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氏翼龍
郝氏翼龍
郝氏翼龍有叫秀麗郝氏翼龍,它是翼龍類的分類之一。
郝氏翼龍
拉丁文名: haopterus gracilis gen. et sp. nov.
恐龍體長: 1米
恐龍體重:不詳
恐龍食物:魚類
生存年代:白堊紀早期
生存地點:中國遼寧西部義縣
辨認要決:不詳
恐龍種類:翼龍類·翼手龍屬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在遼寧西部四合屯下白堊統義縣組下部新發現的一件具有較完整頭骨的翼龍類化石:秀麗郝氏翼龍(新屬、新種)haopterus gracilis gen. et sp. nov.,根據其低而長的頭骨、頭部無脊狀構造、上下頜前部具尖銳細長的牙齒、長的翼掌骨和短的第ⅴ趾骨以及ⅰ~ⅲ骨基本等長等特徵,將其歸為翼手龍亞目翼手龍科。郝氏翼龍是熱河生物群第1個具有較完整頭骨的翼龍類骨架,也是亞洲發現的第1個可靠的翼手龍科化石,較德國晚侏羅世solnhofen同屬一科的翼手龍屬進步。郝氏翼龍的發現使翼手龍科的古地理分佈由歐洲和非洲擴展到亞洲,生存時代也由晚侏羅世延續到早白堊世,為探討熱河生物群的起源與輻射提供了新的證據,同時也為研究翼手龍類的進化、古動物地理和地史分佈提供了重要的化石資料。
遼寧西部熱河生物群、最著名的四合屯化石發掘點新發現的一件具有較完整頭骨的翼龍類化石: 秀麗郝氏翼龍. 該翼龍頭骨較大, 低而長, 頭骨頂部無脊狀構造, 吻部較尖, 上、下頜前部發育細長尖銳的牙齒, 代表一類食魚性動物; 肩帶和前肢發達, 翼掌骨和翼指骨(飛行指)長, 胸骨發育且具有發達的龍骨突, 反映了較強的飛行能力; 後肢極為弱小, 第ⅴ趾骨非常短, 最長的骨不足翼掌骨長度的1/5, 難以支撐身體兩足運動, 為四足行走動物, 擅長飛翔而不適應於陸地行走, 前肢倒掛可能為主要的樹棲形式. 郝氏翼龍發現於義縣組下部尖山溝層, 生存時代為1.25億年前的早白堊世, 與孔子鳥和長毛獸腳類恐龍等共生, 組成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陸相淡水湖泊環境的脊椎動物化石群, 代表了早白堊世一次重大的生物輻射事件, 郝氏翼龍是熱河生物群第1件保存近完整頭骨的翼龍化石骨架, 屬於翼手龍亞目翼手龍科, 這是該科化石在亞洲大陸和下白堊統地層中的首次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