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學文學院

聊城大學文學院

文學院是聊城大學設立最早、規模最大、辦學條件最好的學院之一。1974年山東師範學院(山東師範大學)主要系所搬遷聊城,文學院(原中文系)即是隨遷的主要系所之一。文學院現有漢語言文學、廣播電視新聞學和秘書學三個本科專業;擁有中國古典文獻學、課程教學論(語文)和中國現當代文學3個省級重點學科;擁有中國語言文學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和下設的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與教學論(語文)、文藝學、中國古代文學、漢語言文字學、秘書學等7個碩士學位授予點。漢語言文學專業被確定為省級和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

辦學歷史


聊城大學文學院建於1974年,現有教授18人,副教授22人,博士生導師 2人,碩士生導師28人,具有博士學歷(含在讀)教師27人,碩士學位43人,擁有一支結構合理、教育教學和學術研究水平較高的教師隊伍。學院設有漢語言文學、廣播電視新聞學和文秘教育等3個本科專業;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古典文獻學、課程與教學論(語文)3個省級重點學科;設有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現當代文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文藝學、中國古代文學、漢語言文字學6個碩士學位點。全日制在校學生1600餘人,繼續教育學員2000餘人。

學術研究


文學院學術研究歷史承傳悠久,特色鮮明,成果突出,影響遠及海內外,形成古典文獻與文學以及現當代文學為主的兩個主要研究方向。已故薛綏之教授在現代文學、尤其是魯迅作品及生平資料研究方面成績卓著,出版相關著作10餘部。其中《魯迅生平史料彙編》、《魯迅作品註釋異議》等,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宋益喬教授在現代文學作家傳記創作及研究方面成績突出,先後出版《梁實秋評傳》、《徐志摩評傳》、《梁實秋傳》等著作,有些作品被翻譯成日、英等多種文字,在國內外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韓立群教授主持和領導的教學研究改革課題《高師語文學科專業技能培養規程》,獲國家普通高校優秀教學成果國家級一等獎。石興澤教授致力於現當代文學作家作品的研究,在老舍研究方面成就突出,出版《老舍與20世紀中國文學和文化》、《老舍文學思想的生成與發展》等著作9部,在《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光明日報》等報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50餘篇,被《新華文摘》、人大報刊複印資料轉載近30篇。王世舜教授曾參與國家重大課題《漢語大詞典》的編寫工作,在先秦典籍研究方面成績突出,影響較大。出版有《尚書譯註》、《莊子譯註》、《老子辭典》、《莊子辭典》等多部著作,其主編的《先秦要籍辭典》,被列為全國高等學校古籍整理委員會重點科研項目。李慶立教授在中國古代文論、歷代詩話和明清文學研究方面,成果突出,具有較大影響。曾先後在《中國古典文學論叢》、《文學遺產》、《文學評論叢刊》、《文藝研究》、《文獻》、《文史哲》、《古籍整理研究學刊》等重要刊物上發表論文100餘篇,出版專著4部。其《謝榛全集校箋》被季羨林先生譽之謂:“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先生之業可謂勤矣!”此書獲“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

辦學條件


文學院師資力量雄厚,學歷及職稱結構合理。學院現有專任教師60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9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者26人,碩士學位者29人,占教師總數的80%。學院現有碩士生導師25人,博士生導師2人。省級教學名師1人,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省級專業技術拔尖人才1人,全國和山東省優秀教師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者3人,曾憲梓教育基金獲得者3人。學院辦學條件優良,圖書資料齊全,可以為教師及學生提供優質的教學與研究服務。文學院現擁全校學院級數量最多的圖書資料,學院藏書總量12萬多冊,各種期刊雜誌500餘種,過刊整理數千冊(份)。學院科研水平較高,成果突出。近年來,先後承擔並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3項,教育部和山東省社科規劃辦、古籍辦課題21項,省教育廳科研項目26項,立項層次和完成、獲獎水平居全校文科院系之首。近年來,共出版學術著作60餘部,發表學術論文600餘篇,獲夏衍電影文學獎1項,教育部和山東省社科優秀成果獎7項,其他獎勵100多餘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