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州

六州

六州,詞牌名,調見元脫脫《宋史·樂志》所輯北宋和峴詞。以《宋史·樂志》無名氏《六州·良夜永》為正體,雙調一百二十九字,前段十四句七平韻,後段十五句八平韻。代表詞作有和峴《六州·嚴夜警》等。

體裁沿革


六州,詞牌名,調見元脫脫《宋史·樂志》所輯北宋和峴詞。唐教坊大麴曲名錄有“甘州”“伊州”“涼州”三曲,並無“六州”之名。北宋郭茂倩《樂府詩集·近代曲辭》載有唐樂府《六州歌》。唐樂府《六州歌》極有可能成為宋教坊曲《六州》的來源。宋末元初馬端臨《文獻通考》:“本朝歌吹,止有四曲:《十二時》、《導引》、《降仙台》,並《六州》為四。每大禮宿齋或行幸,遇夜每更三奏,名為‘警場’。政和七年,詔《六州》改名《崇明祀》,然天下仍謂之《六州》,其稱謂已熟也。”另有近人王國維《宋元戲曲史》稱,宋代大駕恆用三大鼓吹曲(軍樂曲):《導引》《六州》《十二時》。其中的《六州》《十二時》為駐蹕警戒時所使用的曲子。
六州:明楊慎《詞品》認為,“六州得名,蓋唐人西邊之州——伊州、梁(涼)州、甘州、石州、渭州、氐州也”。六州的治所分別在今新疆哈密,甘肅武威,張掖,山西離石,甘肅平涼、隴南。

體裁特徵


正體:雙調一百二十九字,前段十四句七平韻,後段十五句八平韻。以《宋史·樂志》無名氏《六州·良夜永》為代表。此調祇有此詞,無別首可校。

體裁格式


正體
格律對照例詞:《六州·良夜永》
平仄仄,仄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 平。仄平仄、平仄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 平。
良夜永,玉漏正遲遲。丹禁肅,周廬列,羽衛繞皇幃。嚴鼓動、畫角聲齊。金管飄雅。,遠逐輕颸。薦嘉玉、躬祀神祗。祈福為黔黎。升中盛禮,增高益厚,登封檢玉,時邁合周詩。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平 平。仄平 平。仄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平 平。仄平仄平 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平。
(說明:詞牌格律與對照例詞交錯排列。格律使用宋體字排印,例詞使用斜體字排印。詞牌符號含義如下:平,表示填平聲字;仄,表示填仄聲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為韻腳。)

代表作品


【宋】和峴《六州·嚴夜警》
【宋】崔敦詩《六州·商秋吉》
【宋】洪邁《六州·堯傳舜》
【宋】范祖禹《六州·太平功》
【宋】《宋史·樂志》無名氏《六州·良夜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