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皮寮
剝皮寮
剝皮寮(Bopiliao),台灣台北市地名,位於老松小學校園南側,範圍為今萬華區廣州街、康定路及昆明街所包圍之街廓。
“一府二鹿三艋舺”。台南、鹿港、艋舺,是清代台灣南、中、北三大繁華城鎮。艋舺就是今天台北的萬華區,萬華區上有一條名字怪怪的街道叫剝皮寮。最近因為一部名為《艋舺》的台灣電影,剝皮寮聲名日隆,遊人如織。
剝皮寮
剝皮寮街道不長,僅三四百米,寬約3米,蜿蜒兩側的多是一二層高的磚木結構房屋,紅磚映襯黑瓦和深褐的木門、木窗,閩南式騎廊,顯得古意盎然。
剝皮寮歷史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於2003年8月成立剝皮寮古迹保存再利用的經營團隊——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
2010年上演的電影《艋舺》,除了描述萬華以前的黑道、色情、賭博之外,也讓大家了解到萬華是以前台北的重要商業發展中心。
2004年,該街東段部分整修成歷史街道區;西段部分,則於2009年完成修復。
剝皮寮
福皮寮街
北皮寮街
剝皮寮街
剝皮寮老街
在章太炎《自定年譜》中記載,光緒24年(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章太炎被清廷列入通緝名單,於是南渡台灣。章太炎來台北後,在台灣日日新報做編輯,次年6月轉赴東京。他在《自定年譜》中說:“台灣氣候蒸溼,少士大夫,處之半歲,意興都盡。”
記者在剝皮寮寀訪時遇到幾位故地重遊的老住戶,與他們攀談,感受到老人們對這條街道的深厚感情。
“茶館、錶店、私塾、米鋪、浴室、理髮店、日式旅館……這裡什麼都有。”談起剝皮寮往日的繁
剝皮寮
“我常到這家長壽號茶桌仔喝茶……”老人指著一棟老建築,喃喃自語。長壽號周遭是整修過的秀英茶室、鳳翔衛生間、日祥旅社、宋協興米號、太陽制本所……
“這房子是阿公自己蓋的,家族在這裡生活很久,整個童年記憶及少女時代的回憶都在這裡。”與陳金春同來的長壽號後人陳碧雲女士說,“只要長壽號這個空間還在,沒有拆掉,就是我們永遠的記憶所在。”
台北地方史研究者說,剝皮寮老街得以保存可以說是陰差陽錯。剝皮寮緊挨著老松小學,政府早就將剝皮寮列為校舍預定地。“剝皮寮的保存要歸功於政府行政的行動緩慢。倘若當年政府行動效率快速,上世紀70年代就徵地進行拆除,改建為老松小學校舍,則老街早就煙消雲散了。”
如今,老松小學的學生不到千人,對比當年學子云集及剝皮寮老街的變遷、重生,不禁令人有滄海桑田的感嘆。
剝皮寮
剝皮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