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令狐的結果 展開

令狐

春秋時期地名

令狐位於今山西省臨猗縣。公元前620年有令狐之戰。令(使役)狐地名可能來源於該地曾為某貴族養狐狸。

古代地名


春秋時期有地名令狐,位於今山西省臨猗(猗氏縣),不知道起源於春秋之前多久。

名稱來源


不知論

令狐地名的來源,一些人認為不了解。

養狐狸論

令,本義:當面受命,強力指示。令,“今”與“丶”聯合起來表示“上級指示當面生效”,強力指示(命令,司令),不同於可打折扣的那類指示。引申義:使役、役使、使(令人喜歡)、支配。
令(役使)狐地名可能來源於該地曾為某貴族養狐狸。
上古有對某些動物的職業,如司馬、豢龍等,動詞加某動物。狐狸是特殊動物,聰明,可能有的貴族喜愛而讓人在該地養狐狸,產生令狐這種生活和地名。

戰事


公元前620年(周襄王三十二年),晉襄公在他覺得自己將不久於人世時,便囑咐趙盾等大臣立公子夷皋做國君。晉襄公死後,大臣們要按照先君的遺囑立夷皋為國君,趙盾卻出來反對,他說:“從前,文公去世的時候還沒安葬,秦國就打進來了,幸虧新君有能耐,才過難關。現在晉國比那時還困難,從外邊來說,秦人和狄人隨時都有可能打進來;從國內來講,重要的大臣死了不少,這正是國家有難的時候,公子夷皋今年才七歲,你們說他能頂得住嗎?為了國家的安全,為了繼承先君的霸業,我想還不如立一位年紀大一點的,能拿得起來的公子為國君。先君的兄雍(文公的兒子)在秦國,秦伯待他挺好。要是請他來繼位,不但國內的事有了辦法,就是秦、晉兩國的交情也能夠恢復過來。你們覺得怎麼樣?”大臣狐射姑說:“我也不贊成立小孩子,不過,秦國跟咱們有仇,咱們為什麼去求他們吶?我想不如到陳國去迎接公子雍的弟弟公子樂!”趙盾說:“陳國是小國,離咱們這兒又遠。秦國是大國,離咱們又近。立了公子雍,就能交上一個又近又大的國家,還是立公子雍好。”大臣們全贊成趙盾的主意。他們就派大夫先蔑和士會到秦國去報喪,同時叫他們把公子雍接回來。
趙盾沒照著晉襄公的遺囑辦,晉襄公夫人知道了這件事,就拉著夷皋到朝堂上去又哭又鬧。弄得大臣們一點主意也沒有。散朝以後,她又拉著夷皋到趙盾家裡哭鬧。趙盾沒辦法,只好立夷皋為國君,就是晉靈公,一邊打發人到秦國去推辭。
秦康公接見了先蔑和士會,打發白乙丙率領人馬保護公子雍回晉國去。趕到時趙盾變了卦,派人來推辭,秦國的兵馬和公子雍已經過了黃河,到了令狐。趙盾恐怕秦國人瞧著不對碴兒,不回去。他的辣勁兒又上來了。他對大臣說:“要是咱們立公子雍,秦國就是咱們的朋友。現在既然拒絕公子雍,秦國就是咱們的敵人了。”他親自出馬,率領著大將先克、荀林父等去對付秦國人。秦國人這時正在令狐,瞧見晉國人來了,還以為是來迎接公子雍的,沒準備打仗,一直往西退到刳首城。晉軍一路追趕,殺死了不少秦軍人馬,先蔑和士會只怪本國說了不算,恩將仇報,氣得不回去了,便跟著秦軍逃到秦國去了。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令狐之戰,即《春秋·文公七年》所謂:“晉敗秦於令狐,至於刳首。先蔑奔秦,士會從之”者也。這場大戰正發生在如今臨猗縣境的令狐村一帶。

今令狐村


古代令狐的核心區域,今有令狐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