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麗郝氏翼龍

秀麗郝氏翼龍

郝氏翼龍個體比較小,屬中小型翼手龍類,兩翼展開約1.35米。它的頭骨較大,長約145毫米,頭低而長,頭骨的頂部沒有向上突起的脊狀構造,吻部較尖。上。下頜各發育12枚向後彎曲的尖銳牙齒,牙齒分佈在前部。它的前肢異常粗壯,翼掌骨較長;後肢的瞧骨非常退化細小,第四和第五踱骨退化縮短,第一到第三踱骨的長度還不足翼掌骨長度的I/5。胸骨較大,扇形,長寬大致相等,具有發達的龍骨突。郝氏翼龍具有大而低長的頭骨和尖銳的牙齒,表明它是一類食魚性的動物。

動物信息


秀麗郝氏翼龍
秀麗郝氏翼龍
恐龍體長: 1米
恐龍體重:不詳
恐龍食物:魚類
生存地點:中國遼寧西部義縣
辨認要決:不詳
恐龍種類:翼龍類
來歷:亞洲發現的第1個可靠的翼手龍科化石

簡介


秀麗郝氏翼龍
秀麗郝氏翼龍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在遼寧西部四合屯下白堊統義縣組下部新發現的一件具有較完整頭骨的翼龍類化石:秀麗郝氏翼龍(新屬、新種),根據其低而長的頭骨、頭部無脊狀構造、上下頜前部具尖銳細長的牙齒、長的翼掌骨和短的第Ⅴ趾骨以及Ⅰ~Ⅲ骨基本等長等特徵,將其歸為翼手龍亞目翼手龍科。郝氏翼龍是熱河生物群第1個具有較完整頭骨的翼龍類骨架,也是亞洲發現的第1個可靠的翼手龍科化石,較德國晚侏羅世Solnhofen同屬一科的翼手龍屬進步。郝氏翼龍的發現使翼手龍科的古地理分佈由歐洲非洲擴展到亞洲,生存時代也由晚侏羅世延續到早白堊世,為探討熱河生物群的起源與輻射提供了新的證據,同時也為研究翼手龍類的進化、古動物地理和地史分佈提供了重要的化石資料。
遼寧西部熱河生物群最著名的四合屯化石發掘點新發現的一件具有較完整頭骨的翼龍類化石: 秀麗郝氏翼龍。該翼龍頭骨較大,低而長,頭骨頂部無脊狀構造,吻部較尖,上、下頜前部發育細長尖銳的牙齒,代表一類食魚性動物; 肩帶和前肢發達,翼掌骨和翼指骨(飛行指)長,胸骨發育且具有發達的龍骨突,反映了較強的飛行能力; 後肢極為弱小,第Ⅴ趾骨非常短,最長的骨不足翼掌骨長度的1/5,難以支撐身體兩足運動,為四足行走動物,擅長飛翔而不適應於陸地行走,前肢倒掛可能為主要的休棲形式。郝氏翼龍發現於義縣組下部尖山溝層,生存時代為1.25億年前的早白堊世,與孔子鳥和長毛獸腳類恐龍等共生,組成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陸相淡水湖泊環境的脊椎動物化石群,代表了早白堊世一次重大的生物輻射事件,郝氏翼龍是熱河生物群第1件保存近完整頭骨的翼龍化石骨架,屬於翼手龍亞目翼手龍科,這是該科化石在亞洲大陸和下白堊統地層中的首次發現。
秀麗郝氏翼龍
秀麗郝氏翼龍
秀麗郝氏翼龍化石是熱河生物群發現的第一件最完整的翼龍化石,也是翼手龍科化石在亞洲大陸的首次記錄。
這個翼龍我們把它命名為郝氏翼龍,就是把這個名字贈給我們國家非常著名的一個古生物學家,中國地質大學的郝詒純院士,因為他對遼西的熱河生物群作出了非常大的貢獻。
郝氏翼龍是一種中小型的翼龍,兩個翅膀展開只有一米多,但它的胸骨很發達,這就說明它有一些飛翔的肌肉附在身上,具有較強的飛行能力。此外,它有一個很大很長的頭,牙齒非常鋒利,是一種食魚的翼龍。它的掌骨很長,前肢非常發達,屬於稍微進步一點的翼龍。這是它的復原圖,當時翼龍都生活在湖邊上,以吃湖裡的魚為生。
從標本上可以看到,郝氏翼龍的後肢相對於前肢和整個身體而言,非常的弱小,那麼,它有足夠的力量支撐其身軀嗎?
郝氏翼龍主要是以飛行為主,休息的時候可能往往是一種倒掛的形式,類似這種後肢倒掛。另外還可能是前肢倒掛,就像蝙蝠,相對於空中完美的飛行,它的地面行走會很笨拙,即使它在地面行走,也只能是很短的距離,並且必須要靠前肢的協助,運用四肢挪動身軀。

