,科技部地熱研究培訓中心也設在該院。學院面向世界科技發展前沿、國家科技發展和區域經濟重大需求,在能源、環境、空天技術、先進位造技術等領域承擔了大量國際合作、國家、部委及企業委託課題,取得了一批具有重要學術影響力和工程應用價值的研究成果,並與國內外知名企業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係。2002年以來,學院科研經費愈11000餘萬元,發表學術論文2000餘篇,被SCI/EI/ISTP收錄500餘篇次,獲國家級科技獎勵3項,省部級科技獎勵20餘項,並與美國Michigan大學、英國Warwick大學、加拿大McGill大學、澳大利亞悉尼大學、法國巴黎第六大學等多所國際知名大學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主辦或承辦了多個國內外學術會議。

學生工作


機械工程學院學生工作組,由本科生工作組和研究生工作組組成,負責全學院本科生、研究生、高職生的日常管理、貧困生資助、黨建團建、心理健康教育、宿舍文化建設、就業指導,面向全體學生開展思想教育和素質教育活動。指導學生團委、學生會、學生科協等學生組織及社團。
機械工程學院學生工作組本著“狠抓基礎、培育精品、創造機會、營造氛圍”的工作方針,以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優秀人才為目標,注重學生愛國主義情操、領導才幹、團隊精神、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培養,形成一些特色精品活動,各項工作位居學校學生工作的前列,培養和造就了時代所需的高層次人才,畢業生受到社會的歡迎和肯定,就業率連續多年位居學校前茅。2002年機械工程學院學生工作組獲得天津市“五四紅旗示範團委標兵”榮譽稱號。

學生社團團委

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機械學院學生團委是院黨委領導,院團委指導下的共青團的學生組織。作為我院團委開展共青團工作的得力助手,多年來在校、院領導下日趨發展壯大,已成為同學們展示才華,揮灑青春的舞台。
政治思想性是我們的原則,求實創新是我們的特色。在一代又一代的團委人的悉心澆灌下,學生團委將更加茁壯的成長!

學生會

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機械學院學生會成立於1996年,是在校團委,院黨委的關懷下,院團委的直接指導下成長起來的院級學生組織。八年,學生會一直本著全心全意為同學們服務的宗旨,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娛體育活動,既擴展了同學們的生活舞台,又為大家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機會,深受同學們的好評。

學生科技協會

學生科技協會
學生科技協會
科技引領時尚,科技改變生活,科技創造奇迹。魅力科技盡在機械學院科技協會。天津大學機械學院學生科協是機械工程學院團委、校科協共同領導下優秀學生組成的學生組織。自1996年成立以來,以“增強科技意識,活躍學術氣氛,鍛煉實踐能力,培養科技人才”為指導思想,積極開展工作,在校、院各級領導的親切關懷下,在眾多專家、學者的悉心指導下,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和獨具特色的內容,廣泛開展校園科技文化活動,在濃厚校園科技文化氛圍,提高學生科技文化素質和儘早適應社會等各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學生組織
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有機械工程學院學生會、機械工程學院黨員精英班、機械工程學院國際交流協會、機械工程學院心理協會等14個部門。
● 機械工程學院學生會
機械學生會下設機械學院體育協會以及秘書處、新媒體、學研部、文藝部、事務委員會五大職能部門,是機械學院開展群眾性的德智體美藝等各項活動的組織者和實施者,同時開展修園書院文化建設,並致力於切實解決機械學子權益生活問題。
● 機械工程學院黨員精英班
天津大學機械學院黨員精英班連續10年奔赴地震災區和貧困地區開展社會實踐,足跡布滿天津、河北、安徽、四川、甘肅、廣西等地,開展災后重建調研、大學生村官和西部計劃志願者座談體驗、留守兒童“圓夢行動”、新農村建設、富民產業調研、紅色基地參觀等一系列活動,連續9年被評為“天津市暑期社會實踐優秀團隊”。
● 機械工程學院國際交流協會
機械工程學院旨在搭建中外學生文化交流平台,營造開放包容的國際化氛圍。通過組織活動為中外學生提供相互交流的機會,同時發布學校學院的國際交流項目資訊,助力天大機械工程學院人才培養。
● 機械工程學院心理協會
機械學院學生心理協會下設學術部、減壓部、戀愛部、宣傳部,有心協運營的減壓室、解憂雜貨店、情詩大賽、心理劇大賽、心理委員素拓培訓等活動。

繼續教育


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現有機械工程、力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三個一級學科。學院擁有2個國家工科基礎課程教學基地以及國家級和天津市重點實驗室6個。學院師資力量雄厚,其中中科院院士1名,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長江學者特聘教授5名,博士生導師51名,教57名,副教授90名。在繼續教育方面我院共有5個工程碩士領域;三個高校、中職教師專業碩士學位領域;以及高職工業設計專業;成人高等教育三個專業;高自考8個專業招生。
學院現有工程碩士、高校教師研究生、高職專科及本科生、成人高考、高自考等各類在學學生1100餘名。五年,已有400多名學生獲得工程碩士或工學碩士學位。有200多名繼續教育本科畢業生取得學士學位,有400多名學生榮獲優秀學生、優秀學生幹部等稱號,受到學校和學院的獎勵。
學院為繼續教育選聘的任課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科研實踐經驗。同時,為保證教學質量,學院一貫嚴謹治學、嚴格教學要求。良好的校風、學風和畢業生質量得到社會的廣泛讚譽和信賴,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
體為藍色,上下分別為學院中英文名稱環繞。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院長王天友
黨委書記孫月海
副院長曹樹謙
副院長孫濤
副院長焦魁
副院長柯燎亮
黨委副書記劉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