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人民軍
國家人民軍
國家人民軍(德語:Nationale Volksarmee,簡稱NVA)為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國防部下屬的正規軍總稱,由陸軍(Landstreitkräfte)、海軍(Volksmarine)、空軍(Luftstreitkräfte)及後來增加、自帶陸海空部隊的邊防軍(Grenztruppen)組成。
其前身駐營人民警察(KVP)於1952年成立。由於1950年代中期西德的軍事化,東德開始重新建立正規軍隊,1956年3月1日,國家人民軍緊隨西德的聯邦國防軍建立。國家人民軍在建軍初期約有9萬人的規模,實行志願兵役制,完全由志願者組成,其中一部分是原德國國防軍官兵。與聯邦國防軍不同,國家人民軍中極少有原德國國防軍的高級軍官和戰爭英雄,在國家人民軍中服役的原國防軍軍人除原先就是德共地下黨員和反戰人士者外,大多逐漸安排轉業,只有極少數升至高位。隨著1957年聯邦國防軍改為義務兵役制以準備大戰,1961年,國家人民軍也改為義務兵役制,軍隊人數擴充至17萬人,1981年左右到達20萬人的頂峰。
1990年東德劇變后,德梅齊埃領導的東德基民盟政府和國防部長霍夫曼將軍曾試圖使國家人民軍作為一個獨立的軍事實體在未來的新聯邦共和國中存在。和德梅齊埃同時的大部分努力(例如將東德國歌歌詞寫入統一的德國國歌《德意志之歌》等)一樣,這一努力最終歸於失敗,但他們仍然爭得了將人民軍的約5萬士兵和校尉軍官編入新的聯邦國防軍(西德聯邦國防軍總兵力由67萬裁減至37萬的結果)。注意:東德的武裝力量較為複雜,人民軍不是東德武裝力量的總稱。
冷戰時代(1955年-1990年)
東德人民軍常服
1956年3月1日,東德的武裝力量正式建立,命名為“國家人民軍”(Nationale Volksarmee),這支軍隊最初主要由蘇聯在二戰時俘虜的前納粹德軍士兵,以及其他志願者所組成。自1961年後,東德政府制定徵兵政策,從自由德國青年(Freie Deutsche Jugend)及各級學校中徵召新兵,把軍隊人數大幅擴充,以應付東西方陣營關係緊張所引發的衝突。1990年9月24日,國家人民軍正式退出華沙公約組織,而東德政府亦於不久后停止運作。
兩德統一后(1990年-現今)
1990年10月3日,分裂近半個世紀的德國再次統一,東德併入西德,德國正式統一。因此,東德的國家人民軍被取代,而當中五萬名的軍人繼續在聯邦國防軍中服役,但不久后亦離開軍隊,只剩下部份軍官繼續留在軍中工作。
東德人民軍軍銜軍服
國家人民軍在整個冷戰時代參加了幾次軍事任務,諸如鎮壓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之春。另外,自1961年建立柏林牆后,隸屬國家人民軍的邊防軍(Grenztruppen)便肩負戍衛東、西柏林邊界的任務。自此之後,不少欲投奔西柏林的東德居民被圍牆哨站的邊防軍士兵所逮捕、槍傷及槍殺。
東德人民軍軍旗