發現經歷


翼龍類屬於飛行爬行動物,是最早飛上天空的脊椎動物,也是中生代的空中霸主。它們與同時代的陸地統治者恐龍都產生於約2.3億年前的晚三疊世,同時滅絕於6500萬年前的晚白堊世末期。翼龍目(Pterosauria)分為兩個亞目,即分佈於晚三疊世至晚侏羅世、比較原始的喙嘴龍亞目(Rhamphorhynchoidea)和晚侏羅世至晚白堊世、較進步的翼手龍亞目(Pterodactyloidea),前者主要特徵是頸短,尾長、掌骨短、第V趾長,後者相應特徵與前者相對。古生物學家在中生代地層中發現了很多的翼龍化石,它們絕大多數保存在海相沉積中。在世界上已發現了一些重要的翼龍化石產地和層位,如德國的索倫霍芬,包括了喙嘴龍和翼手龍亞目的許多成員,時代大約為1.5億年前的晚侏羅世墓末利期至提塘期(Kimmeridgian—Tithonian);巴西東北部的Santana組中大量的冀龍化石全部屬於翼手龍亞目,時代為早白堊世間普特期至阿爾布期(Aptian—Albian)。遼西熱河群義縣組和九佛堂組中,近年來也發現了數十件翼龍化石,時代大約為早白堊世凡蘭吟期至阿普特期(Valanginian—Aptian),含化石地層屬於陸相湖泊沉積。
在我國北方早白堊世相當於熱河群的陸相地層中,陸續發現了許多翼手龍類化石。楊鍾健分別研究了產自我國新疆準噶爾盆地吐谷魯群的魏氏準噶爾翼龍(和復齒湖翼龍並把這一化石群稱為烏爾禾翼龍動物群。董枝明記述了發現於甘肅慶陽志丹群的翼龍化石——慶陽環河)。
熱河群地層中已經記述的翼龍化石主要產於義縣組下部尖山溝層,包括發現於四合屯的秀麗郝氏翼龍(Haopterusgracilis)、團山溝的楊氏東方翼龍(Eosipterusyangi)和張家溝的彎齒樹翼龍(Dendrorhynchoidescurvidentatus)等。
對比 姬書安等首先研究了義縣組發現的兩件翼龍化石——楊氏東方翼龍和彎齒樹翼龍。這些化石材料比較破碎,前者缺失頭骨,後者頭骨保存不全,頭后骨骼也不完整。東方翼龍屬於翼手龍亞目,可能歸於翼手龍科。樹翼龍是一個很小的未成年個體,被歸於喙嘴龍亞目喙嘴龍科,其分類位置尚需進一步研究確認。1998年夏,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遼西隊在四合屯化石地點的野外發掘中,發現了一件翼龍類化石標本。經過技術人員的室內精心修理,這件化石顯露出它的真實面貌。這是一個保存非常精美,幾乎完整的亞成年個體,具有一個很大的頭骨,肩帶,前肢,胸骨。椎體、踱骨和趾骨基本完整保存。這是一個亞成年的近完整的化石骨架.兩翼展開約1.35米.奇特的是它的右前肢的翼指骨被自己咬在嘴裡,推測可能是由於火山噴發的有毒氣體導致其中毒,在死亡過程中痛苦掙扎所致。汪筱林等把這一翼龍化石命名為秀麗郝氏翼龍,屬名獻給了我國著名古生物學家郝詒純院士,以紀念她對熱河生物群研究的重要貢獻。

藏品信息


藏品圖片
中國古動物博物館秀麗郝氏翼龍藏品圖片
中國古動物博物館秀麗郝氏翼龍藏品圖片
圖片描述
擾﹫為發現於遼西地區的秀麗郝氏翼龍較完整骨骼的標本照片。現收藏於中國古
動物博物館。
嗾品關鍵詞翼龍目,翼手龍科
化石發現地/產地遼西地區
化石形成時代早白堊世
化石級別搵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